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语法和词汇对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影响!

(2007-08-14 22:54:3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日语

分类: 文化文学
     我呢,只是试探性的接触一下日本的文法和词汇,既然学习了日语就希望在这一方面能有点创新!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七年,七年可不是一个短暂的时期,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终年55岁,而这七年就是其生命的八分之一,并且这七年正是他的青春年少时期(1902----1909年),所以说鲁迅先生的很多观点,文学创作的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日本,其实这些真的很难研究,因为这些是深层次的东西,恐怕只有鲁迅研究院的学者们才能研究的透!我呢只是从最初步的开始,借用我学日语的契机,想研究一下日本语法和词汇对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影响。
     而现在,我只是不这个议题提出来,因为我身边的一手资料还很少,现在还很难进行,但是我想把它作为在日本留学的一篇论文提交上去,亦或者等大四回来之后把它作为毕业论文也未尝不可 。
    在这里我只是简单的举几个我们大家都知晓的例子:如《记念刘和珍君》一篇,题目中的“记念”二字,明显是日本的词汇,通晓日语的同学们都知道中文的“纪念”用日语写作“記念”(きねん)。记得中学时学这一课时,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鲁迅先生的错别字,课文尊重原著就把它将错就错了,其实不然真实因为鲁迅先生接受了日本的词汇财务将日语词汇当成汉语词汇写的。这很正常,西大日语系的同学们,都见识过坂田老师的讲课吧!在他上课板书的时候,老师把日语词汇写成汉语词汇像“日本語(にほんご)”他经常把“語”写成'“语”。不是吗?
     还有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中国近代涌现出一大批的文豪大家,可唯独把鲁迅称之为先生,并且“鲁迅先生”这四个字已成为一个约定成俗的概念。其实也并不是说其他作家在文学素养上不如鲁迅先生,而是鲁迅的“先生'”的这一叫法,有日本而来,因为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开始在日本发表文学创作,而在日本,熟悉日语或日本的人都知道,“先生”的这一叫法是很高贵而神圣的,在日本只有文学家、律师和老师等才配得上这种称谓!到了中国就一直把鲁迅称之为“先生”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点,在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中,也用了很多类似于日语的语法,像,“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这句话,其实鲁迅完全可以把它写为“我叫做藤野严九郎”,但是在日语语法里,是经常用到“の”这语法的,“の”这一用法,如果非要翻译成中文的话也只有“的”最合适了,还有“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等等都用了很多的“的”字,而这些“的”字有些在中文里明显是不必要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带有很多的日本语法和词汇。
    还有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你们不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喜相比较其他作家的文章要难得多吗?我觉得这是我们在无形中接受了文章中日本语法和词汇,还有一些日本式的想法和观点的缘故!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很片面,这些也有待于我接下来的研究!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无论是日语专业还是非日语专业的同学,如果你们有好的观点的话,或者有好的素材的话告诉我,这样的话我的论文才会更充实!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要不然我还要你们这些同学干嘛?嘿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