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試茶與品茶

(2008-03-16 13:20:50)
标签:

萎凋

成品乾燥

酸化

薄湯

邦威

杂谈

分类: 心情隨筆 海外見聞
 
 因為經典普洱論壇最近討論到重手泡的爭議,所以想寫這篇文章!

試茶與品茶

    2003年認識一個人,很令我訝異的是他的口感敏銳度,幾乎和我相近,近十年的香港倉儲茶品以及新茶品鑑能力都十分強,然而他品鑑方式卻跟我差異很大,因為他的傳承是來自香港,3.75g五分鐘。

 

    2005年5月在某集團公司,少東取了一款05年邦葳過度型千年茶樹的春茶,要讓大家嚐嚐。現場除我、這位朋友、集團公司少東與二位員工外,還有來自集團廣東經銷商三人。少東先將茶菁拿給我,我聞了一下,有很淡的雜味,萎凋與乾燥已經有問題了。拿給其他人看,而後由這位朋友沖泡,3.75g五分鐘。每個人都喝完了,都說好,就我不喜歡喝。我說「萎凋與乾燥有問題,酸雜味重!」所有人都說「沒有啊!怎麼會?」我只看了一下這位朋友,想聽他意見。而他也說「沒問題啊,怎會有酸雜味?」,我矇了,居然連他都喝不出來?

 

    「我來泡」,我實在覺得納悶,嚴重的製程問題已經損及內質,往後陳化一定會薄湯,居然每一個專業茶商都喝不出來,連評鑑茶多年的這位朋友也喝不出來?我以8g45秒浸泡,顏色立刻從原本的淺黃透亮,變成黃紅混濁。他們喝了每個人皺眉頭,都吐出來。「怎麼這麼酸!」我看著那位朋友,沒有說話。心裡想,原來從一開始的差距就在這裡,他的口感雖然敏銳,但因為只使用輕手沖泡,身體也承受不了重手泡的茶湯,所以他永遠找不到茶菁的缺點,找不到茶菁的缺點,將永遠無法準確預測茶品陳化方向。

 

品茶,怡心養性

找優點,甚至要使用茶具、水質掩蓋缺點!

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一切以舒適為最高原則。

 

試茶,了解茶質茶性

找缺點,以所有方法找出茶品缺點

如此才能分辨茶質,預測陳化結果,一切以不買錯茶、不當冤大頭為原則!

 

2008.3.16於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拋掉累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