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期《花溪》【专栏】我们为什么
(2009-01-19 22:2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说 |
专栏:
[媚影]
字数:1070
“范·桑特把‘我们为什么’这种在其他导演看来是作品主旨的东西,四两拨千斤地淡化无痕了。没有因为,也没有所以。也许生命本身也是这样,你所要寻找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问为什么,答案就是不为什么。我们必须生活在毫无理由的荒谬中,不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
圣丹斯电影节放映加斯·范·桑特的《盖瑞》时,有一大半观众都中途逃走了,他们受不了范·桑特单调乏味的长镜头,更受不了极端的极简主义风格。电影开篇就拉开了八分钟沉默,在一百分钟过程里,台词也金贵到门可罗雀,好在还有阿沃·帕克的音乐。
像伍迪·艾伦、侯麦这样的电影大师是出了名的唠叨,唠叨就是他们通过台词的罗列,把困惑左手打右手地解决了,观影结束后,一切都很圆满。
像范·桑特这样扛着个DV就能工作的独立电影人,并不寄希望于语言的表述。他把“我们为什么”这个严重的问题,抛给了想要深入内心的观者自身。他不负责解答。
范·桑特最著名的作品是《大象》,这部缘自于真实案件的校园暴力电影拿下了当年的戛纳奖。故事简介可以用一句话说完:在美国一所高中的普通一天,两个学生手持冲锋枪,在校园里大开杀戒。
如果换了其他导演来拍,都会给此事件下道德判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但范·桑特没有,这是他最为特立独行的地方,他游离于他的电影之外,不给我们什么正确的东西。
校园枪击案跟大象有什么关系?西方有句谚语:当大象出现在卧室的时候,人们不是认为大象是假的,就是觉得卧室是假的。范·桑特这个标题可谓是石破天惊,起到了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盖瑞》的故事也很简单,两个都叫盖瑞的年轻人在沙漠里迷路了,一个把另一个掐死了,然后走出来。事实上也可以解读成两个盖瑞是同一个人,得把自己身上软弱怯懦的一部分干掉,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地成长。
范·桑特是我所见过的将天上流云拍得最为灵动美妙的导演,从某种意义上说,范·桑特是个“在路上”的导演,公路,岩石,沙漠,盐碱滩……痛恨《盖瑞》的人怒斥范·桑特把钱扔在了盐碱滩上,其实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两个人、一片沙漠实在花不了多少钱,五天写剧本,十天拍完,自己掏钱,这难道不比豪华大片四处游说投资人利索多了?
像《盖瑞》这样的小众电影所激起的思考是沉重而漫长的,他不给我们欢笑,也不给予轻快,他呈现的是唯美、哀伤、荒凉、寂静,还带着些冷酷的轻佻,以及对社会伦理的叛离。在绝大多数人走的那条路上没有范·桑特的身影,他和他们去哪里,他和他们为什么?
两个盖瑞为什么要去沙漠暴走这一趟?他们想干啥,旅行看风景吗?正常驴友不是应该带足水和食物吗?他们误入歧途,只是生活的一个偶然,不是吗?是吗?
范·桑特把“我们为什么”这种在其他导演看来是作品主旨的东西,四两拨千斤地淡化无痕了。没有因为,也没有所以。也许生命本身也是这样,你所要寻找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问为什么,答案就是不为什么。我们必须生活在毫无理由的荒谬中,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