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四川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微软技术俱乐部,经过八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西安、武汉、成都、深圳等城市的29所重点高校建立了俱乐部。每年会有一万余名学生在俱乐部以及活动中得到锻炼。下面是四川大学的一名成员与俱乐部共成长的体验。
四川大学微软技术俱乐部
吴 嵘
转眼2个月过去了,从加入俱乐部的第一天到现在,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心中却可以用感慨万千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
微软技术俱乐部是我进大学以来第一次正式加入的社团,还记得那是今年4月的一天,我的同学段文锋告诉我想加入俱乐部的愿望,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多少持观望的态度。我们来到二食堂旁边的宣传现场,也许是害羞的缘故,我走在段同学的后面,倾听着他与现任主席刘美绮的交谈,几句之后,他毅然拿起笔刷刷的写了起来,我看了看,是实践项目部。“哦!看来这小子蛮有信心的嘛。”我心里暗自佩服起来,大家开始注视我,我看看表上的职位,可能是对软件天生的不感冒,缺乏挑战各种编程语言的勇气,在众人面前不好意思的挑了个秘书处的工作。毕竟是第一次嘛,与公式常年为伴的我,也应该尝试跳出寄存器,汇编这些东东的束缚,在社会科学中开发下自己还未开垦的处女地。

(参加微软学生夏令营的俱乐部成员们)
之后,在经过激烈的招新之后,我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秘书处管理技术文档的头,说到这里,还真感谢被我称为超女的刘美琦,她似乎不满意我只在秘书处做个文员,硬生生的成立了一个秘书处旗下管理技术文档的小部门。可以说,自从招新之后宣布各就其位的那天起,我当初懒惰的梦想已经化成了泡影,等待我的是更具数量和质量的工作。如果招新的那时,我能预见现在我所完成的工作,我有90%的把握肯定自己一定会打退堂鼓。而如今,横跨于秘书处与技术部的我,已经没有功夫去计较个人得失,多的只是一份责任。
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自己始终以谦卑的态度尊敬对方,有过失望有过放弃,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在俱乐部中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在与他们共事的过程中我们相互感染了对方,我深信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仅在工作上会成为了我的战友,在今后的生活上更能成为相互关心、同舟共济的挚友。还记得创意大赛之初,当主席把题目布置我的时候,没有经验的我找到了马虎、代增、张艺、陈霞四个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找了一间会议室就开始七嘴八舌的提出各自的想法了;没有报酬,在繁忙学业之中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支持着我的工作,默默地为俱乐部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之后的实践项目评审,面对30所高校的近60多个实践项目,即使把我的专业知识用上也仅能对其中的6个项目发表评审意见,为了对其他高校同学辛勤完成的项目客观认真的提出本俱乐部中肯意见,这时我还是想到了我的那帮朋友,一条短信,一句帮忙,让他们又一次聚到了一起。记得当时,我和段文锋把所有参与评审的项目标题打印在一张纸上,让6、7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5-6个进行评审,并且严格要求大家对每个项目提出自己正反意见,不能只用好或坏来敷衍,因为我们深知,俱乐部形象的树立需要平时一丝不苟的点滴积累,对其他俱乐部负责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在俱乐部中,我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良好的人缘关系是一项工作正常进行必要保证。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调动俱乐部中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完成。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且让别人信服的管理者,首先要学会以身作则,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工作中时常会有放弃退出的情绪,时常会因大小琐事忙的火冒三丈,但如果将这个集体看作正处于发展的生命时,人的爱怜、仁慈的心又会鞭策自己继续哺育呵护她,让她茁壮成长。
现在的我,在俱乐部中虽然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但我始终用自己的热诚与汗水诠释着我对她的爱,所有的付出是我以前不曾超越或想象的,但是,现在我做到了,没有任何修饰,也不奢求任何回报,只愿四川大学微软俱乐部茁壮成长,不断壮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