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69
  • 关注人气:10,9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者的吟游史

(2010-02-04 11:46:00)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一分钱”乐队

研究员

职业生涯

音乐爱好者

分类: 人才

作者:Tetsuya Sakai

翻译:曹璐倩

校对:谢钰琪

 天空遍布翅膀的痕迹,羽翼在此地栖息。

                                ——引子

歌者的吟游史

 

大多数故事都从开头讲起,但这次我要从结尾开始。2009年5月,我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现在我是信息检索组的主管研究员。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有两个:第一,这里能够给我带来所谓国际合作的乐趣,这不仅包括与出色的北京研究员,还有与剑桥、雷德蒙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员们的合作;另外,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全球各大学术会议上出席率极高,能够与世界范围内的知名研究机构交流沟通。从这些因素看来,真的没有其他地方能与这里媲美。

 

一直以来,这些原因在我的头脑中都非常清晰,也映射出我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国际人”,也许这种愿望源自幼年:我是日本人,但童年却是有五年时间在地球的另一边——伦敦——度过的。在那里,我学习了一门新的语言,也接触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日本时,我还曾在与美国风险资本公司合作。

 

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故而选择以研究为职业;我也一直都希望能够和最出色的人一同工作,幸运的是这个愿望就近在身旁。现在想来,不禁会心微笑,似乎是命运将我引向这里。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早稻田大学攻读工业工程系并拿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在这之后我并没有直接攻读博士,而是去东芝工作,并在那里工作了15年。与此同时,我还为美国波士顿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工作,我帮助他们建立了NewsWatch(迄今为止它还在日本成功的运营)。建立NewsWatch的过程非常愉快的,它也帮助我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歌者的吟游史

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一分钱”乐队的主唱,Sakai在《IT经理世界》主办的CIO年会上高歌

 

在日本,在公司工作时也能够同时取得博士学位,前提是能够提供在某一领域的高质量研究工作的证明,并在该领域发表论文。幸运的是,在创建NewsWatch的过程中,我发表了一些论文。带着这些成果,我回到了早稻田大学,找到了我以前的导师——Shigeichi Hirasawa先生。他帮助我整合了这几年的研究并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于是,在完成论文答辩以后,我取得了计算机检索与过滤系统领域的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东芝公司就委派我去一所美国大学进修,因为这些学校吸引了许多计算机科学界最优秀的头脑。不过,我最终选择了剑桥大学,并成为了计算机实验室的访问学者。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也许是我对在英国度过的童年时光的怀恋,希望能再续前缘;去剑桥意味着我能有机会与在信息检索领域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其中包括信息检索界大师Karen Spärck Jones(她是微软剑桥研究员前任院长Jones Roger Needham的太太),和Steve Robertson,他们两个人共同发明了信息检索概率模型,能同他们一起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于是,在完成了博士课程后,我成为了一名剑桥大学的研究员。

歌者的吟游史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09Kick-Off大会上,Sakai带领全组演唱自己创作的组歌

 

在那里,我也渐渐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18个月后,我回到了故乡日本。于是,在东芝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决定去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剑桥为我打开了信息检索的大门,我也想更多涉足于网络搜索,于是我加入了在东芝工作时帮助建立起的公司——NewsWatch。 

 

在那里,我既是自然语言处理组(NLP)的部门经理,也是唯一的研究员——这听起来比实际上更让人兴奋(虽然我当时非常忙碌……)。我的研究帮助公司建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搜索引擎,它叫KotobaNochu(英文译为“Galaxy of Words”,词汇的星河),现在仍在使用中。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搜索引擎,它可以每十分钟就主动向用户推荐各种新的搜索建议;并且使得这种探索性搜索的结果汇总整合到结果页上。能够在我选择的领域做研究一直都是我的心之所向,所以对我来说,这一成果是努力所换来的相当不错的回报了。

 歌者的吟游史

那时,我正在认真考虑是否重新回到学术界,因为我希望能更多把时间花在研究上,同时也不想完全脱离实践工作(我是不是要求得太多了……歌者的吟游史)。那段时间,我参加了许多国际研究会议,于是在2005年的一个会议上,我遇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位主管研究员——林钦佑。

 

在会议中似乎很容易多次碰到同一个人,于是我就一次次的遇到钦佑,也很自然的相识了。三年中,钦佑多次让我考虑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但是我却一直想回到学术界,当时我并不认为一个企业能满足我的愿望。但是没过多久,我开始注意到钦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些事情:钦佑似乎真的很享受自己的工作(他现在仍然如此),即使他身在一个企业而不是学术界;并且,他对自己的工作场所如此推崇,这也意味着他对此地的看重;而且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不断的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钦佑对员工和工作的热情也与我有着非常大的共鸣。于是,他谈论微软亚洲研究院越多,我就越是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地方。        

             

现在回头看时,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是我应该来的地方,但钦佑说服我竟用了三年——现在想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就像我说过的一样,幸运之神在对我微笑,她让我成为了一个“国际人”;让我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最权威的全球性研究组织,让我成为一名信息检索研究员,能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而实现这一切似乎很简单,就是在这里,在微软亚洲研究院。

 

----------------------------------------

相关文章:“一分钱”乐队闯江湖

 

欢迎关注软亚洲研究院微博http://t.sina.com.cn/msr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