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拥抱亲吻亲子情感 |
分类: 儿女情长 |
清晨, 小学. 我站在幼儿园小班的课室门口, 挥手跟音音道别. 正欲离开, 听到音音娇嫩地唤我:"妈妈, 再来一个Hug and Kiss!" 说罢已经飞快地扑过来.
我回头, 停下脚步张开双臂, 紧抱着音音又啃了几下, 小人儿这才雀跃地回到课室.
看小音音快乐的背影, 我也感觉很满足. 嗯, 一个拥抱亲吻, 胜过千言万语, 一切疼爱缠绵尽在肌肤相亲的感触之中渗透, 融化. 今天是她上学的第一天, 又兴奋又紧张害怕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妈妈的抚慰. 如果妈妈的拥抱亲吻能让孩子如此高兴,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真希望每分每妙都能抱着她亲着她, 让她永远快乐无边.
如果说, 西方人有什么值得我们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学习的东西, 那我首推Hug and Kiss----拥抱亲吻的习惯.
我们中国人也许只局限于年轻妈妈亲吻宝贝婴儿, 却少见青年小伙子亲亲妈妈, 少见中年人拥吻年迈的父母, 少见老夫老妻牵手拥抱,
而西方人则是随时随地吻来吻去的,
那种直率坦荡的示爱方式让人羡慕.
长大了就得含蓄, 内敛, 不能把感情外露, 那是我们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习俗, 是我们隐忍文化的特色. 所以, 当我们很想以一个拥抱去传情时, 发觉已经不习惯了, 做起来有些生硬, 全然不象西方人那么自然, 坦然, 欣然.
其实, 孩子总是渴望被爱的, 他们即便长得再大也是我们的孩子, 做父母的又何不温馨示爱呢? 而拥抱亲吻, 肌肤相亲, 算是最情不自禁的示爱方式吧?
好在我们还有个特别"索爱"的小女儿, 让我们的爱多得溢出来, 而溢出来了也有个很好的去处.
有一天晚饭时候, 音音吃得很慢, 我最后实在生气了, 罚她面壁. 几分钟后解禁时, 我去把收起的椅子重新摆好,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哭:"Mommy! Mommy give me a hug and kiss! 呜呜......" 我一下子还没听清楚, 只见她爸从客厅里一个箭步冲过来, 抱起女儿亲了又亲:"好, 乖乖, 爸爸亲你!" 可小人儿还是委屈地盯着我喊:"Mommy! I want mommy to give me a hug and kiss!(我要妈妈来亲我!)" 老公对我使个眼色, 我笑了, 抱起音音亲了亲, 放回座椅, 可小妞还是扭扭腰:"Again! Hug and kiss again!(再来一个!)"
上中文学校以来, 她的表达进步了不少. 我生气的时候, 她多半会跑来我身边, 用生硬的中文央求道:"理我!" 我故意坚持不理, 她又说:"出眼泪啦!" 我还没动, 最后她几乎哽咽着说:"妈妈抱我!" 那一刻我坚守的堤防瞬间瓦解, 转身啥也不说紧紧抱住她. 哦, 抱着我孩子的感觉真好啊!
记得去年有一天, 她爸开车去小镇出差, 我只好乘公车送她去托儿所. 路上下着小雨, 我们仓促地下车仓促地跑进课室, 被淋得湿漉漉的我手忙脚乱地给音音脱外套脱雨靴, 把她交给老师后便快速往地铁站赶. 等我终于坐进温暖的车厢时, 好象意识到自己丟了什么东西, 可一时又想不起来...... 下班去接音音时, 听到小人儿十分委屈地提醒我:"妈妈你今天没有Hug and Kiss就走了! 我想你!"
哦, 原来我丟失的是那份怀抱亲亲的满足感. 来不及给孩子示爱, 也来不及看她满足的笑脸, 那份失落感不也折磨了我一整天吗?
Hug and Kiss, 一个多简单的动作, 却能传递多少爱, 表达多么细腻的情! 感谢女儿, 弥补了我在儿子身上的失落和不能拥吻父母的遗憾. 真希望能一直都和女儿Hug and Kiss下去, 就算我老了, 动弹不得了, 也还可以飞吻一个.
-------------------------------------------------------------------------------------------------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几个月之后, 我在央视春晚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少儿节目----"爱我你就亲亲我". 女儿看了也非常喜欢, 不断要我重复播放. 说真的, 我很欣慰有人及时地创作出这样一首歌, 唱出孩子的心声. 其实, 在当今的中国, 在父母们都为物质而忙碌奔波的每一天, 什么是最让孩子感到幸福的呢? 不是玩具, 不是美食, 而是----
爱我你就陪陪我/ 爱我你就亲亲我/ 爱我你就夸夸我/ 爱我你就抱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