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痴迷人生

(2011-10-28 16:01:35)
标签:

杂谈

 

       第一次目睹老年痴呆者的状况,是在多年前奥斯卡最佳纪录电影候选片的观摩会上。该片的女编导记录了她自己对老年痴呆从不了解到全方位体验的过程。而让她能有此感受的人却是她那位满脸童真、笑容灿烂的母亲。

 

    有一次,女编导去看妈妈,她母亲不断地问她:你是谁呀?女编导以为妈妈老糊涂了,笑着回答:您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我是你女儿呀!不久以后,女编导不断接到妈妈提醒自己和牙医见面的电话留言。当这个留言第143次被重复地留在自己的留言机中时,女编导才惊恐地意识到:妈妈不是简单的忘性大了,她的无知变成了对妈妈病症的忽视。医生把一纸诊断摆在她面前:老年痴呆症。

 

       当影院的灯一亮,站在加州灿烂的阳光下,片中的一切似乎变成了个遥远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周围的邻居不断有人患上此症,不断有人为此失去了生命时,我才明白这已经是个触手可及的事实了。可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在美国的一位忘年交艾莉雅老婆婆,就在她猝不及防时,被迫面对丈夫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现实。艾莉雅今年八十多岁,早年和丈夫泰弥从意大利移民来美,育有两子一女。泰弥性情温厚、与世无争,年轻时经营家族生意,后因不善于商场的尔虞我诈,早早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艾莉雅则精明能干,为人做事见棱见角,里外一把抓。毫无疑问,艾莉雅是他们家的舵手,而泰弥是艾利雅最温情的港湾。

 

       1990年,泰弥被医生诊断得了老年痴呆症。

 

       有人说:面对一个老人痴呆症患者就像面对一个孩子。这其实是大错特错,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你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看到的是成长的希望和无尽的快乐,而从一个老年痴患者身上看到的是倒退和失去的无奈,面对的是生命在你面前一点点消失的痛苦。艾莉雅带着浓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语充满着激动。

 

       那是一个缓缓恶化的过程。一切始于遗忘。

 

       好友柔碧向我描绘了她所亲历过的心痛:我的伯父是位成功的商人,精明一生、坐拥万贯家财。他和伯母非常相爱。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他的呵护。有一年去他家做客,我在厨房准备早餐,伯父跑过来帮我冲咖啡。只见他手拿咖啡桶在原地怔怔地站了足有十分钟,然后象个孩子般无助地对我说:“我忘了怎么开咖啡桶了。”我真无法形容当时的悲伤与心酸。他对生命的记忆好像成了有两个门的房子,他在里面出出进进,让你抓不住他。

 

       柔碧告诉我,目睹伯父失忆让亲人心痛,但对伯父来说他对一切浑然不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最难的是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的亲人,他们常常被悲伤和分秒不停的照料拖垮。柔碧的伯母坚持自己独自一人陪伴自己的丈夫,最后在伯父去世一年后也随他而去。。。。。。

 

       柔碧的话震撼着我,更让我对艾莉雅肃然起敬,因为她遭受了一连串常人难以忍受的打击,仍然坚强地生活着。就在泰弥得了老年痴呆症后,艾莉雅发现自己一步都离不开泰弥。他不能出门,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房间拿了东西,却不知该放到哪儿。他们的短期记忆在一点点失去。面对着一位相伴一生的所爱,可你们相互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时,艾莉雅的三个孩子中,女儿已结婚成家,三十几岁的她在四个年幼的孩子间忙得团团转,对父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儿子在外州攻读博士鞭长莫及。好在有个性格憨厚的大儿子还未成家,住在家里成了妈妈的好帮手,让妈妈有片刻的喘息。

 

       与此同时,艾莉雅积极采取主动,和著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取得联系,为泰弥的病情建立案例,配合医生跟踪他的病情发展。医生告诉泰弥,老年痴呆患者虽然失忆,但他们并没有失去感情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能力。他们能够分辨周围的世界对他们的态度是好还是冷落。他们仍然懂得爱。能体验关怀和孤独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若把老年痴呆患者送入老人院,他们很快就会走到生命的尽头,而在家中有家人照顾则会活得长一些。

 

       就在艾莉雅和大儿子尽心尽力地照顾泰弥时,就在艾莉雅遭遇了一个做妻子的不幸后,艾莉娅又遭受了作为一个母亲要面对的最深的惨痛 --- 丧子之哀!一个夜晚,大儿子出去办事再也没能回来。他被一个酒后驾车的肇事者撞死。我无法想象艾莉雅当时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她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家中的丈夫是个生活自己世界的无助的人,他需要她的帮助和爱,但却再也没有能力做她的港湾。她要独自面对丈夫渐渐失去的生命,独自在心里送自己儿子活泼的生命上路。小儿子和女儿都在尽一切抚慰她。可当夜深人静时,艾莉雅只能独自咀嚼一个女人最深的痛苦。

 

       是什么支撑着她走过这一切的呢?我犹豫再三还是把这个问题摆在艾莉雅面前。她停顿片刻一字一句地告诉我:我的信仰、我的家人、我的邻居帮我走过苦难。我独自一人时,常常流泪。可哭完了,我就赶快把自己从悲伤中拔出来,去抓紧时间分分秒秒地去照顾自己所爱的亲人。我不愿意成为任何人的负担,同时也不能让自己的亲人无助蒙受孤独。我告诉自己,我要好好地活下去,再难也不要把自己最爱的丈夫送进老人院。

 

       你知道吗?艾莉雅急急地传达着她的信息。只有在家里,泰弥才可能不断地得到家人爱的表示。每一个拥抱、亲吻、问候,都能让泰弥好开心,他能感受得到。要千万记住,老年痴呆患者的感情没有随他们的记忆而去,他们更需要家人的爱。医生说,泰弥得病后的性情一点都没改变,还是那么温和、一脸甜蜜,这和在家里生活有很大关系。泰弥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小儿子帮他洗了澡,他坐在那儿还是那样地一脸温和。第二天早上,他再也没有醒来,他走得很平静。  

   

       已经八十多岁的艾莉雅现在每天忙个不停。女儿家里她的四个外孙成了她没有下班的牵挂。同时,她还抽出时间去关心别的老年痴呆患者。艾莉雅创造了一个奇迹,她的努力让泰弥过了11年有尊严、有温暖、有爱的日子。而这个奇迹的秘方是:最深厚无私的爱意味着 对自己的所爱永不放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好人埃尔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