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4cad5e85n985ebae1d1f6&690
二十三、后记寻踪——叶崇伦
《红楼梦》从传世到现今,其真相一直被处于隐瞒状态。这个真相对专家的研究尚且如此,对普通读者童鞋们来说就更加是一种奢望。
当乾隆五十六年程高本将《红楼梦》终结在120回时,《红楼梦》的新闻效应已经不再突显,给人更多的感觉是补缺,而且这个补缺还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但也恰恰是从这一年起,由于广泛的传播,《红楼梦》一书真正地开始了它的使命——寻亲。它就好比一个“漂流瓶”,不知道那一天会飘到它的收件人手里。
http://s12/mw690/001p3Jitzy6LOw9bN3Reb&690
这个过程或长或短,范围也远而广大。何时能够到达“目的地”。说不定就有可能是——将来。
时间到了嘉庆年间,研读和题咏《红楼梦》达到了第一轮高峰,一系列有关《红楼梦》的诗词题咏甚至是到了“饱和”状态。当然,“饱和”之后必然是“泛滥”,这一过程时间长、门类多。可以这样来形容这一特殊时期,即:真相在继续,“红学”也诞生了,到了道光年间,蹒跚起步的红学被西方列强的铁蹄搁置了,但是它并没有决绝,而是命悬一线。直至光绪执政之后,当人们再一次提起《红楼梦》时,它仿佛是一个在动荡年代里迷失了归路的孩子。
这个孩子走失得太久太久,原本能认清他的那一个阶层和圈子也因为时代与政权的交替而淹没。以后就是从民国前到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掀起了又一轮“红学”,这个阶段的红学已经是另一个概念,叫“新红学”。再以后是“新红学”各个流派的登场,这个发挥过程又是一次时间更长、门类更多的研究。客观地说,“新红学”离真相越来越远,而它的学术重点更多地体现在了历史、政治方面。红学就此成了“显学”而一泻千里,不可收拾,直至泛滥成灾,臭了大街。“红学”发展到今天,就是你我所见的“红楼精神”与“草根疯长”的现状。真是各有地盘——占市场、各有阵营——相对垒、各有粉丝——瞎起哄。谁只要能和“红学”沾上边,那“文化指数”仿佛就噌噌地往上蹿。
以上这段文字可以说比较客观地概括了“红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过程。但是,问题也显而易见,在那么多的艳情小说充斥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为什么《红楼梦》情有独钟地被保留了下来呢?我想有两大原因可以解释这个疑问:1.首先是“满汉之争”那一段特定的历史。2.通过口耳相传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可称之为群羊效应),这其中的主要力量是那些满族贵胄的遗老遗少们。他们一笼统地夹带着秘闻、传说、故事以及微乎其微的真相在繁衍中一代一代接力着。
通读本博的朋友已经知道,目前的主流红学界实际已另起炉灶,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体系,就算是对“曹学”的研究和挖掘也只不过是盲人摸象。“新红学”继胡适之后,以周汝昌为代表的红学探究,曾经走了一段正路。但是,到了1990年以后,这位已经名冠泰斗的学者却一反常态地宣布退出红学研究、否认自己是红学家,并且大度地、撒野地怂恿草根们去搅乱红学研究的方向和局面!(人的行为都有动机。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
那么,前面谈到的“真相在继续”的具体情况又是个什么状况呢?经本博主研究:
从程高本《红楼梦》的传播开始,没有多少时间它就达成了“传书”的第一个目的,即:找回了曹頍那一支亲人的后代——曹连伦。
关于曹连伦此人,本博主在《五美吟——巧藏曹连伦》一文中已经作了介绍,他的家族传承关系是:曹宣-曹頍-曹延寿-曹连伦。于雍正六年随曹頍发配达牲乌拉,后失踪。因为本篇是专门论述红楼后事以及曹连伦的回归,所以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个人确实存在的真实性。顺便纠正一个红学界有关曹雪芹生活资料的重大考证失误。
1971年4月4日,北京郊外香山正白旗38号老宅因意外在西耳房的西山墙上发现了一批诗文墨迹。后经过多位红学专家“考证”,都认为这批题壁诗与曹雪芹的生活或故居无关。虽然现在已经将香山正白旗38号老宅建成了曹雪芹纪念馆。
http://s7/mw690/001p3Jitzy6LOxQEcHc86&690
但是对题壁诗的内容仍然没有让人信服的解释,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考证失误!原因是红学界一直缺乏京城曹家的家谱谱系资料,以至于造成了对题壁诗内容的“盲视”。现在,本博主将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几首题壁诗内容配合图片资料解析如下:
①甘罗早发子牙迟(六边形) ②困龙犹有上天时(六边形)
http://s3/middle/4cad5e85n985eff10c6a2&690 解析:此处两联六角形的文字是从《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的一首诗中“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
套来的。这是一幅“嵌字联”,关键字是两联的各最后一个字:“时<曹兴时>,高鹗的哥哥”、“迟(曹兴迟)(曹连迟)<高鹗>”!这两个字对本博主而言就属于“敏字”,既然是“敏字”那它当然就是“密字”,即:藏有秘密的字。
③蒿中自有灵芝草(六边形)
④污泥陷着紫金盆(六边形)
http://s5/middle/4cad5e85n985f1e8600f4&690
解析:此处两联六角形的文字也是“嵌字联”,但却藏着更多的秘密。第一句“蒿中自有灵芝草”是谐音换字联,还原之后就是:“稿中字有霖之曹”!“霖”即“曹霖<林黛玉>”,全句寓意:《红楼梦》书稿中有大孤山曹氏中的曹霖这个先祖。
第二句“污泥陷着紫金盆”。其中“污泥”二字藏典:“胡为乎泥中
”,典出《诗经•式微》,歧义隐射满族人。“紫金盆”是“紫禁彭”的隐笔,即:紫禁城的族人福彭。“紫”是《红楼梦》书中的冯紫英,即:纳尔苏亲王一族的后人。全句寓意:曹佳的后人也落迫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
⑤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见上图中菱形文字)
解析:这幅菱形题壁文字使得主流红学界犯了一个最大的、不应该的错误(这次不属于失误)!因为原题文字“以礼(相)交天下少”中缺了一个“相”字,但是却(故意)空出了这个字的书写位置。说明这是一个“缺字会意谜”,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需‘相’字”,即:需要“相一相”题壁诗中的字(具体内容见前面四条和以下各条解析)!所以说,这个错误的性质是绝对够得上“严重”的。现在香山正白旗38号老宅已经成为曹雪芹纪念馆,题壁诗也成了最能够代表曹雪芹生活原貌的证明。但题壁诗内容还是没有得到正确地解析,当初对题壁诗内容考证后持否定结论的红学专家有:吴世昌、俞平伯、胡文彬、周雷等。
⑥富贵途人骨肉亲,贫贱骨肉亦途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亲人尽不亲。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偶录于抗风轩之南几,拙笔学书。(扇形)
http://s4/middle/4cad5e85n985f569ec493&690
解析:起首两句是“歧义句”!句中的“富贵、贫贱”均表示范字:宗(宀)、贝<胶柱鼓瑟字法>。而“途人”也歧义理解为“途散远离之人”,即:曹頍一家人。紧接着下句就出现了“季子”二字,“季子”的本意是最末一个出生的孩子。但此处理解为曹连伦,因为曹连伦是“惜春辈”的第一人,字号叫“季山”。“试看季子貂裘敝”整句是指:曹连伦用了赤子曹惜春辈第一代范字的“连”字辈这件旧衣服取的名字,“貂裘”二字实贬赤子曹的范字联“狗尾续貂”之意。下一句“举目亲人尽不亲”也是隐喻,“举目”即“高视”,谐音“高氏<高鹗>”。此诗中的日期“丙寅”要么是乾隆十一年(1746)或者是嘉庆十一年( 1806 )
,但不一定是全部题壁诗所写的时间,因为据当地居民传说,健锐营是乾隆十四年才造起来的,资料显示也不能确定这间老屋建成的确切年代。而且,“丙寅”乾隆十一年时曹霑本人也年仅22岁,鄂比(曹兴时)的年龄在14~16岁,高鹗才8岁。本博主也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是不是从乾隆十一年“曹兴时、曹兴迟<高鹗>”就已经改名换姓了“高”。
图中落款“抗风轩”三字正是继承了曹寅当年在镇江夜雨宿玉山寺《宿避风馆》诗中“避风馆”的隐寓。见曹寅书法资料图片:
http://s1/mw690/001p3Jitty6LOyLJSnKe0&690
⑦蒙挑外差实可怕,惟有住班为难大。往返程途走奔驰,风(吹雨)洒自啧嗟。借的衣服难合体,人都穿单我还夹。赴宅画稿尤可叹,途劳受气向谁发。学题拙笔。(扇形)
http://s8/middle/4cad5e85n985f8a0ebb97&690
解析:这一首题诗中仍然有(吹雨)两个“缺字”,大家看了示意图就明白其寓意了,即:“吹雨”≈欠“雨”。这个“雨”是隐指“赤子曹”探春辈范字联中的“雨”字辈。因其在《满洲八旗氏族通谱》里没有显示,所以当初曹玺、曹寅决定在赤子曹血脉的探春辈最后一代人取名时补上,也即书中的“复起贾雨村(复起家雨层)”。曹霑这个名字原本是给曹颙的儿子准备的,但是由于曹颙亡故后他的遗腹子也没有了着落,所以这个名字就自然为过继给曹寅遗孀的曹頫子嗣沿用。此诗的缺字也属于“需‘相’字”内容。
题壁诗、书箱、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曹雪芹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http://s4/middle/4cad5e85n986274571a33&690
但是这些发现至今还存在真伪之辩,那为什么本博主不提这些东东的真伪问题呢?因为以往对雪芹遗物只能从材质、器物年代、诗文表象以及这些东东发现的时段方面进行考证,且“顶真派”与“打假派”各执一词。然而到了本博主这里,这些都只是小儿科了。因为本博主是按照《红楼梦》书中提供的解读密钥去辨别“敏字”与“密字”内容的。换句话说,谁想要造这个假,恐怕也没有这个能耐,除非是京城曹家的后代人共同串通、积年预谋,然后再实施造假,即:“个中人造假”(其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是真是伪在本博主这里一目了然。器物真伪之辨的课题对本博主而言,根本就不存在!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8EN00SIGG.gif
找回失踪了的曹頍后人“曹连伦”这个后续结果,最后还是出现在了《红楼梦》书里,因为续书作者高鹗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把这个“最新进展”的结果也揉入了后续的书中。本博主“后记寻踪”的这个论点是来自大量有关《红楼梦》的题咏。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名字突然让我瞳孔放大、心潮澎湃,他就是——“叶崇仑”。“叶崇仑”字“季山”。当这个“名”和这个“字”同时出现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它触动了我解读密钥的“敏字诀”这根神经。接下来的不用说也自然是“跟踪追击”啦!
资料显示“叶崇仑”是乾、嘉时期的人。旧红学题咏派代表人物,生活于乾隆时代,著有《红楼梦题词》。张开均称叶氏为“舅祖”,清·陆以湉在其《冷庐杂识·俗称》里注疏:“称父之舅为舅祖”。遗憾的是,在这份资料里亦未交待叶氏的生卒年。惟稿本中提到张氏“叔祖(父亲的叔叔)”某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以常情推断,“叶崇仑”亦当生于“康熙~雍正”年间(书中记载曹连伦的出生是雍正五年,到雍正六年随祖、父发配时是虚3岁)。稿本中称所录为叶氏“中年后”之诗句,则叶氏题红诗应作于乾隆朝晚期或嘉庆朝初期。
据人民日报图书馆的柯愈春先生说,叶氏在《县志》中有载,但亦未详生卒。他的题红诗共有六首,主流红学界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5ZH00SIGG.gif对他的题红诗评价是“一般般”。
但是,在本博主眼里,这些诗却非同一般,如获至宝。当然,要做到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诗词的内涵,也需要“非同一般”的视角,即:需要运用“个中人”才能够领会的“密钥解读法”。就目前情形下,也许还是要本博主毛遂自荐,为朋友们来引领引领其探幽密径。其诗解析如下:
其一日:
何事先生曹雪芹,缠绵能说梦中因。
只应历遍红尘劫,悟彻前身与后身。
解析:
1.何事先生曹雪芹:歧义句。“先生”、“曹雪芹”在这句中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即:何事先生出“曹写亲”。指曹家的几辈先人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书,这其中当然包括曹頫、曹霑、曹兴时和高鹗。
2.缠绵能说梦中因:“缠≈里<胶柱鼓瑟字法>”,“缠绵”=“里面”。
“因”=“婴<谐音换字>”,即:书中人物的“婴孩(曹连伦)”。
3.只应历遍红尘劫:“红、历<敏字>”=“弘历(乾隆)<谐音换字>”,用纪年隐写法表述时间是“乾隆朝”后。
4.悟彻前身与后身:“悟彻≈吾切<</font>胶柱鼓瑟字法>”;切,切变!此句喻义很明确,即:知道了造成“切变”自身过去和现在的原由。(从曹连伦变成叶崇仑)
又其四日:
芝兰心性绮罗身,转眼繁华迹已陈。
莫向邯郸重借枕,阿谁不是梦中人!
解析:
1.芝兰心性绮罗身:“芝兰”在这里是隐写京城曹家人的高鹗,即:“兰墅”,“高兰墅<</font>高鹗>”。“心性”=“新姓<谐音换字>”,即:京城曹家全都改了新的姓氏。“绮”音同“旗”,即:旗人。罗=羅<繁体字>≈维<胶柱鼓瑟字法>。全句指:京城曹家后人虽然回到了原来的宗族上,又具有了旗人的身份。但是都被(乾隆)改换了门庭。
2.转眼繁华迹已陈:转眼时间飞逝。也指高鹗过继为曹霑嗣子后的宗族转变为了陈思王的曹家,即:赤子曹。
3.莫向邯郸重借枕:“莫<敏字>”,即:家谱上的警句“莫失莫忘”,也就是书中暗藏的“家亡‘莫’认亲”。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传说女娲就在邯郸炼石补天。“邯郸借枕”的本意是指“有才而不能够得志”的意思。另外“重借”的内因是高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高仪凤,属后继无人。故此句歧义理解为:难道还要用过继子嗣的方法来延续这个家庭悲剧吗?(但是根据上下文逻辑以及时间推断,此时的叶崇仑已经有了后代,且肯定为男丁。此中猫腻待余闲暇时再作小文补缀。)
4.阿谁不是梦中人:此句表面字意比较浅显,意思即“谁又不是大梦之中的人呢”。但是,句中首字“阿”却非同一般。这个“阿”字的运用手法有明显的“嵌入”痕迹,比如:此句可写作“问谁不是梦中人”就更加符合诗意和哲理。“阿”与“问”一对比,就明显的属于一个“凑字”的疑问词。本博主可不是要给大家讲解什么诗格哦,俺不懂得如何作诗,俺只追求真相的解析。真相是:这个“阿”是一个人的名字,她就是——“阿娇”!
这个名字就隐写在第十回“张先生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EN00SIGG.gif”所开药方里的“真阿胶”。“阿胶”作为常用的滋补品没有“真阿胶”这么一说,不像今天什么东东都有假冒伪劣之分。宝玉所说的这个“真阿胶”是其角色功能<家谱、墓碑>下的交代,即:有一个与“张先生”相关的人的名字叫“阿娇”,并且这个“阿娇”是真家的人,不是假家的人,故曰:“真阿胶”!“阿胶”谐音“阿娇”。从这个名字可以判断出她是一位女眷,书中的“张先生”极有可能就是“张宜泉”。
童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本博主所拟的曹家家谱中都是男丁的名字。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常言道:“生儿育女”,就是即可生男也会生女,这才是自然法则。而且据本博的研究,此“阿娇”她是京城曹家“兴”字辈的人,“兴”字辈和赤子曹的“连”字辈是同辈人。表明诗作者和某个叫“阿娇”的人都是《红楼梦》书中京城曹家的后人!“阿娇”与曹连伦及张开均的辈分关系见示意图:
曹頍 或者 曹頍
┌───┴────┐ ┌─────┴───┐
曹延寿
曹旺觉 曹延寿 曹旺觉
│
┌─┴─┐ ┌──┴─┐
│
曹连伦
曹兴和
曹阿娇(女) 曹连伦
曹阿娇(女) 曹兴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