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二十茶山簡介(一)
雲南地形氣候環境特殊,高緯度、高海拔,低緯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其主要表現特點為:1.區域性差異分明,垂直變化十分明顯。2.年溫差小、日溫差大。3.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佈不均。
這樣條件下,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型態不同,各茶山茶菁茶質有明顯不同特質。若以相同茶種、生長型態、製程等相同客觀條件下,雲南茶區出現「北苦南澀」、「東柔西剛」的特質。
本文所介紹各茶區茶質特色,多數以手工製作之栽培野生茶、野放茶為主。在正常製程、春茶、一心一葉與一心二葉的狀況下,所評鑑出的茶質特色。因涉及筆者個人口感好惡,所陳述之觀感僅供讀者參考,並非絕對標準。
慢撒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
位於勐腊縣易武鄉東北,離易武鎮內約20公里,與老撾交界。茶區內地形複雜、落差大,最高的海拔為1950米,最低的為750米。
清朝乾隆年間,曼撒茶山開始進入最輝煌的時期,據史料記載,年產達萬擔以上。當時生產出茶葉,多集中在曼撒老街進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時期,有三百多戶居民。同治十三,曼撒老街遭遇關鍵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緒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無情的祝融瞬間毀滅繁榮的小鎮,而第三次火災與疫病,更是將曼撒成為頹圮之荒城。此時,離曼撒20公里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這也說明為何清光緒以後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區域劃分,曼撒屬易武土司管轄,並且易武與曼撒茶區相近,因此很難嚴格區分二者之間的差異。以致在坊間,有不少廠方與業者將二茶區所產茶菁同屬「易武」。
大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香揚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與上顎中後段香氣飽滿,優質茶品甘韻擴及兩頰,近年因過度採摘與季節因素,湯質較薄。
易武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
簡介:請參閱「曼撒」,原屬古代慢撒茶區。目前易武茶區栽培野生茶年產約六十噸,台地茶約三百噸。
大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屬慢撒茶區,香氣口感類似慢撒,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的茶品;與慢撒茶區原因相同,近年湯質較薄。
倚邦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
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腊縣象明鄉。倚邦在傣語中,被稱為“唐臘”倚邦,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幾乎全是高山。與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異更大,海拔最高達到1950米,而最低處為江河交匯處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內有大葉茶與中小葉茶,然根據有關專家測定,倚邦的小葉茶種不同且優於於其他省份的小葉茶,而又優於大葉茶。
明末清初石屏人落居倚邦,以茶為生,開闢茶園、建茶號。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納貢茶上百擔普洱茶,即以倚邦茶為主,普洱茶的名氣可以說是從倚邦開始的。清朝初年至民國初年的倚邦,可說是倚邦茶區的鼎盛時期,官府衙門、大廟會堂等,一棟棟建得巍峨輝煌,交易熱絡、人聲鼎沸、騾馬塞道,晚上燈火通明宛如不夜城。清朝中後期,普洱茶製茶交易中心遷往易武,倚邦茶業開始沒落,然倚邦成為茶馬重鎮的歷史地位已經字字記載了史冊。倚邦茶山最後關鍵,是1942年的一場戰亂,引發大火將倚邦燒成頹圮瓦礫,倚邦從此元氣大傷。隨後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再度大舉遷離;後來又經過七零年代的搬遷,現在倚邦村僅有30多戶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成為一個貧窮的農業小鎮;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倚邦這古代茶馬重鎮,又重新受到矚目,。
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上顎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後段帶苦有甘韻。
革登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
位於古六大茶山的東北部,東連孔明山、南與基諾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蠻磚茶山、北與倚邦茶山為鄰,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當時年產茶量在500擔以上。史料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茶王樹,傳說為諸葛孔明所栽種,春茶一季可產幹茶一擔,已枯死;茶王樹根莖腐化後留下的洞穴尚存,橫向370釐米,縱向390釐米。至今革登茶區老茶樹所剩無幾,僅存茶房、秧林、紅土坡等幾片古茶園,累計不足500畝,剩下的只有斷碣殘碑。以目前革登茶山實際的狀況,可說很難量產茶品,名列六大茶山,可說名存實亡。
大葉、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上顎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顯、中後段微苦有甘韻,湯質稍薄。
莽枝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
位於革登茶山西南方、蠻磚茶山西面,傳說是諸葛亮埋銅(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茶山,主要市集在牛滾塘街。古代都由外來生意人從事茶葉買賣,早年繁榮景象,如今也都只剩下殘簷斷壁。在原始林中,還有許多大、中小葉種老茶樹錯落其間,也不乏數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樹。所生產茶菁,多數集中收購交至其他地區,或由某些大廠指定專人收購。
大葉、中小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中小葉種以特殊香型著稱,與倚邦、革登香型口感類似。上顎香甜微蜜感、湯柔、舌面刺激感較強。
蠻磚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双版納州勐腊縣,古六大茶山茶區。
簡介:
位於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間,蠻磚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雖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他茶區被重視,或許也因如此,茶區才得以保存較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蠻磚、蠻林二地,蠻磚有500餘畝、蠻林有1000多畝,茶樹生長較好、密度較高,每畝約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樹高3.9米,基徑34釐米,樹齡300年以上。少被採摘過度,所以目前蠻磚茶區的茶質還保持一定水平。
大葉種栽培野生茶特色:
相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澤較深;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口感厚質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氣較沉,不若慢撒易武香揚,近年茶質表現仍在水準之上。
未完待續......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