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黑色的眼睛 能看见雪域的光明

(2010-05-04 20:23:49)
标签:

西藏盲童学校

拉萨

慈善

旅游

分类: 逛在中国

在拉萨的早晨,想不出来要去哪里,突然有一个念头,要去探访 西藏盲童学校,一所由一位德国盲人女孩在西藏创建的公益学校。很早就知道有这所学校,是因为同我的一个梦想有关。

 

在藏人的信仰里,盲人是因为前世造孽而在今世受到神的惩罚,恶灵驻进了身体夺走了光明。因此盲人在当地象征着一种厄运,有的在生下来时就被溺毙,而活下来的,也在周围人的冷漠甚至残酷的对待中体会不到一点做人的尊严。

 

出门前,在网上搜到位于拉萨市江苏路,没有具体的门牌号码。这也是我的电脑在高原彻底开不了前的最后信息。这天的拉萨,是阴天,没有阳光,一下阴冷起来,周围的群山被乌云笼罩,山上在下雪,地面零星飘着些雨丝。

 

出租车把我从江苏路的这头开到那头,都没有看到门牌,只得调个头重新又找,突然看到路边有一群盲人相互搀扶着正走进一条小巷子,“好像就在这里!”司机很兴奋的叫起来。

 

下车后,我安静的跟随着他们进入这个普通的巷子,他们熟门熟路的走进一个2层楼的院子,就像是正常人一样。我还没走进门口,就被孩子们的歌声所打动了。就是这里!

 

接待我的是一个名叫玉珍的女孩。比我小10岁。她是这所学校的第二批学生,也是一名盲人,只能很弱的看到颜色,如今她是这里的老师。平日里是教英语的老师,每周三和五的下午,会负责接待一些参观者。来这里参观的人,大多数是来自国外的慈善机构或团体。

 

玉珍知道我的来意,也很开心。我告诉她,在上海,我也定期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做义务的英语老师。她知道后,立即问:“我们能用英语交流吗?”这让我有些诧异。原来这里的孩子,他们会学习3种语言:藏语,汉语,英语,以及这3种语言的盲文。藏语是日常用语,可惜我听不懂。这里的孩子英语都不错的原因,一是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这里的创建者和支持的组织大多来自国外,经常会有外国的义工来教学,另外由于电脑的普及,适用于盲人使用的软件大多数是英文的,玉珍也亲自用她的电脑,发了一封电邮给我。原来还有供盲人使用的屏幕,这也让我很开眼界。汉语,是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共同语言,所以他们也必须学会,用玉珍的话来说,她能听懂我讲什么,但是有时却无法表达出她自己的意思,这跟我们汉族人学习英语的过程很像。

 

对于这所学校的创立,还要从一位德国盲女的经历说起,她12岁失明,28岁在西藏开始盲童学校,开发出了藏语的盲文,并发明了藏盲文打字机, 她是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此时此刻,她正和他的丈夫在印度的Kerala邦,创建另一所盲童学校。

 

Sabriye 于1970年出生。199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萨布瑞亚到拉萨旅游,旅行途中她特别关注盲人的生活处境。她发现,和自己小时一样,这里有很多盲童少有机会接受教育。

 

萨布瑞亚刚到这里时,发现这里的很多人歧视盲人,并粗鲁地叫他们“夏果”(藏语,意为瞎子),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盲人是因果报应,是因为前世造了孽。“而没有知识,缺乏生存的技能以及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使这里的盲童们不仅仅看不到常人的世界,更主要的是他们体验不到心灵的光明。”萨布瑞亚说。

 

 “留在西藏,给雪域高原上的盲童创造受教育的机会。”萨布瑞亚心中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当萨布瑞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在西藏结识的外国朋友时,他们都认为她的想法太不切实际,她是盲人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而唯一认可、并认为萨布瑞亚能够从事这项工作的便是她在拉萨邂逅的同是前来旅游的来自荷兰的保罗。

 

1998年6月,萨布瑞亚为建立西藏助盲项目向德国政府申报并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当萨布瑞亚打电话告诉保罗她准备只身前往西藏时,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保罗居然说他会辞去工作与她同去。

 

 “这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和感动,我想是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让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保罗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也是给我最大支持的人,我想没有他或者我早就放弃了。”萨布瑞亚说: “孩子们需要我一天,我就会留一天”

 

1999年,萨布瑞亚的学校终于在德国政府的赞助下建立了,而保罗也兑现了他的诺言。最开始,学校只有6个孩子,他们大多是萨布瑞亚骑着马走了170公里寻找到的。她找到的第一个盲童索朗本措很自闭,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坏人。当她背着木桶去泉边打水时,有人会帮助她,另外一些人则会扔石子打她。“他们打石子,我会受伤,但是只能哭,哭出来会痛快些。”她说。

 

而另一个名叫丹增的孩子境况则好一点。因为学校不收盲童,他只好在村子里替人放羊。他在山上数周围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牦牛,从来不会出错,因为他给它们都系上铃铛。丹增因此很有自信,甚至很骄傲,并不因为自己是个盲人而感到耻辱。在盲童学校学习了3年之后,丹增和他的同学在萨布瑞亚的帮助下在拉萨开办了一个盲人按摩诊所,据说生意相当不错。

 

萨布瑞亚努力让她的学生们建立自信,就如同自己失明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难以置信的坚强一样。“鼓舞对孩子们很重要,”萨布瑞亚说,“而且我相信他们很快乐。”

 

和其他学校不同,这里每堂课的间休时间足足有一个小时,萨布瑞亚喜欢趴在二楼露台的栏杆上听孩子们踢足球,她看不见他们,但能听到院子里传来的笑声。当球滚动时,装在球里面的铃铛发出声响,就会有很多孩子朝着响声涌过去。有时那只藏獒也会参与进来,把球咬在嘴里,然后什么都不做。这样一来孩子们只好侧耳聆听,最后互相询问:“球呢?球呢?”

 

在google上,很容易就能搜索到“西藏盲童学校”报道。我一时还想不出,我能为他们做什么,玉珍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教师办公室,我的目光被桌上一摞一摞的白纸所吸引,她告诉我,这是专门打印盲文的纸,因为一般的纸太薄,无法打印密密麻麻的盲文,经常会破损,所以需要有专门厚度和硬度的纸才行。盲人教学很费纸张,而且很贵。桌上的纸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捐赠的。

 

玉珍来过上海,并在长宁国际学校学习过3周。年轻的她回忆起3周在上海的生活,也变的很快乐,她说刚到上海的时候,有醉氧的症状,整天想睡觉,所以除了学校,和宿舍,基本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她喜欢上海的气候,很舒服。我问她,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她说他们希望能帮他们的盲童有机会去上海或北京的大城市交流学习,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打开心灵的门,学到更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能更好的提高汉语能力。另外,在拉萨的学校,如今还缺一位汉语老师,不一定要懂盲文,但是要对教育事业有兴趣,可以接受一系列的培训。

 

我走在院子里,正好有一群从这里长大的孩子,在办理残疾证,他们大多都学会了按摩的技能,有的已经在八廓街开了盲人按摩的会所。如今他们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这正是实现了创始人的梦想,不是吗?

 

西藏拉萨盲童学校情况
网址:http://www.braillewithoutborders.org/ENGLISH/index.html
①建校
学校全称:西藏拉萨盲童学校
教学目的:为盲人提供适应正常学习生活的准备教育
建校源起:1997年德国盲女萨帕瑞娅在西藏的一次旅行,使她了解到西藏的许多盲童不能获得最基础的教育的情况,进而产生了在西藏创建盲校的念头。经过努力,帕萨瑞娅成功地建立了这所盲童学校。
②现状
学生情况:人数30-40名,年龄4-26岁
教师情况:教师6名,另有工作人员6名
校舍情况:学校位于一栋二层小楼内;3间学生教室,2间学生宿舍,4间教师及工作人员宿舍,2间教师办公室,餐厅、厨房、厕所各一间
课程情况:主要有三类课程,即准备教育、盲文识别打字、职业技能培训
③问题
资金来源问题:几乎没有长期资助的企业、组织机构
教学资源问题:师资力量(尤其汉语)不足,学习资料缺乏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想流浪了
后一篇:K歌到天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