《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的聆听
标签:
重走杨潇西南联大徒步寻找 |
分类: 五谷杂粮 |
近日一直在聆听杨潇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剩下最后几个地方马上就到昆明了,遗憾更新速度太慢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厚重的徒步札记了,感动之余有些躁动。是不是自己也应该出发了。呵呵!
杨潇把当年西南联大旅行团的行走记事和他当下沿路的所见所闻交织在一起,加上佐料一般的历史行走名人(徐霞客、林则徐等)走在这条路上的记录,一下子把这鲜亮的1600公里结结实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文字和声音立马形成了一幅幅宏大的视觉景观。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那段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这是我读高小时,班主任老师罗智仁第一堂课讲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遗憾的是,罗老师已不在人世,但多年来我始终信奉这个信条,砥砺前行。
书中也提到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横越美国》,他带着一只狗,年龄很大的一只狗,作者五十多岁的时候自驾穿越美国东西海岸。也许现在来看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但作为一位作家,能身体力行,走下去,到大自然万千山水中去,到各种不同区域的城市乡村中去,到不同生活形态的人们中去,用心去感悟观察、交流,才能写出不朽的文章啊。
同时,也联想到另一本书《在路上》(凯鲁亚克),试着找来读了几个章节,似乎感觉不在一个语境,总不如杨潇来得贴切和感动。
杨潇每到一地会联系拜会当地地方史志部门,借阅相关资料,走访历史遗址,与相关人群交流,这一方法值得学习借鉴。以杨潇的身份,也曾遭遇相关部门冷淡和闭门羹,更何况一般人士。在当今大数据潮流涌动下,如何使文史资料服务于当代,大概只能遥遥无期等下去了。
书中大量各地当现代民风民俗和城镇乡村变化也值得阅读。是不是展示多于批判,探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