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九、曹雪芹之——泪尽而逝

(2010-11-24 15:17:12)
标签:

曹雪芹之死

曹雪芹

红楼梦

红学

脂砚斋

畸笏叟

真相

杂谈

http://s4/middle/4cad5e85n95c757dd0af3&690
         十九、曹雪芹之——泪尽而逝
    距上一篇博文已经有12天没有发新文章了。按照预定计划,本篇应该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批书人脂砚斋”的内容,原来的设想是在这篇里一同交代“曹雪芹”与“脂砚斋”。但是,我又遇到了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不要写我所研究出的“曹雪芹之死真相?如果要写,又如何将这个真相付诸笔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整整这一段时间。而且这个“真相”还对“脂砚斋”与“畸笏叟”是否同一个人的论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且不论这个真相的事实之“惊世骇俗”,仅对我个人而言,它已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至于这个解读结论会不会给我自己招来骂名、会不会被人们误解我哗众取宠.......等等,等等,这些已经不是我所担心的了。就目前红学研究的现状而言,真是“怪论迭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都是些硅胶充填的赝品,仿佛又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年代。

    但是,本博主怀着对《红楼梦》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孜孜以求,试图还原这个事件的真相。故此特别将曹雪芹的“泪尽而逝”这部分内容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篇,以供诸位参考,更期望大家的斧正。下面进入正文:

    1.到底谁是“曹雪芹”?   
    问起《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但“曹雪芹”又是谁呢?《辞海》的解释条文是: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族正白旗“包衣”人,......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晚期居住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辞海》的这一段解释,除了生年也是“不详之处”外,诸多内容的口气还颇肯定。如:“雪芹”、“免职”、“少年时经过一段地主剥削阶级奢华的生活”、“高鹗续书”等等。说实在的,《辞海》对曹雪芹的解释条文只能算是“大路货”。对《红楼梦》研究而言,还远未窥及门径。
    资料显示,曹霑梦阮芹圃芹溪。“雪芹”这个号是后人附加的,主要依据是敦诚、敦敏兄弟俩的诗作里有此称呼。而敦诚、敦敏俩的这个称呼则又是因《红楼梦》而来,就因为《红楼梦》开篇里提及了“曹雪芹”三个字。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古人非常讲究“尊讳”,所谓“尊讳”就是不能直呼先人的名号。这样就会引出一个问题:曹霑的祖父曹寅曾经用过一个名号叫“雪樵”。如果曹霑也用了带“”字的名号会不会犯了“尊讳”不恭敬先祖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答案是显然的。“”不同于“”,它通

常是自取的,而“”往往是长辈赋予的。如:曹寅子清”,曹頫昂友”,曹霑梦阮”。显然这些字并不犯“”。所以这个“雪芹”的所谓名号不可能是曹霑的号,只是由于《红楼梦》的传播才引出了这个“约定俗成”的误会。

    那么“曹雪芹”这个名字为什么要写在书中,这个名字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EN00SIGG.gif
    答:将“曹雪芹”这个虚拟的名字写在书中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字。因为这部书是为寻找失踪了的曹頍那一支人所写,书中大量地嵌入了曹家人的名字、范字,特别是曹頍子、孙辈人的名字,如:寿。而《红楼梦》的故事内容却写的是姓“”,如不加入“曹雪芹”这个虚拟的名字,则曹頍后人看到《红楼梦》书中有自己的名字时就会与认清真相的机会失之交臂。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2EN00SIGG.gif

 

    曹頍发配打牲乌拉之前曹霑已经出生,他们当然也知道曹霑是“梦阮”。“芹溪、芹圃”这两个虽然是后起的,他们不一定知道,但是并不会对认亲造成影响。而“雪樵”这个曹寅字号他们是一定知道的。另外,“曹雪芹”三字的谐音是:“写亲”。这样一来,对曹頍后人就又多了一个提示
    敦诚、敦敏两兄弟将“雪芹”误认为是曹霑的另外一个名号,完全是因为对曹寅雪樵”这个字号的不熟悉。或者,也有可能是故意而为之。至于《辞海》对“曹雪芹”的解释条文更是需要加以改进的,主要有三点急需更正:1.诠释曹霑字号。2.补录并更正曹霑生年(雍正二年,1724年。享年39岁)。3.更正曹霑童年生活状况。即:曹霑5岁时遭遇抄家,所以他根本没有经历过“荣华富贵”的金色童年
    本博主在博客开篇里将《红楼梦》作者打成“作者(群)”,之前也一直不打“曹雪芹”这个名字就是源于这个道理。但二百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这么称呼,既然已经“约定俗成”,那么也没有必要刻意去纠正。本文只是把这个叫法的来龙去脉解释一下下,我们还是可以按照习惯的叫法,称呼曹霑为“曹雪芹”。但是在红学研究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时,将其中一个环形山脉以我国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名字而命名为——曹雪芹”环形山。“曹雪芹”这个名字将与日月同辉、与宇宙共在

 

   2.“泪尽而逝”的真相!
   关于“曹雪芹”的死因。脂砚斋说:【能解者方有心酸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一句“泪尽而逝”只是略及了曹雪芹之死的相关问题,好像并没有真正触及死因。从字面上说,“泪尽”是修辞文字,好像是从艺术性角度评判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没有确切提及,而且在随后众多的脂批中也未发现涉及曹雪芹死因的文字。但在脂砚斋这条批语中至少明确地点出了曹雪芹去世的时间:“壬午除夕”。即:乾隆27年(公元1762年2月12日)。
    还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曹雪芹好友敦诚《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我们来看敦诚《四松堂集》《挽曹雪芹》诗: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敦诚在诗中所加的注,是目前发现最直接写到死因的文字。因为爱子的去世过度悲痛,才“感伤成疾”的。但是,敦诚却没有写明到底是什么疾病。根据“前数月”这个时间段来看,染上的疾病极为严重,以致于“数月后”不治。
    据记载: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年(1763)京城天花大爆发,至冬月有一万七千人遭此厄难。于是有学者认为“壬午说”是个笔误。
    但这一条“清乾隆大事记载”并不能确定曹霑之子必定是死于天花“爆发”阶段的“癸未年”,事实而是上一年“壬午年”的“开始”阶段。以此计算,曹雪芹从“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到“除夕而亡,最多只有三个月时间。什么样的病情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夺去人的生命呢?在曹雪芹去世之后的文献资料里并没有相关文字提及这个“病情”到底是什么。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感觉:所有曹雪芹同时期的人都在坚守着“病逝”这个结论。
    以我们今天的医学常识而论,要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殒命,非“癌症晚期”不可。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感伤成疾”能不能在三个月时间里将病情恶化到“癌症晚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眉批【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的文字可以应证曹雪芹当时的健康状况。于是又有人将曹雪芹死因转向“酗酒过度”的说法。因为敦诚诗中写到了“刘伶”的典故。

    据史书对“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记载是嗜酒如命《晋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敦诚曹雪芹比喻成刘伶,可见曹雪芹平日里也一定是嗜酒如命了。类似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敦敏《题芹圃画石》中写道“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在《赠芹圃》里写道“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在《河干集饮题壁诗兼吊雪芹》中写道“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而敦诚《佩刀质酒歌》的小序中更是直接写道:“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他在歌中也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一个嗜酒如命、饮酒如狂的形象跃然纸上。史书记载,罢了官的刘伶更是日日醉乡,终于嗜酒而终。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关于刘伶传说杜康当年因造酒闻名,被黄帝启用为“宰人”之后,消息传到天宫,受玉皇大帝所诏在天庭当了酒仙,刘伶原来是王母娘娘的一个书童,在天宫嗜酒成癖。一次,因偷喝了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御酒”又绊倒了王母的玉石酒杯,王母盛怒,贬他下界投胎,以惩此过。这个被贬下凡的“书童”就是刘伶,忽一日,王母娘娘掐指一算,书童下界已到归期,只是无人超度何能归来?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他因嗜酒遭贬,还应以酒点化,这便想起了酒仙杜康。她唤来杜康,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杜康便遵旨下界,依言而行。......人间的刘伶已经醉死,且已殡埋三年之久。开馆后,杜康伸手朝刘伶额头轻轻一拍,道:“起来吧贤弟,王母有旨,随我回天”。大家听了,都茫然不解,却见刘伶打个哈欠,睁开眼仍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旋即坐了起来。但见墓坑之中忽然升起一团白烟,团团旋转,把刘伶旋在其中。这时,杜康也跳入烟雾与刘伶相对而坐。顷刻间,两人徐徐升腾,越升越高。一旁急坏了刘伶的夫人,她一见夫君随空升去,茫然不知所措,遂又舍命哭喊,但也无济于事。
    本博主打出这些东东是为什么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EN00SIGG.gif因为曹雪芹死因真相整整被隐藏了248年。
    ——曹雪芹是因“自缢”而死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2EN00SIGG.gif脂砚斋批语里的“泪尽而逝

实际为“勒颈而逝”的隐笔。看到这个结果,大家也许会很气愤,甚至会谩骂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9EN00SIGG.gif。是不是本博主“玩”谐音发疯了,什么字都拿来“谐音转

”。当然不是,仅仅以“谐音换字”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本博主常常会在博文中表达这样一个观念真相总会从历史拼图的夹缝中流传下来。
   那么这个“历史拼图的夹缝”又在哪儿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还是在敦诚的诗里。

   壬午除夕这个特定的日子来看,这一天老百姓都会在自己家里准备过年。第二天便是正月初一日,即:新年的第一天。民俗习惯里,这样一个日子是不可以报丧的,何况是皇亲国戚敦家两兄弟。也就是说敦氏兄弟根本不可能得知曹雪芹去逝并参加其葬礼,只能是事后祭吊。故而在敦诚其诗中写到“故人欲有生刍”。
  生刍chú(生芻<繁体字>,亦作“生蒭” ):鲜草。《后汉书.徐穉传》——“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敦诚《挽曹雪芹》诗中的“生刍”非但是个典故,而且还是一个极其秘密的隐笔。本博主对这个“隐笔”的发现来自于敦诚其他的文字记载。
    其实,敦诚一直有对曹雪芹死因真相的暗示。在他的《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
    敦诚的这段记述里明确地写到了曹雪芹竟坎坷以终”。再有,“驴鸣吊之意”又是什么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EN00SIGG.gif

  驴鸣吊”之典是出于《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这个典故是说的是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名臣“王粲càn”。王粲仲宣,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王仲宣其祖为汉朝三公,王粲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魏国始建宗庙时,其共议尊曹操为魏王,后因中书令荀攸谏止不行,而后“忧死”。文帝亲临其丧,陪同人员说:“王仲宣平时好作驴鸣状,我们可各自学一学他的‘驴鸣’来向他告别”。于是随祭人员同作“驴鸣”以别之。
    那么,敦诚的“驴鸣吊之意”就可以简单理解为“鹦鹉学舌”般地“如法炮制”。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敦诚想要“如法炮制”什么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根据他这段话的喻义,我们在找寻其真相之前可以肯定

的是:他已经在《挽曹雪芹》诗中进行了“如法炮制”的实施。即:敦诚如法炮制了曹雪芹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之句。
蛮素”: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本博主在“不得不说的真相”一篇博文中对《红楼梦》书里的“樊素小蛮”和“绛仙”做了解析,即:烦术晓“蛮和“降山”=-虫+=<曹峦>。“曹峦”即“曹玺”,是曹玺过继给曹振彦之前的原名,它是曹家隐秘的家史。在此本博主顺便将黛玉贾府时,邢夫人领着黛玉去见贾赦的一段解析一下,书中写到:『(贾赦)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这一段内容从文字上看非常的“别扭”。一个大老爷子,什么叫“连日身上不好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EN00SIGG.gif?听起来

好像是贾赦身上来了例假似嘀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5EN00SIGG.gif,真恶心。而其真正的寓意却是说“”这个名字的尴尬不透明。书中贾琏曹寅的角色,那么贾赦就是曹玺的角色(分身)。因为从名字上看“曹玺、曹尔正”很明显都是“”字辈人,而“曹玺”这个名字之前叫“曹尔玉”,因借助康熙笔误”的权利才造成了“曹玺”这个单名效果。这个事件是当年曹玺刻意安排的,为的就是使得自己的名字符合“赤子曹”家族的取名规律。但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毕竟还保留着“”字,却看不到自己应该范的“<>”字,使外人不容易区分他与“曹尔正”不同的宗族关系。所以就叫“身上不好”,即:指这个“”字的上半部分不好!用“”是提示性文字,因为这个“”字是惜春辈范字联第一句“---广-”的第一个字。故而作者不得不让他来了一次

例假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EN00SIGG.gif,才没与林姑娘会面避免了造成伤心。脑子慢的

利用课外时间参考大观园路径图继续理解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下面回到本文话题。

 

   敦诚也说自己“如法炮制”了曹雪芹的笔法。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秘”就需要好好探究一番了!
    经本博主研究,敦诚如法炮制”的是曹雪芹写作的字法秘诀。即:敦诚《挽曹雪芹》诗中也作了“字法处理”。这个被“字法处理”的字句就是“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其中被处理的关键词就是——“生刍”!
   解析生刍≈生绉<刻舟求剑字法>!(生芻<繁体字>生縐<繁体字>
   zhòu :【名】 细葛布。
   絺chī之细也。从糸,刍声。——《说文》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靡者”。
  绉絺”就是绉纱。“绉纱”是一种织出皱纹的丝织品,其方法是用起收缩作用的捻合线做纬线织成。绉纱不是轻纱,并非一概地如丝绸般“轻、滑、薄、露、透”。而是掩映着,半明半暗。“靡者”谐音:“<曹霑>”之谜则为“”!也就是说,敦诚在自己的诗中是
”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2EN00SIGG.gif

    这样一来,“故人欲有生刍”就成了“故人欲有生绉”!原句的句意就从“作为故人的我(敦诚)想要用祭品去祭吊你,可是我到哪里去为你招魂啊”变成了“故人(曹霑)你想用绉纱上吊一死了之可是叫我(敦诚)到哪里去为你招魂啊”!

    如此即:敦诚也以“驴鸣吊”之手法将曹雪芹逝去的真相藏谜”于诗中。故而,脂砚斋批语【能解者方有心酸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怅怅!】绝不是什么“艺术化”的比喻,而是老泪弥眼、痛心疾首隐笔。先是曹雪芹幼子夭亡,接着又是曹雪芹自己在除夕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以“勒颈而逝”的方式离开人寰。脂砚斋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

 

    但,我们一直被蒙蔽在了真相的背后。我们一直沉浸在被诗化了的“泪尽而逝”里整整248年。
    应该说,敦诚这个“蒙蔽真相动机是善良的。对曹雪芹自缢而亡的事实而言,敦诚肯定是伤心断肠的。所以他才“驴鸣吊”作了此诗。而后来,敦诚对这个死因又蒙而蔽之。可以想象,敦诚是不想再张扬曹雪芹这个非正常死亡真相。儒道学问曰:“不张死友之恶焉”。敦诚的心思我们可以理解!

   曹雪芹故去的第二个除夕到来之期,敦诚又将这首《挽曹雪芹》诗中作了较大改动。我们来看看改动后的诗文:
                《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坰jiōng :离城远的郊野。)
   我们将前后两诗来做一个比较:

         《挽曹雪芹》1.                          《挽曹雪芹》2.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生刍,何处招魂赋楚蘅。       故人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敦诚《四松堂集》中,改动后这首诗的纪年标注为甲申年,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原诗中的“”字不见了,其真正的原因是很明显的,敦诚不想因为这个“”字再撕心裂肺。“故人”这个词,在改文后只代表敦诚自己,而原诗中的“故人”因隐藏真相的作用,是指敦诚曹雪芹互为“故交”。“絮酒生刍上旧坰”句中的“生刍”也没有了“驴鸣吊”的字法隐秘
   ——敦诚这位比曹雪芹10岁的挚友在痛定思痛之后,想为曹雪芹的离去留下一个“善名”。所以他又将“真事隐去” ,留给世人曹雪芹于壬午除夕病逝假象
    敦诚非但成功地成全了曹雪芹的“善名”,而且还在改诗中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念——新妇。 
   1977年10月,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在一位姓张的朋友家里发现了两个红松木的旧书箱,上面刻着与“芹溪”有关的诗句,经专家鉴定,年代大致在乾隆早期到中期,与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基本符合。两个书箱的基本外貌和主要特征吴恩裕同志在他的《曹雪芹佚著浅探》中作了详细的说明并配有清晰的照片。但值得一提的是,书箱上发现了所谓的曹雪芹续娶的妻子“芳卿”的一首悼念曹雪芹的诗。全诗如下:([]内文字为箱子上被划改的原文)
      [丧明子夏又逝伤,地圻天崩人未亡]
      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 
      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殓鬻嫁裳。yù:卖。) 
      [才非班女书难续,义重冒 .......]
      织锦意深睥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苏女:名“蒙尘。班娘:班昭)
      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窀zhūn穸xī:墓穴,死者悲于窀穸。)


    资料还显示,两只箱子外面对称地镌刻着两丛兰花,其中一只的兰花下面半卧一石,兰花之上题刻一首五言绝句:
        《题芹溪处士句》
     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
     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

   另外一只箱子兰花旁边刻有:
          《拙笔写兰》
     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
           ——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


    自从这两只箱子出现以后,专家们以为这个实物证据大大地帮助了

红学研究。迄今为止,主流们的见解以为,终于坐实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1EN00SIGG.gif敦诚所言的

个“新妇”确实是存在的。岂不知,这两件东东反而又使得红学研究的方向严重地“跑偏!例如:有研究结论说,这位新妇的名字叫“清芳”或者“兰芳”,甚至还有伊安宗“研究”得出此新妇姓“”,更将这个“李氏”的“新妇”进行GPS精确定位在李煦孙女之名下!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

    当然,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反对声时而有之。于是有人怪罪敦诚既然在“孤儿”处有注明文字,为什么没有在“新妇”后留下注明文字。还将这个遗憾定为“历史的奇怪空白”。

    您看,是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又发挥指责别人的传统了!废话少说,

还是由本博主自告奋勇地来交代这两只箱子的谜底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8EN00SIGG.gif

   1.箱子的主人是——曹兴时高鹗<曹兴迟>的哥哥)。诗中“班娘”即: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芳卿”是谐音寓意词,也是个隐笔,指“曹世选家族”的亲人。“曹雪芹”与“曹兴时”是叔侄关系,即:“曹雪芹”是“曹兴时”的“”家“”。
    理由:关键字“”!“得露华新”句中嵌入了这个关键字,另根据《拙笔写兰》可知“曹兴时”给自己取号为“拙笔”。这个“拙笔”也就是本博主在前文中交代的“鄂笔”,在前文“八十回说”中本博主提及过此人,此处正好让他名正言顺地入座归位。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89EN00SIGG.gif

   2.“续书才浅愧班娘”句,说明曹霑去逝后,脂砚斋当时有意让曹兴时续书。
   3.敦诚诗中的“新妇”是甲申年改写而来。即:曹霑去逝第二年之后。此时脂砚斋已经落实了将“曹兴迟<高鹗>”过继给曹雪芹做子嗣。
   4.敦诚作为当时阅读《红楼梦》的“圈中人”以“新妇”之词入诗是按照书中角色“娇杏”而言。即:根本不存在曹雪芹续娶之说。假如有这个所谓的“新妇”存在,那么以曹雪芹当时39岁壮年之身造人”又有何难?!曹雪芹当时飘零到黄叶村的生活状态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再娶“新妇”谈何容易。正因为在这种痛失爱子的状况下,又面临除夕这个举家团圆、迎新送旧之日。我相信,此刻的曹雪芹一定是狂喝烂醉的,但是以酒浇愁并不能让曹雪芹抒怀。家庭的宗族纷争、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匪类相害、认亲被拒、天道不公,还有父亲曹頫的“守礼俟命”等等等等的悲切,顿时间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曹雪芹的心理承受极限,终于被残酷无情的事实给打破了。也许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这一腔忿恨化为了决然.......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所以,敦诚的“竟以坎坷而终”绝非无的放矢。
    说出我所解读的这个真相,并不代表我无情,更无任何恶意。如果本博主因此而遭到骂名,那么我将默默地忍受——为曹公,为这个悲凉的结局,为人性中的卑劣,为这个无情的世界而“默哀”.......

    我甚至希望这个解读是个错误!


     声明:
           本博主保留著作权,请勿转载。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相关事宜请联系QQ:296788488         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