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北京茶博會,會場不再像以往以普洱茶為主,但個人覺得讓各大茶類依市場需求均衡發展,才是市場正軌。會場也出現單位擴大,每家參展廠家會有二三個展位,佈展較為簡易、清新。能夠留存至今仍堅持參展,為廠家形象理念與茶商、消費者服務,就是市場大浪淘沙所留下的精粹,北京華北是普洱茶市場的指標。
以往雲南普洱市聯合參展,今年也缺席了,也證實我與普洱沈培平市長當初的對產區與市場的判斷,普洱市甚至雲南省最後只會留下精粹的廠家,量產與高端分屬極端消費。然而,普洱沈培平市長依舊為著他的熱愛與執著來到北京,參與天士力集團進入普洱速溶茶市場記者發布推薦會。之前因為接到11月18日普洱茶節邀請函,因台灣已安排其他活動故無法參與,所以致電沈市長請假,沈市長說他24日會到北京,所以約好北京見,這也是後來市長在北京茶博會介紹天士力董事長與我認識的原因。對於市長致力於推動普洱茶產業良性發展,亦能坦然面對無法預測的市場壓力,深感敬佩!
幾天前,博友張董事長來電,詢問我目前普洱茶市場狀態。我直接將目前二大品牌成為大路貨已是定局,高端市場卻急遽升溫,這可以從雲南原料市場看出端倪;古樹茶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卻不熱絡,M型普洱茶市場形成與社會變化對應。能存在於現今普洱市場,就必須堅持理念與遵守銷售體系規範,缺一不可。張董事長乾淨、衛生、現代化的製茶理念無人可質疑,博友茶廠的茶品為市場所認可,目前只有市場價格體系規範為其廠家需要調整與關注才能成為市場主流品牌。
前些時間聽說某大品牌要讓自己的產品,成為農工百姓都能大量消費的茶品,這樣的思路已經奠定他們未來市場定位、價位,並不意外。在經典普洱體系推薦的廠家不同於這些大品牌思路,除了未來廠家如何更加精緻生產,正確茶品資訊外,銷售渠道與價格規範才更加擴大影響與品牌成立。
2009.11.11.於北京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