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对离去的生命保持庄重

(2016-04-10 17:20:12)
标签:

杂谈

从1997年到现在,20个清明,每次去扫墓都是晴天,今年下雨了。吃完午饭亲戚们在我家集合等着雨小下去。公墓虽然不是泥路,但也有较陡的好多级台阶,雨天还是湿滑。长辈们年岁渐高,今年大姑夫发烧就没来。我妈作为大嫂安慰他们:心里不要有任何纠结,逝去的已经逝去,活着的人好好活,年纪大了保重自己的身体最重要。可是当我对集合的妈妈小姑妹妹弟弟们说“如果三点钟雨还下得这么大就不去了吧”的时候,没人答腔。我知道每个人心里的同一句话:他们等不到我们会难过。

小时候生死这个问题离自己远,所以有一些浪漫主义,比如,我死了以后要魂归大海,请把我的骨灰撒向大地海洋,不要那么多祭拜,那么多繁文缛节。可爸爸离开的1997年,我们俗得无比彻底,就想找一个好地方,一小方天地,墓要宽大一点,不要那么逼仄,旁边要有树。那时没什么钱,但想把所有都用进去……心里全明白,这是活着的人对残酷命运一个心的出口,爸爸生前来不及享到的福,离开了也要给他给他给他……在那时候我是没办法接受把爸爸的骨灰撒大海的,因为完全没准备好啊,他应该在我们能找到的地方啊……

北京今年清明前又开展了骨灰撒海活动,政府鼓励绿色殡葬,为骨灰撒海提供每一位4000元费用补贴。这个项目1994年开始,起初参与较多的是党员干部,经济条件相对薄弱或亲属子女在海外工作的家庭,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项服务,有的是出于环保、有的是因为喜欢大海等等。今年包括工作人员有600多人参加。

不知道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做这项服务的时候有没有经过一些情感培训,失去亲人的人都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集体葬礼任何细节上的粗放都会带来伤害。

有一件事这些年我从来没有说过,因为是一种想忘掉的痛。2002年我爷爷在小姑家去世,送到萧山殡仪馆。追悼会很小型,就是直属亲人,我们在一个小厅等着爷爷被推出来。一会儿,一个连头到尾包着的包裹被推出来,重重地放在了告别床上,就像一个,很大的速冻粽子。看不到头脸和脚,就是一个捆好的包裹。我们楞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姑父们去问,答案是你们没要求拆封啊……我们还是没明白,告别台上难道不应该是个人而不是个包裹吗?再去问:你们没要求化妆,没付化妆费啊…………

那天,如果不是姑父们按住我,我大概会烧了那个殡仪馆。

就像很多的复杂的剧情一样,我在长得很大以后妈妈才跟我说,从血缘上,爷爷并不是我的亲爷爷,爸爸的亲爹很早就去世了,奶奶带着爸爸嫁给了爷爷。这个事实在我心里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因为从小到大,他就是我的亲爷爷啊。很穷很穷的时候,做着苦力,发了工资买鸡蛋糕给我们吃的那个亲爷爷,小喝一盅的时候用筷子蘸点酒让我们尝一尝的那个亲爷爷,爸爸去世的消息瞒了两年实在瞒不下去妈妈再次出现和奶奶抱头痛苦时,那个骨头摔断躺在床上失声痛哭泪流满面的亲爷爷。

可现在,我的亲爷爷被捆成一个没头没脸的速冻粽子扔在我们面前,只是因为我们事先并没有得到提醒的化妆费,他们用这样一种无耻的方式给悲痛的人们一个下马威。这是黑暗殡葬业曾经的一个缩影吧。

我不感叹什么人心啊人心什么的,那些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未见得没有善的一面,但他们的心太粗粝了,从事着跨越生死的送别,内心却没有半点庄重。他们应该去看看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入殓师》,去感受入殓这份职业的正式与庄严。就算黑社会,收保护费也会有黑道吧。

这些年每年都会去几次殡仪馆,送别年长的和年轻的逝去的生命。最近一次是和一位年轻的前同事告别。并不算太近的朋友,但尊重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他的突然离去让人发懵而难过。很久没见了,想去见最后一面。在殡仪馆的中厅,看到他的面容一如生前。他的上司致的悼词很实在也很有情怀,让人感觉到对生命的缅怀。但告别厅的音响很差,哀乐播放都不连贯,一会儿有声音一会没声音,放了一分钟左右戛然而停止,完全不是渐弱渐息自然结束。殡仪馆派的主持人的流水线语言华丽而无情。那天我就想,这个同事是无数活动的负责人和现场导演,很抠细节的那种,他要是还在,一定会跳起来骂人的。

基本上每次去告别都有类似的状况类似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就像医生每天看几十个病人无法做到个个贴心,你们主持人天天出声音也做不到场场精彩,殡仪馆当然是流水线,哪里做得到个个都当亲人。

这么一说,大家都向下看齐了,我们真的很会找理由向下看齐。

但是,殡仪馆的流水线主持人,确实,你们不可能对逝去的每一个都入戏太深,但你可以说的少一点,简单介绍一下就可以了。你的表情,你的语调完全是走过场,那就用低沉一点的语调串一下各个环节就好了,不要过度使用那些如山如海把每个人都说成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卡通大人物的华丽语言,熟悉逝者的人会觉得很亵渎,离开了还要忍受世上最后一刻的假。还有,音响能调调好吗?音乐能剪辑得完整一点吗?

每年去扫墓,都会在公墓看到大量的垃圾,其中一部分垃圾是人们的供品。这部分很触目,因为一路走过去,很多墓穴前都堆着一些被太阳晒被雨水或者露水浸过的食物,很残败地留在那里,一些苍蝇在盯,一些虫子在爬。先人们看着这些完全没胃口吧?嗯,都是活人的念想,完成祭祀的那一刻,食物还是新鲜的,于是就走了,想象先人会收到。可是,该会想到食物腐烂横陈的毫无敬意吧。我奶奶是基督徒,我爷爷爸爸也都是无神论者,前些年,我们还是会带一些食物上去,真的只是活着的人的寄托。我们给奶奶放一些福音歌曲,食物放在墓前,再泡杯茶,点个蜡烛。但下山的时候我们只留下几枝鲜花,所有的食物都带走,亲人们在一起吃个饭,分享这些食物,心里想着因为逝去的爷爷奶奶爸爸,亲人们才是姑嫂,才是姐弟,才是姑侄和外甥。

 我们逝去的亲人,是以这样的方式永存的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