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陳化
(2008-07-09 20:07:52)
标签:
經典普洱滇青滇綠殺青乾燥陳化杂谈 |
分类: 報章媒體 茶友問答 |
我對純料的定義
同一個茶區內
同一季節、時段
同一茶種
同一製程
要懂拼配
必須先很熟悉純料茶
不然無法掌控茶性與陳化轉變
先思考一點
古樹茶與台地茶要比較
一定是要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形下比較
不然,沒完沒了!!
你們提季節等
我還提製程差異呢?!
古樹熟茶VS台地曬青.................怎麼比??
所以
要比較,一定只能一個變因不同
否則無法比較
茶癡兄說
总结拼配茶的原则:
1、控制成本。人人都知道深山老树好,但是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而且,那些台地茶园呢?都砍了盖房子吗?
2、控制质量。做茶厂不是一锤子买卖,稳定的客户需要稳定的产品质量来保证。
********************
我回答:
以上這句話並沒錯
因為茶癡兄所站的立場是。。。。。量產、穩定(品質與價格)
這是大眾化的要求拼配
而我個人要求的拼配
是要做出級品的終端好茶
是以優質拼配優質成為更高品質
而不是為了量產
因為
市場不缺普洱茶,而是缺好普洱!!
二者出發點不同!
經過一些人奇怪的討論,我忍不住的問:
我想問一下
有誰能喝出純料與拼配??
能喝出來了
我們再往下討論拼配與純料孰優質與陳化可能性!!
如果喝不出來,為何一直掐著不放?
如果喝不出純料或是拼配
那麼
要討論什麼呢??
任何一個人拿一款茶給你
在無法評斷拼配或是純料時
那有辦法預期、說明或討論。。。。。陳化結果???
如果有人說
他可以喝出純料與否
我再來與他討論
我會這樣極端說明
只是因為有人一直在質疑拼配茶的預期陳化
所以"釜底抽薪"。。。。。。。。。。。。。直接問:有沒有辦法辨識!!!
加上
拼配茶的量產歷史,不在純料茶之下
目前反而需要檢視的
反而是純料茶的陳化
因為純料茶只有十幾年的歷史
說實在的
如果沒有人質疑與挑起陳化的結果
來評斷純料茶或是拼配茶熟優熟劣
我很不願意去談這些
但如果真要討論起來
說實在話
純料茶絕對處於劣勢
不管是從歷史觀點還是從實際品茗觀點!!
我已經說的很清楚
在歷史文件上都已經顯示
從清代以來
號字印級茶都是拼配茶
更不要說七子餅
所以
拼配絕對是"歷史主流"
為何會成為歷史主流
一定是先人百般淬煉下的結果
但我不批評純料茶不好
因為它終究是必經階段
不熟悉純料
是不可能懂拼配!!
任何茶品只要您喜歡
根本沒有所謂好壞
但如果真要討論
很多事證與歷史是無法反駁的
您喜歡純料您就去追尋
您喜歡拼配您就去購買
最終的結果都是自己選擇
要三年要五年要十年後在品飲
也都是自己選擇
不要怨天尤人!
呵呵
跟您說實話
不要說論壇99%喝不出純料與拼配
應該是
全世界沒有人喝的出純料與拼配
我很武斷的說!!
就事論事!
記得我說過嗎?
純料茶為何能大概區別出來??
不是因為有多好
而是有缺陷!!
拼配
就是揚長避短,相輔相成!
在很多經驗中已經發現
只要有技術1+1>2
如果隨便亂拼時常會導致1+1<2甚至為負
陸兄
解釋給您聽
1純料定義每個人說法不同
2就算相同,我隨便拿一餅茶給您,請您說是純料或拼配,可能嗎?甚至,不拿茶給您看,只讓您喝,您能說出拼配純料否?因為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看的!
另
還有牽涉到製程、倉儲、年份
我拿一餅99年的茶品
不說其他資料
可能喝的出純料否??
那是天方夜譚!
除非
使用通靈或神通
號字級茶
以前我也認為是純料
直至2005年底見到史料才恍然大悟
那麼多江外茶
可以說是江內茶的數倍面積與量
去哪裡了??
如果真有人說他喝的出來
我真會寄一份茶給他
讓他說純料還是拼配
當然
此人必須真名實性。。。。不要浪費我的茶!
另
您再想一下
就算是同一季節同一採同一茶區。。。。我就以景邁為例
有中小葉茶、有極少量大葉茶
有數十年荒地茶,有上千年古樹
有景邁村有芒景村等四個寨子
我先區分製作。。。。您分的出是同一茶區嗎?
我可說。。。。不可能!
我再混在一起製作。。。。您喝的出是景邁茶區嗎?
我可說。。。。。只要採摘上動手腳(偏向大葉茶)也是不可能喝出!
但這些都是景邁茶!
再說一個
我來製作。。。。。就根本沒有人喝的出茶區了!
因為我會在製程上動手腳
不應該在純料與拼配概念裡糾纏
了解茶性茶質
才是關鍵!
質疑我的拼配概念,我的回應:
您可以看看我01-07年的文章
包含我的01-05年的訂製監製茶品
甚至推薦茶品
那些茶品現在怎樣了??
經過3-7年的陳化
我如果沒有辦法預測
如何推薦??!
我如果不懂這些拼配茶純料茶
如何推薦??
懂或不懂
您自己可以判斷
到此
我稍作一個辨識茶品陳化的依據與方向,先從製作溫度說起,茶種、萎凋、揉捻、倉儲等都先不說明,否則綜合起來更難解釋!
當然
最後答案我不會說,只有我的學生會知道一些,他們也需要經驗累積!
2008.7.6於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