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IT/科技通信文艺互联网娱乐化 |
学通信的还敢说自己懂通信?
文/山里人
业界著名的电信专家项立刚先生在其 “学文艺学为什么也能懂通信?”博文中,生动具体地回答了许多新入行记者提出的“不是学通信的,能当一名好记者”这个问题。项先生通过言传身教,明确地告诉大家:学文艺的,不但可以当一名通信媒体的好记者,还可以成为通信领域的专家。
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完成四方面的修炼:
首先,要做一个观察和研究者,而不仅是记录者。
其次,确定你自己的关注重点,做一个好的记者。
再次,一定要对新的技术、新业务有广泛的兴趣。
最后,一定要有理论思维,要学会对于行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分析。
项立刚先生作为《通信世界》的创始人,从电信技术门外汉成为电信专家的传奇经历实在是让笔者佩服。一个学文的,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以及积极探索,竟然可以取得很多学通信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取得的成就,更不用说对通信的了解和发展趋势的把握更是胜人一筹。
项先生的成就,让学通信的不免感到汗颜无光。
不过,比项先生更让笔者佩服的是一名学声学的院士------我国著名的电信专家侯自强院士。
侯自强院士,本身学的是声学,在前半生从事的研究工作是与声学有关的。在互联网技术出现后,侯自强院士很快地称为我国互联网方面的带头人。这些年,随着互联网与电信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侯院士经过潜心研究,已经成为了电信行业举足轻重的电信专家。
笔者佩服侯自强院士主要是有三点:
一是侯院士能够成为声学和电信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实在令人钦佩,大多数人埋头苦干一辈子,混个一个领域的教授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达到院士水平。
二是侯院士转行搞互联网、搞通信时,已经年过半百,非常不容易。俗话说,四十不学艺。侯院士50岁仍刻苦学习,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三是侯院士心中永远想着网民,为民请命,到处奔波讲学,非常地辛苦。
学文艺的、学声学的,都可以成为通信专家,比许多学通信的还要精通通信,今后,学通信的还敢说自己懂通信?
笔者认为,学通信的应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懂通信。除非你在大学没有好好学习或工作后没有从事与通信有关的工作,或平时不关心通信的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通信技术的大众化、娱乐化、工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懂通信的人是越来越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宽泛。即使你只有小学水平程度,只要你用心,你也可以对通信略懂一二。
笔者在《山里人评电信重组(开篇)》中,明确提出“世界上各行各业是相通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跨越任何一个行业,不管你以前学过什么。”对于通信行业更是如此,入门很简单、很方便,门槛很低,但要达到真正“懂”通信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通信与社会各行业的更广泛、更深入的交融,让通信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也为许多不是学通信的人提供了在通信行业就业的机会和施展本领的平台。通信行业内部在外部需求日益差异化的带动下,分工日趋细致和复杂,已经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懂所有的通信技术。
中国电信的总工、国家级电信专家韦乐平先生在公开场合曾感叹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之快,很多名词他都没有听说,更不要说去弄懂其原理。
通信技术的大众化、娱乐化、工具化让学通信的人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在于技术本身,另一方面在于就业压力。造成很多学通信的不敢说自己懂通信,这是值得关注的。
学通信的懂通信与不是学通信的懂通信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理论性强。不是学通信的,对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不是很清楚,对于技术名词等概念也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他们懂通信主要在宏观方面和业务应用方面,真正的技术细节不可能搞清楚。像移动的阴影衰落、激活集、PN码、信道影射、Tubro码等,不是学通信的比较难以掌握。
第二系统性好。学通信的毕竟是从通信网的方方方面学起,虽然有些知识陈旧,不时髦,但是从系统性、完整性考虑不得不学,就像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历史一样。学通信的,掌握的知识具有系统性,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易陷入认知误区。
第三操作性强。学通信的对通信技术的掌握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不学通信的人永远无法替代的。现在懂计算机的人很多,有几成的人可以设计计算机的硬件和系统软件?少之又少!
学通信的可以大声说自己懂通信,不是说就不需要继续学习,特别是像不学通信的人学习。学通信的,更应该多向其他专业出身的同行学习通信行业的大趋势、大道理,以及各种业务应用,不要死盯着通信技术本身不放,成为“死”呆子。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与各种通信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交流活动,踊跃发言。只有参与、交流、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日益高涨,学通信的各位同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