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水器具與水溫

(2007-06-21 17:11:10)
标签:

普洱茶

生鐵壺

海拔

氣壓

沸點

二價鐵

分类: 烹茶淨具
 

煮水器具與水溫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話,因為談到生鐵壺與水溫,原先不想回應的,最後僅以幾乎「白痴」的話問這些前輩們。有人說:「水的沸點跟氣壓有關,而氣壓跟海拔有關。不使用壓力容器的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器物煮水,同一地點的沸水溫度是一樣的。如果連這一點常識與科學精神都沒有,還是不要談茶,談談玄也許靠譜一點。」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前面這一段「科普精神」的常識?

    每個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沸點」因海拔、氣壓而改變,這是在實驗室所測試出來的「定律」、「真理」。然而在真實生活環境下,許多變因會導致「物理」結果的不同。

    自此,我只好以幾近無知的口語問:「不懂,問一下。以鐵器在火上加溫,鐵的溫度能到多少?所加熱的水溫能到多少?海拔代表的是氣壓,每上升100公尺約下降0.6度的沸點,海拔1860-1900的昆明,沸點下降約11度。但以熔點高的金屬與熔點低的非金屬類煮水,水溫會一樣嗎?持續高溫的時間會一樣嗎?不懂,借問一下各位前輩!」隨即,我立即在台灣高雄做了測試,初步結果如下;「初步測試,台灣高雄縣岡山鎮海拔約30米。隨手泡初沸(魚目)為攝氏94.0度,全沸騰(魚目之後30秒)為95.5度。生鐵壺初沸(魚目)為攝氏95.6度,全沸騰(魚目之後30秒)為97.5度;二者水量相同,容量相同均為掀蓋測試溫度。七月份到昆明再進行高海拔測試。另,飲水機初沸(魚目)為攝氏90度,全沸騰(魚目之後30秒)為92.1度(開放測試,散熱孔較大為可能主因)。」

    沸點,自然環境下因氣壓而改變。但使用煮水器皿不同,水溫會因此改變;改變的原因應與介質的密度、導熱性、保溫性、容器的密閉性等,甚至可能與容器的溶出物有關。但使用生鐵壺泡茶的關鍵並不僅是因為在水溫,生鐵壺的價值除了軟化水質外,有助於茶湯口感,另一重要因素是能釋放出有利健康的二價鐵(亞鐵)為人體所吸收;且在外觀上,十分質樸,與普洱茶都一樣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我個人在使用上發現,越老的生鐵壺煮出來的水質越軟,但不知與使用頻率有關否,還是因為材質改變,亦或者煅造技術不同,我至今還沒有整理出相關資訊與條理。

    生鐵壺能導致較高水溫、水質較軟,這樣的特殊性,個人使用在沖泡老生茶方面,尤其古董、印級茶。能讓老生茶的湯水更滑甜,泡水更長,質韻更佳;老生鐵壺比新鐵壺更明顯的優勢,但原因不明。也因為了解這特性,讓我近日多收購數十把老生鐵壺,有得必有失啊!

啟示

    「知識」都是以科普研究所得知,「常識」則已充實於生活中;理論性的「知識」必須要與生活中的「常識」相調和,終究在實驗室裡所得的,不見得在生活中能測試的到相同結果,「理論」與「實際」常常有所差異,甚至有時後結果是相背離。

    2004年12月4日昆明氣溫驟降,晚上的氣溫只有攝氏4度,一到晚上11點室外幾乎趨近零度。當天我帶去昆明的幾樣印級、古董茶在白天的時候揪幾乎已已經變了味,一到晚上可以說「只剩甜味」,完全沒有老茶價值。這一晚,讓我十分震驚,也想了一個晚上,知道海拔、氣壓、氣溫等等對水溫與茶湯的影響。2007年一月底二月初可以說是昆明近年少見的寒冬,二月一日下大雪,我在昆明的家中,使用老生鐵壺煮水,以文革前的宜興紫砂標準壺沖泡印級茶,品其真韻,真是不亦樂乎。這二年來我就一直在探討生鐵壺的特性,去年因此買了一堆鐵壺。為了讓花相同的錢,能有更好喝的茶,這次付出的代價,就是生鐵壺。

 

2007.6.1於台灣岡山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時機與遠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