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090
  • 关注人气:10,9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2011-04-02 10:37:40)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希格玛故事

文化

人才

创新

杂谈

分类: 文化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元老级人物,李世鹏博士已经在希格玛大厦,这座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标志性建筑内渡过了十二年的研究时光。如今,搬家在即,回首希格玛,那些曾给大家带来无数欢笑的#希格玛故事#也随着眷恋惜别的情绪从岁月的尘埃中走出,一一生动地浮现在眼前,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世鹏博士在微博上为大家讲述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希格玛“野史”吧,以怀念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她的童年、少年时期的那些美好时光!

 

初识希格玛】马上就要搬出希格玛了。对新区向往同时,对希格玛也产生了眷恋之情。第一次在研究院主页里看到希格玛门厅特写,特震撼!1999年我到北京面试,踏进希格玛的瞬间,对门厅比较失望。一定被PS过!这可是当时北京最豪华的写字楼了。一个不小心,就在这里呆了12年!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一周年年庆时大家在希格玛六层的阳光房里练习

我不要PC】开始到希格玛上班是1999年六月初的一天。我被带到了写着我名字一间办公室开始工作。我一看,办公桌上就一台PC。天啊,这能干活吗?要知道我在美国都用高端的Unix工作站。我找到IT问,我的工作站呢?这就是啊。IT指着PC说。12年过去了,我的所有工作都是在PC上完成的。

 

第一个演示】希格玛大厦开始了很多人事业的腾飞。我们也快节奏地投入了科研当中。第一个演示是用MPEG4编码技术进行视频会议。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图像中的问题分割。可是有一个很难的问题,就是桌面反光。这难不倒我们,有人把装修剩下来的一块很可爱的绿地毯铺在桌面上,问题解决!

 

会议室名字】国内的装修质量大概只能维持四到五年。希格玛装修过两三次吧。但有四个会议室的名字总在,指南厅,火药库,造纸坊和印刷厂。来源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指南厅大部分都用来向院长汇报。大家都不愿到火药库讨论问题,搞不好,就吵爆了!很可怕。。。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你看到指南厅会议室了么,门把手上是Windows图标的就是了。

 

@YQXU2010 (徐迎庆博士) 对办公室名字的命名有很大的贡献,为此他还得到了李开复博士赠送的一个非常精致的水晶瓶呢!现在回想起来,他仍觉得开心不已。

 

神秘的院长办公室】研究院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如火如荼了12年多。当然要归功于历届掌门人-院长们!院长办公室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可以很负责地讲,12年过去了,院长办公室摆设一直没变样!为什么呢?找人看过,风水宝地啊。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都是从这里高升的,嘘。。。

 

民工食堂】中午织围脖忘了时间,错过了午饭。那就顺便聊聊希格玛的餐厅吧。第一次吃饭时,地下室还没有装修好。大家拿个托盘排队。大桶的饭菜稀饭等等,落差巨大。不过,刚从美国回来,对中国饭菜时不加选择全盘接受。吃得蛮香!后来条件稍好。不过,什么好吃的,你吃12年试试看!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在研究院早年的联欢会上某一小组表演的“新闻联播”节目

 

家具篇】希格玛的家具也更新换代几次。现在使用的应该最符合人的工体学。办公桌:平滑的曲线,该凸的凸,该凹的凹。桌面高度用一手柄就可以连续升降。椅子:头枕、腰枕、扶手、高度都可以调节到符合身体,最惬意的是可以像公务舱一样放倒。我要将所有旧家具都搬到新家而不用新的。

 

扩张篇1999年我刚到希格玛时,微软共占了两层。其中研究院占了五层东边,研发中心占西边。销售市场等部门占了6楼。当时HP、神州数码、赛门铁克占1-4层。曾几何时,一层西还成了KTV,地下成了大超市。现在微软不单占了1-6层,还盘踞了清华、维亚等楼层,这还不算望京的销售部门。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我们在希格玛的故事,最初从这里开始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名人篇】研究院在希格玛的12年里,迎来了很多世界名人。搬进来不久,我们接待了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我做了视频传输的演示。老先生觉得很惊讶,那个时候他还在用电话猫上网。我们的盖茨虽然安排过好几次,却一直没有到过希格玛。直到去年九月才第一次在希格玛见到他的身影。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提到当年基辛格来访,微软亚洲研究院战略总监张益肇也颇为怀念,他说:“正是十年前的春天。我那时演示了用语音搜索网页内容。很高兴看到如今这个使用情景已经部分实现。手上拿的是Compaq的iPAQ,现在该是收藏品了当时由微软全球研究与战略执行官Craig Mundie陪基辛格来,亚勤带领了我们准备了许久。”

亚勤在回复这条微博时,也不禁感慨,希格玛记载了研究院12+年奋斗的历史,尽管新园区条件要好很多,但离开之际还是依依不舍。

 

                                                在克瑞格·蒙迪陪同下,基辛格帅团访问微软亚洲研究院

实习生篇12年了,研究院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很多实习生,现在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人。有人戏称研究院是IT的“黄埔军校”。在研究院实习过的学生有几千人吧。实习生有很多特权,还有个马歆姐姐专职照顾。当然,培训是很严的,“做馒头,就要对实习生狠点。”否则,怎么出人才啊。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优秀实习生访问美国并在盖茨家参加烧烤晚宴

 

国际交流篇】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企业研究院,倡导开发的研究环境。每年从世界各地邀请很多教授学者前来讲学研究。希格玛几乎成了国际交流中心。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我在这见过了几乎所有我的领域的名师。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大师们的风采。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每年都有很多图灵奖得主光临希格玛 

“四小虎”篇】研究院从一开始就招聘了一批顶尖本土人才。希格玛里曾经有“四小虎”:张黔(女),无线通信专家;吴枫,视频编码专家;童欣,图形学专家;陈正,信息处理专家。除张黔现在香港科大任教授外,其他三位继续领军各自领域。谣传张黔的离开与常被称“虎”有关。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2002年,张黔博士正在与同事讨论问题。2004年作为主任研究员的张黔博士入选TR 100(现在改为TR 35)

 

拦路抢劫篇@益肇说当初希格玛周围还有菜地,确实如此。当初的荒凉还表现为治安问题。现在城铁知春路站有个铁路桥。大运村建设前,铁路桥下在月黑风高之际,经常有劫案发生。至少有两个同事被抢,其中一位是同学打电话借钱,这老兄随口说道,我身上就有,结果被盯梢。幸人均安。

 

爱情篇】希格玛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个实习生的爱情佳话。如果在进希格玛前你还是单身的话,很有希望找到自己的幸福。这里有几百个从世界各地挑选来的顶尖学生,也许你在大学里还没有钟意的,到这里来就怕你挑花眼。当然,我们不赞成工作时两人太粘乎。找到幸福的同学要不要晒一晒?

 

智慧岛篇】凌志军的一本《追随智慧》,活灵活现地展示出第一批研究院招聘的人才的风采。的确,追随智者慧者们,是第一批人做出选择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当年就是跟随亚勤的脚步来到北京。有人戏称希格玛可能是全国智商密度最高的建筑。有了人才,佐以宽松的环境,不出活就不对了。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水房阿姨张庆辉找员工们在《追随智慧》上签满了名,作为女儿20岁生日的大礼

 

两院一心篇】除了研究院,希格玛还孵化了一个工程院和一个搜索技术中心。其实这两个新机构最初都在研究院中开始构想筹建成长和独立的。工程院的最初构想是加速研究院技术转化。工程院的名字还是我和亚勤不谋而同的结果呢。搜索中心是洪小文院长的孩子,现已超过研究院的规模了。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出来的微软亚洲工程院正式宣布成立

 

零的突破篇】希格玛里有过很多零的突破。大家记得DVD的知识产权对中国带来的后果吧。关键在于中国在世界标准里的IP太少。在2000年,我们研究组终于和中国代表团一起成功地把第一项IP推进了MPEG-4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质的飞跃。后来,我们又对中国AVS标准的制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白板文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之初就形成的特有文化,在这张2001年的照片上,你能辨认出来哪一位是李世鹏博士本人么?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这图片上的研究员们,你们都还辨认出来么?其中最右边的是微软对联发明人周明博士。

 

SIGGRAPH研究院已成立不久,就开始在沈向洋郭百宁等的领导下,开始冲SIGGRAPH可以说是图形学上顶级的学术会议。因其对产业的巨大影响,从来都是参加人巨多录取论文巨少的会议。一篇SIGGRAPH长文在美国可以造就一位终身教授。希格玛应该是世上出SIGGRAPH论文最多的建筑了。

 

博士后站篇】研究院初,很多国外回来的研究员先一个人回国,暂把家人留在国外。于是这帮人便有个戏称MBA (Married But Available)。其实名不附实,每个人业余时间都泡在Lab里,一点也不available。无家人在旁,苦不堪言。有年情人节,连亚勤都感叹地发出了与单身汉共勉的邮件。

 

竹人ZZ(张峥副院长)在转发此微博时额外添油加醋了一番:还有个词叫MDA:Married (but) Desperately Available

 

殷切期望篇】研究院架起了中外学术交流的桥梁。记得在亚勤接任院长时,国务委员宋健院士发自肺腑地说“(研究院)要拉(国内)兄弟一把!”我感动万分。此前宋院士还给开复写了封长信,殷切期待研究院对中国做出贡献!十二年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教师,与中国高校一起成长。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2005年10月,教育部-微软公司“长城计划”第二期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在“Image Cup”大赛颁奖典礼上,比尔·盖茨与清华大获奖学团队合影 

 

非典篇】第一次看到非典报道是在美国的电视上。没想到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们最关心的是实习生。早在北京非典日报之前,研究院就决定给学生们放假。后来证明这个决定的英明。学生走了,员工也在家里上班,亚勤有天走进希格玛,眼泪都快下来了,因为希格玛变得到处空荡荡的。

 

名字篇】开复创办研究院的时候,只有他和秘书两个人。他要叫微软中国研究院Harry Shum(沈向洋博士)大笑,叫个所都大了。后来研究院不但做大了,且在亚勤领导下升格为亚洲研究院Harry当院长的时候,我们玩笑说,要改成全球研究院了吧?其实除了印度,其他研究院都以城市名命名。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2001年之前还是微软中国研究院,你瞧,前台后面的Logo上写着的是“微软中国研究院” 

 

宏刚篇】微软二字,常被人调侃。你懂得。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后来,招了一个牛人叫陈宏刚,掌管内务和高校关系,自然底气很足有一次开会碰到北电的人公开挑衅比酒。宏刚本人不喝酒,却大喝一声张高,上!张高是他手下,只见高不含糊,咕咚咚地把一瓶酒一口气干掉。对方认输。 

 

对联篇周明博士研究的在线对联系统很牛。给个上联能对出下联和横批。盖茨继母Mimi Gates有次访问,在希格玛讲中国古代梅花图史。在Q&A时,我送了一副对联给她:点点梅花缀寒窗;密密青藤绕豪门。谎称是对联系统做的。看出其中的奥妙了吗?

 

结语:

    #希格玛故事#连续写了很多。大都是凭自己的记忆拼凑起来的。时间地点人物可能稍有出入,也没时间去仔细校对。李世鹏博士说自己可能是希格玛里现在还在研究院时间最久的少数几位员工之一,见证了研究院从一个婴儿长到少年的十二年历程。在此,他希望所撰文字能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希格玛及研究院的有意思的“野史”。祝研究院越挪越活!

                                                                                         

欢迎关注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相关阅读: 

瑞兔迎春盼新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院长新年致辞 听李世鹏博士揭秘希格玛“野史”

创新改变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