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操和肌肉男
(2008-08-25 16:09:18)
标签:
奥运闭幕式伦敦张艺谋李安杂谈 |
奥运结束了,大家平静一点了,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坦白地说,张艺谋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确实震撼,我也是被震撼到的人之一,基本上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真真实实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之前有一篇很含蓄的写开幕式感受的博文,不但被约稿的报社拿下,还有人在小文后留言说:“你已经和王石很靠近了,一样的有名,一样的敢说话。当然还一样有名人眼镜,这会影响视线的。去看看基辛格的评论,国外权威媒体的评论,其实稍微对开幕式有些专业的人士,都会肃然起敬。所以外行慎言很重要,平常心看世界,因为我们是人”。
我名气和王石差远了,本事也比他差远了,但这不妨碍我可以有自己的喜欢和自己的不喜欢。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你喜欢的,就像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男人也并不一定是我喜欢的那杯茶一样。老外喜欢的我喜欢不一定是崇洋媚外,老外喜欢的我不喜欢也不一定说明我没了平常心。有个牛仔裤广告叫“坚持我的”,移动有“我的地盘我做主”,都是在教我们至少可以坦白而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开幕式也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是给每一个普通人看的。
我主要不喜欢的是人多,那种集体主义的美学。整齐划一的,反反复复的,我知道很难很奉献,很不容易,很强大,但我不喜欢那么多人一起长时间地做整齐的动作,我觉得只有仪仗队才会这么干,那应该是军队编制吧。这是一种美学上的隔阂吧,我很难在张导那儿获得在李安那儿获得的贴心。很正常吧,就像有的女人喜欢男人虎虎生风大嗓门,有些则喜欢伤感甜蜜的耳边私语。
我挺喜欢伦敦的八分钟,我喜欢它展示的普通人,街道、双层巴士、坐轮椅的残疾人、学生、推婴儿车的母亲、白领、街舞族、主妇、交通引导员、自行车男女、盲女孩,我喜欢这些代表芸芸众生的符号。当年伦敦的申奥片就是同一理念:城市的街头变成了运动场,街头的物件变成了运动器械,路上的行人变成了运动员。它最终指向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是运动员,每一个地方都是运动场,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来自于生活,一旦投身体育竞赛便可能有奇迹发生。
别骂我,骂我也没用,我就是不喜欢大的东西,就像我不喜欢太夸张的肌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