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與蓋碗
流浪了二個多月,過年前從大陸回到台灣家中,很熟悉的往泡茶桌前的子上靠,習慣性的轉頭後方拿一把壺來泡紅印。大概是太久沒回來了,突然間愣了一下,不知道要拿哪一把!因為在我身後平常泡茶的櫃子裡,有近三四十把早期壺、四五個蓋碗。加上櫥櫃上較少用的壺,有一二百把。自己都想了一下,沖泡普洱茶到底需要幾把壺?
基本上,在我的概念中,普洱茶區分為:生熟、新老、入倉與否。而在選擇茶具適合茶性的區隔上,大略區分為:
1.
試茶(生熟)必定使用蓋碗以顯本質。
2.
新製生茶以蓋碗(顯香)或低密度高煅燒壺(軟水)沖泡。
3.
新製熟茶以低密度低煅燒壺去堆味、軟水。
4.
有倉味茶品以低密度低煅燒壺去雜味。
5.
無倉味老陳茶則以高密度老壺沖泡。
如此區分,個人沖泡普洱茶就準備了「蓋碗」、「低密度高煅燒壺」、「低密度低煅燒壺」、「高密度壺」等四種茶具即可,加上不同容量,應該頂多十來把就夠用了。但自己因為收藏、把玩紫砂壺時間較早,因為「貪念」也買了不少壺。至今,也時常因此警惕自己「適可而止」!
啟示
沖泡過烏龍茶或其他茶類的壺,並不適合再沖泡普洱,如果真要使用,也要經過一番處裡,反之亦然。許多愛茶人,也都不知不覺買了許多茶、許多壺,如同女人的衣櫥一樣永遠少一件,時常超過自己所需,因而造成自己的負擔,無論是在金錢、空間,還是心理上。「過與不及」、「適可而止」說來簡單,但真要實際簡約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真是,警惕自己、考驗自己,如果真放不下,那是在折磨自己了。
.....................................2007.2.11
摘自”經典普洱---茶語人生”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