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壺、名茶、名山
2007年2月在某茶廠昆明辦事處與董事長閒聊07年春茶價格趨勢,再市場不斷擴大、茶菁供不應求的狀況下,價格上揚30-40%應該是無法避免。董事長又說:「幾個名山的價格更是難以招架,前幾天老班章寨子了開會,訂定07春茶價格為一公斤550元,已經超過去年60%。」我嘆了口氣也說:「排第二的景邁價格也差不多定案了,超過去年春茶價格50%,這樣的狀況雖然不能說不好,至少農民已經獲得直接利益,比炒作品牌好,但還是令人憂心。」普洱茶界目前的特殊現象,喝名牌老茶、炒作大益牌、追班章景邁等名山,真正喝茶品茗的人實在少數。
這讓我想到十幾年前炒作紫砂壺一樣,農村陶手經過一番包裝後粉墨豋場,配合茶書壺集推薦後,均成泰斗與名家。在壺底蓋上斗大的印章,便成為所謂「名家壺」,藏家爭相追逐。這與早期壺相較,實為天壤之別。以前早期陶手根本不落款,或是蓋個「荊溪惠孟臣」、「中國宜興」,頂多在壺蓋上蓋個不起眼的小章。在那個年代的舊社會,陶手只是個工匠,不興許所謂”藝術家”,更不用說所謂”文化”。
啟示
我雖然認為普洱茶市場,不會如1996-97年台灣紫砂壺的泡沫崩盤,二者屬性差異甚大。但這幾年的資訊混亂、價值觀錯亂,整個普洱茶市場價格的波動難免,不可能直線上升。如果只是單純品飲,沒有所謂風險;但現在投資者眾,價格與品質嚴重脫序,難免讓人為這些投資者擔憂。這方面的特性,倒是與紫砂壺的情形同出一轍。
現在的普洱茶市場到處可見「紅印」、「七子黃印」、「班章」、「景邁」、「千年古樹茶」。。。。茶價節節攀升,日驅者眾。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買來品飲?有多少人買來想增值?這些名茶、名山有多少又是真品?在這些茶品背後都有許多謊言、神話與故事,也充滿了人們永遠無法滿足的慾念。
2007.2.12石昆牧與慧琪的博客
摘自”經典普洱---茶語人生”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