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大学调查会部分会员调查感受

(2007-06-18 22:56:37)
分类: 宁波大学调查会
 

                       暑假调查日记

                        2004年7月9日      晴  

   我们一伙七人于中午抵达○镇,由一村妇带至申○○家。

这是一所破败的房子,庭院里杂草丛生,屋檐下搭着个笨大的灶台,屋里的木结构都已经熏黑。

   我们进门,正值他们母子在吃饭,饭桌就设在老人凌乱的床边。老人的胃口还可以,吃完,习惯性的拣吃桌上的饭粒。

   由于我是七人中唯一的医学生,并负责摄影、摄像,因此我关心的是老人的伤势。

  当我蹲下挽起老人的左裤管时,白色的皮肤屑不断扬起,还可见到老人的胫部皮肤有褐色沉着物。当脱下老人的袜子,又现出老人泛白的胫部。手一碰就可搓下很多皮屑。当我们对此咋舌时,老人的脸却是同一个表情,紧紧地盯着自己的鞋子。当我的手碰到她的小腿时,她下意识地向后缩了一下。(因为我们事先了解到,部分细菌战受害者因烂脚而一直贫困,有严重的自卑。)同时,老人的足背肿大,并有大面积的褐色沉着物。揭开纱布,我看到一个,至少有小碗口那么大,里面全是鲜红的,暴露在空气中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苍蝇很快围拢过来。在她屋里,她只能透过窗格看到院里的方块天。

  老人直到采访结束,一直是同一个姿势。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命不好啊!”

  这就是我们善良的中国人,殊不知他们是日本细菌战的受害者。

  老人由于年迈,很多细节已经不太清楚了。

  下午4点左右,老人透过窗格向我们挥手告别。跨出这家门槛,我们回头再环视了一下这所破败的房子,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申○○老人了。

                                                                 

                                         03级医学院 男 SYW

                                             2004年7月9日

 

暑假调查日记

                          2004年七月二十六日 

   低矮的土屋,陈旧的四方桌,高脚凳上坐着一个老人,手支一根拐杖,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旁边立着他的发妻,身材矮小,瘦骨如柴,最显眼的莫过于她的扁鼻,只见半截鼻梁骨,鼻孔向上翻。这是我们踏进金华市○镇○村蒋○○家中的第一印象。

   我们的到来,两位老人乐得不知如何是好。多少年了,他们一直在贫困中挣扎,淡出人们的视野,默默的承受岁月的艰辛。蒋○○,见脚踝处畸形,两小腿乌黑肿大,他无奈地告诉我们,都六十三年啦,提起烂脚,他有一肚子的苦水想倾出,但面对摄像镜头,又似乎无从谈起,愤怒、委曲、无奈,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1942年,正当17岁的美好季节,日军占领了他们村,蒋被迫每日挑水到山顶供驻扎在那的日军使用。日军奴役这的农民不说,还撒播毒气,残害一方,蒋就在那时开始烂脚的。

 他起初被飞虫咬去,即而奇痒,起泡,破了之后就开始无可救药的烂下去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日面对的却是烂脚,除两腿膝关节外,两腿都越烂越大,每日流脓,尤左下腿后侧烂进一个相当深的洞。由于家境贫困,只能咬牙任其烂。63年的苦难,谁能道得尽说得明,我突有些自惨,我们又一次打开他那苦涩的记忆之门。

   其妻徐○○,也是个苦命的人儿,在家当男儿养,嫁夫当男儿立,家中的粗活一手承担。也在1942年,16岁的花季,日军扫荡进她娘家金华○镇○村,在逃难中,进入日军撒播的毒气区,起先鼻子被小虫子咬了一口,几天内,流鼻血,烂鼻梁骨,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打针,伤势制止住,但已烂掉半个鼻子,鼻孔突出的向上翻,一张俊美的脸蛋就这么给糟蹋了。有些文化的她,无奈嫁给了同样苦命的烂脚的蒋。

   环顾四周,空空的土墙,两位老人的声音似乎给无限的放大,我跌进了这旋涡,无力挣扎,枯涩将我埋没。家境的贫困,两个小儿,已入不惑之年,至今未婚,哪家的姑娘肯嫁进如此的家底呢。他们的大儿,是倾其所有,才娶了个媳妇。

 离开蒋家,心情是沉重的,两位老人期待的目光更使我惭愧,我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02级  文学院 女 YD

                                              2004年7月26日

 

                       我的第1次调查

   25日下午调查结束了,16号到25号,10天时间,过得好快啊!

     16号晚上到达○宾馆.17号上午进行了调查培训,金华师范也有10几个同学来帮忙.当天下午我们几个去了○镇的○村,但是没有找到受害者.一天就那么过去了,毫无收获,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18号到24号这7天找到了不少受害者,因为我们分成好几个小组找,我们负责拍摄,其余几组负责找人,拍摄的同时也进行录音,做调查表格.

    一旦找到受害者,我们就开始工作了.先是和受害者或其家人进行沟通,了解一下情况,并做些简单的笔记.谈话时,由于我们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只能由我们带去的金华师范的同学翻译.老人年纪大了,讲话不清楚,耳朵也不怎么好,所以交流起来比较费劲,往往要问好几遍才能弄明白.

    拍摄的时候,虽然我不是很听得懂老人的话,但是看到老人说话时的表情以及他们的烂脚,我也有点明白.

    当老人把他们的烂脚给我们看时,我马上把镜头推进,来个特写,清清楚楚,真是触目惊心:有的烂的面积很大,红一块紫一块;有的一片黑一片白,里面的肉都翻出来了:有的不仅一直烂着还有异味,让人感到恶心:甚至严重的烂得骨头都看到了,没有亲眼见过这些真的无法让人相信.

   很多受害者到现在还在烂,不仅如此,而且我们从问卷调查中还看到他们都是农民,绝大多数没有医疗保障,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他们当然没有钱去医治,更不用说去大医院治疗了,只能用一些草药止止痛,止止痒,这些还算是好的.有些受害者根本没人管,子女也不管他们,没人关心,可以说是看着他们死去!有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药,时间久了,一切都会过去.可对那些细菌战的受害者来说,60多年来,天天受病痛的折磨,没有人理睬,还被人看不起,身体精神双重折磨,这能过去吗???再过几年,这些老人都会相继离去,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一段屈辱,苦难的历史也会因他们的离去而深埋地下,呵呵!!原来一切都会过去就是这样,是我们的集体忘却,我们不知道这段历史,我们忘却这段历史,也许我们不愿面对吧,因为它太过于沉重,王选老师说;看到了,就不能背过身去.但背过身去是容易做人的,不背过身去就需要道德勇气,有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细菌战的调查是刻不容缓的,老人年纪越来越大,有好多事也记不清楚了,还有很多的受害者我们还没找到.光是金华我们才调查了几个地方,可以说是冰山一角。时不我待,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保留历史,也是我们的责任.

                                                   05级 理学院  男  SPJ

                                                     2006年1月

 

                         谏过往而追来者

                               --20071月底社会调查之我见

   2007年1月25日至2月1日,我们在○镇进行了难忘的寒假社会调查,期间有苦也有乐,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开始调查后,之前的英雄主义和理想境界都被眼前的残酷现实所击碎:去农村的实践调查其实是件很辛苦的事,却也很快乐.要直面历史,面对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和血淋淋的罪证,很需要勇气,心中有种被刺痛的感觉,而另一方面,我们翻山越岭,田间地头布满了我们的足迹,其实又是很有成就感的,这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

    为期8天的调查,我见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

     我总认为人的应对态度与其文化素养成正比,越是见过世面有阅历有知识的人越明事理也就越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反之亦然.有些村民的戒备之心特别强,或者这年头骗子太多他们曾受过骗,或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根本不理会别人的生存状况,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也就不会知道本村有"烂脚老人",挺悲哀的一件事,对他们自己,对别人,对我们这个民族都是.而一些年轻人都不是特别清楚以前发生的事了。所以找到一个识字的又有这方面记忆的人对我们是莫大的安慰.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遇到的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虽然现在身患中风还戴者助听器,但他思维敏捷,对以前日军做的坏事,对自己受过的伤害也就记忆犹新,讲得非常生动,而且态度热情,特别容易沟通.

    还有一个66岁的老人,是个传统的典型农民,与妻子离异多年,一人独居,还得靠种地养活自己.那天,我们没在村子找到他.当我们走到村口准备离开时,他蹭蹭地跑过来叫住我们.以他的奔跑速度我决不认为他是个受害者.恰恰让我惊异的是,他的双腿上用很脏的旧报纸包着,揭开后血肉模糊,亮晶晶地泛着光,是两个很深的大窟窿.想象一下,平时他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去农田干活.看到他,我心里阵阵发酸,此时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也有好几个受害的老人,刚开始很不乐意说,不愿揭开那身心的伤疤,于是我们慢慢地聊了几句以拉近距离,后来拿出摄象机,他们想象着捐款,也就配合多了.也许是过惯了苦日子,人变得很怕穷.去揭开那随时间流逝而渐渐愈合的伤疤更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关心和安慰.他们习惯了被冷落,习惯了这种麻木,不能适应我们的突然到访.

    调查的这些天,走了许多路无果的情况下,突然有了一丝线索,然后听受害者(或家属)将过去的事情,看着他们腿上极大的血淋淋的窟窿或者黑紫色的伤疤,其实心里挺矛盾的.开心的是累了一天终于找到了调查的线索,痛苦的是侵华日军在国人的身心里留下了如此大的阴影,心情很不快,甚至很气愤.老人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许多人至今未婚,患处臭气熏天,孤苦伶仃.

    每当我们转交捐款的时候,老人总是显得很开心,甚至历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也许这点钱不算什么,简直无法弥补老人曾经受到的伤害.但是我想,历史总会还他们一个公道的,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因为历史能给现实酿酒,最终成为供后人吸取的千年陈酿.只要国人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晚上在宾馆,队员们一起整理资料,聊天讨论畅谈时就觉得特充实.知识就是力量,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崛起腾飞一定要靠大家携手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一代,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

    总之,来调查的这段日子,过了一星期的集体团队生活后,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心里沉甸甸的.通过实践中的健走,畅谈和博闻,我由自卑羞怯变得自信勇敢,而我的同情心,悲悯心,责任心也被唤醒和强化.看了那么多受害老人,我更加懂得和平健康的重要性;与这么多有思想有活力的年轻人交流,我更加懂得珍惜美好时光.

    固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如果所有人都行动起来,那么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世界才会更美好.

    此,谏过往而追来者也.

 

                                            06  文学院    YR

                                        20072   

          

调查感想

 

记忆池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校长邓布利多总会口念咒语,用魔杖痛苦的从他的脑中抽出一条白色的记忆带放入记忆池里。他和哈利说,人们总是会有意无意遗忘以前的事,而他把记忆抽出来是为了记住它们,并能更进一步看清彼此之间的关系。

寒假的调查,我们正像邓布利多那样抽取着那些受害老人的记忆。这个过程是充满魔力的,让我们奇妙地穿梭在时空的隧道里,看到6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事实;这个过程又是痛苦的,当一次次调查里我们揭开老人的伤口,目睹60年里战争给他们留下的创伤,那是一遍遍对心灵的拷打;这个过程又是一次新的自我认识,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新的一次鞭策——记下你该记的,忘掉你该忘的,做到最好的你自己。

带有感情的调查

记得在调查前王老师说过的,我们该做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记录下我们看到、问到、听到的,不需要掺加自己的想法,可我发现这真的很难做到。

他们很多都记不大清楚当时是怎么开始生病的,可说起那疼痛的感觉时,你能很分明感到他们情绪的波动,有不少眼中泛着泪花。我无法想象烂入骨髓的那种疼痛,仅疼痛这项我思想就已经站在了他们这边。

那些老人初见时都和普通老人无二异,当他们指着自己的伤口,眼中放出比年轻人更皎洁的目光时,我不知道是该感到欣慰呢还是感到悲哀?欣慰我们能在他们有生之年找到他们,可又为他们这么多年受害却又被社会遗忘,甚至因怪病受到乡邻的鄙视感伤。他们不仅仅是受到着肉体的伤害更关键的这几乎对他们的人生造成了致命的伤害,精神的创伤也是无法愈合的了。

如果有人跟我谈论战争带来的好处,战争中谁对谁错,我现在都会感到极度厌恶,我会毫不犹豫的跟他理论,战争没有赢家!只有那些受害的人民!

调查中感动的瞬间

瞬间一:在○村俞○○回忆那时村里一大片人相继患病时。

          问:“他们患病时自己想过原因吗?”

          答:“天意如此。”

瞬间二:受害人赵○○是在金华居住了50多年的绍兴人,做调查表时,问到其母亲时,他突然加快了语速,本来带有金华口音的话变成了纯正的乡音。说到母亲因相同的病而死去时,更是止不住的掉下眼泪。

瞬间三:○村,宋○○的祖父因日本人秘密处决,死时被捅4刀!留下了有7个洞的血衣!他们一家一直努力保存着这个仇恨的见证,可惜解放后丢失。

瞬间四:受害人盛○○有两个儿子,没有老伴

 问:“您的儿子每年给你多少钱啊?”

 答:“一人100,在加6袋米。”

 瞬间五:受害人严○○,住在别人废弃的屋子里,可这屋子却只有2面墙。

瞬间六:○村医师孙○○热心的带我们找受害人,他和我们一起听赵○○的讲述时,眼泪一直都在他的眼眶中打转,后来又盛情邀请我们在他家吃午饭,婉拒后又硬塞给我大大的一袋子橘子。很感谢他的帮忙:)

      ……

      ……

 后记: 这一丝丝的记忆从调查结束后就已经萦绕心头了,是该再一次抽出来整整了。能够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真的是幸福的一代。一路上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大家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事就不列举了,可还是不能忘感谢大家,特别是我们的2个领队。

                                            06 科技学院 YZJ

200733

 

                           痛的遗憾

   2006年8月28日,YC、SPJ和我,去○镇○头村寻找一位叫汪○○的受害者。

   06年寒假调查里已经找到他了,但是由于时间安排的问题,没能对他进行拍摄、做调查表,而这也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对他的歉疚。

下午将近晚饭时,我们乘公交到了村口,村子很小,也很破。我们下车了,看见一位身材细瘦,皮肤黝黑,走路有些不稳的老爷爷,正在往村外走。YC认出了这位老人就是寒假里找到的汪○○。于是我们匆忙走向老人。老人身上有一股很浓重的汗臭和着霉味,似乎那味道将要凝固。我们通过一个和我们一起下车的年轻人跟他交谈,但老人似乎对寒假的事没有什么印象,也并不认识了寒假里见过面的YC。YC一边介绍自己,一边提示着寒假的事,可是老人似乎似乎有些印象,但依旧颤颤微微朝着村外走。原来老人是没有菜吃,想到女儿家的菜地里找些菜吃,我们就跟着老人一起走了几步路,到了他女儿家的菜地。可是菜地是用树枝什么的拦上的,通向菜地的路被挡上了……老人看了一会儿,只得转身,往回走。我们也一起跟老人走,YC和年轻人还在和他交谈,但我不懂在讲些什么,但老人似乎在抱怨着什么。老人没有菜吃,我想在村里的小店买些吃的给他,可是走进小店才知道这里的货物又破又凌乱,除了那种很便宜的方便面,没什么吃的。没办法,我只好买了两包方便面。那时我不敢想象,在浙江会有这么落后的地方。

我们先去老人同村的女儿家,可是家里没人在。

到了老人的家里,我找到老人的“厨房”,把方便面放在灶台旁的水缸上,我好奇的掀开了老人的锅盖:一锅白米饭!别无其他。

再走进老人的屋子,我有些呆了:屋子里弥漫着很难闻的味道,和老人身上的味道差不多;环视整个屋子,就像一个窝棚,一张破破烂烂的床,床下有一堆破破烂烂的鞋子;马桶放在离床不远的角落,所谓的马桶只是一个皮桶而已;在床的一头对面,靠着墙有一个柜子,上面有些棉花,那是老人自己种的,说是“换钱花花”……

老人的腿现在还烂着,老人的右腿依旧有一个杯口大的,红色的烂洞。我们试着和老人交流,情况似乎有些好转,但是我们问老人有关烂脚的情况时,老人表达不清,甚至连自己的身份证都不见了,我们没能给他做调查表和摄象。无奈,我们只得转赠了600元捐款后,就这么走了,老人很感动,可是他却不能将自己发病的具体情况说明,他也一定很憋,憋了一辈子。

我们走了,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见到他。后来,今年“五一”去给他送捐款,才知道,在我们上次找到他后,仅四个月,老人,便去世了。我们又一次带着无奈、遗憾离开了村子。

这次在我心里最痛。

每天,会有多少这样的老人默默的逝去,带着他们的故事,带着他们的痛,甚至带着他们的怨。遗憾每天都在发生,当我们面对一个个老人无声无息的逝去时,心里是否会有痛感?    

请对这些依然在承受着战争疼痛的老人多一些关爱,去倾听,听他们诉说心声,述说那段罪恶的在他们生活的投影;记录,将着些全部记录,有些人无声无息的逝去;有些事却不能无声无息的过去。                                                  

                                                   05级 理学院  男  GQ

                                                   2007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