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好莱坞遇上微软研究院

(2013-05-24 10:26:27)
标签:

微软研究院

钢铁侠3

自然界面

手势交互

it

分类: 技术

 

当好莱坞遇上微软研究院


编者按:关注微软研究院的朋友们在观看《钢铁侠3》时,当电影中托尼·斯塔克展示他酷炫及前卫的未来科技(如沉浸式的大尺寸3D显示、基于手势的交互技术),你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原来《钢铁侠3》的制作班底在一年前就曾到访了微软研究院,以寻求与“未来的计算技术”有关的建议。当好莱坞遇上微软研究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也许你已经在电影里找到了答案。

 

文译自:Microsoft Research meets Hollywood

作者:微软研究院总经理 Kevin Schofield

 

在我供职于微软研究院的这些年里,不乏充满趣味甚至超现实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好莱坞来电。科幻电影和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剧作家们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不仅要了解未来技术的趋势,而且还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这些作品看起来既要前卫新潮,又要言之有据。因此,他们不时会围绕“未来将会怎样”这个话题向微软研究院征询建议。

 

大约一年前,《钢铁侠3》的制作班底与微软研究院取得联系,我们就“未来的计算技术”展开了一场愉快的讨论。当时,他们正苦苦思索应该让观众看到托尼·斯塔克在实验室里以及穿上钢铁侠盔甲时使用哪些交互技术呢?我们的谈话中有一大部分是围绕着沉浸式大尺寸3D显示、基于手势的交互以及这两者如何并用而展开的。在微软研究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付出了诸多努力——例如,我们已经推出了Kinect for Windows等一些产品,最近还在从事HolodeskIllumiRoom等原型研究——而且我们很乐意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当然,我们并不是好莱坞所垂询的唯一企业。

 

现在,让我们把思绪转回到当下。5月7日(星期二),我有幸参加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与娱乐交流”计划所举办的一次专家小组讨论。那次讨论的话题就是《钢铁侠3》背后的科学技术,而且我很荣幸的与《钢铁侠3》的执行制片人兼编剧Stephen Broussard和Drew Pearce、Ekso仿生学公司的Russ Angold以及Oblong工业公司的John Underkoffler同台进行了讨论。这又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讨论:我们谈论了技术如何快速向前演进,以及这个过程对电影制作行业所带来的挑战——因为有时候,技术进步得太快以至于人们来不及拍摄一部电影来表现这种进步。听Stephen和Drew谈论他们的制片灵感很有趣,我们也谈论了很多我们这些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如何同样地从科幻片中获得诸多灵感。所以好的想法是双向流动的,而我们也在相互启发。我谈到了微软在自然用户界面领域的研究工作,John则展示了他们公司在构建大型显示环境、促进团队协作方面所取得的非凡进步(他还展示了一个借助Kinect for Windows设备支持手势指令的系统)。但真正使我获得灵感的是Russ和他们公司正在与医学界合作开发的体外骨骼系统,目前它主要用于协助有脊髓损伤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通常是伤残退伍军人)再次获得自主行动的能力。因此,尽管距离打造一套真正的钢铁侠盔甲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体外骨骼套装的创意已经有了,而且将实质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更锦上添花的是,专家小组讨论是在好莱坞大道上的El Capitan剧院举行的,紧接着就放映了《钢铁侠3》。整个活动简直是其乐无穷——鼓舞人心的人物,振聋发聩的创意和令人兴奋的娱乐节目组合得恰到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阅读:

TextFlow:把握信息脉博

MetrEyes:指尖上的数据

洞察力的“黄金时代”:大数据的美好未来

 

欢迎关注

微软亚洲研究院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msra/profile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人主页:http://www.renren.com/6006741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