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 通胀仍然是目前主要的风险

(2011-04-29 10:20:10)
标签:

通胀

股市

量化宽松

金砖四国

宏观经济

股票

分类: 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逐步披露,近期A股市场有个特点:业绩大幅度高于预期的个股多数在前期涨幅较大后对利好不再敏感,而业绩低于预期的个股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的众多个股,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的公司比比皆是,业绩无法支撑高估值,一些个股出现了猛烈的下跌,市场总体还处于弱势中。

  目前对于后市看法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通胀的预估上。看多者认为:目前经济增长还比较高,下半年通胀将逐步回落,预期政策紧缩将进入尾声;看空者认为:在通胀上行的情况下,需求出现回落,库存压力释放的压力较大;认为市场将保持震荡的人士认为:通胀高位,政策仍紧缩,经济放缓,但估值也在低位,市场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不大。

  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经济周期来看,通胀回落的前提是实体经济增速的回落,如果实体经济仍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在高位,大宗商品价格仍高高在上,那么通胀很难摆脱高位。造成这一轮通胀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美国极度宽松的政策。从2010年初开始,在国际货币低利率的环境下,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特别是“金砖四国”,在这中间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的国家,通胀就越难以控制,即使在这些国家先后加息后,CPI也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仍然保持在高位,“金砖四国”中另外三国的CPI目前仍然高于中国。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央行虽然实行了紧缩政策,但大量的外汇占款显示资本在流入,银行间利率并不高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个情况。同时,为了躲避美元的贬值,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大宗商品,量化宽松以来,铜、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轮番上涨。中国是个资源的净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每年的进口金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0%以上,每年几千亿的成本上涨,最终均向下游传导。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通胀的回落需要一个全球流动性,特别是美国流动性的明显收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又往往伴随工业生产的回落。所以,就整个宏观环境而言,由于高通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宏观政策很可能依然以紧缩为主而不是放松,市场上涨的难度还需有待时日。

 

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完整版敬请点击http://www.jyfund.com/page/px11042814574906100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