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种态度看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

(2010-01-19 09:52:17)
标签:

杂谈

乐观:本土化“苹果”最易生长

种种信息表明,今天的发布不是联想集团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开始,而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从2004年开始,联想集团就已经开始酝酿和筹备该战略,2005年,在联想研究院正式组建团队进行以手机为主要形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开发。据《中国电子报》记者那时的跟踪,最初他们的想法是瞄准商用客户推出类似黑莓的终端和服务,并于2008年推出第一款Linux手机,在奥运期间供内部和小范围用户试用,不过,产品本身并不让人满意。同时,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做出“还是要针对消费客户”的指示,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乐Phone

“我见过当年那款产品,听说光那款就花费了几千万,联想集团这次的投资应该上亿。”iSuppli???王阳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两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研究院人士都表示,“从研究院层面,这几乎是联想近年最大的投入”。如此大的决心和投入,联想的胜算在哪里?

首先在中国市场。杨元庆已经表示,随着3G网络的建立,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其原因不是竞争对手忽视中国市场,而是不懂中国市场。腾讯、百度、新浪的成功已经证明,互联网领域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那么移动互联网领域可能也是。   

其次是联想已有的实力。凭借多年在PC领域的耕耘,联想是有一定的研发储备的。从外电对乐Phone从没有见到过用户体验这么好的Android手机”的评价和杨元庆如“奔着苹果的目标去的”的自信中,就可以看出。在工业设计上目前联想也在中国企业前列,还专门在香港开设了一个设计中心跟踪前沿动态。此外,其品牌、营销能力、财力等因素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企业投入移动互联网的,联想是最值得期待的。

无论是5年前的研发投入,还是去年11月底以2亿美元回购联想移动,都是该战略的一部分。这么说来,此次在拉斯维加斯才发布“乐计划”,联想不是高调而是低调了。不过记者个人很认可“乐计划”这个称呼,宜中宜西,“Le”和Lenovo同音同字,“乐”字容易在中国叫响。仅一个名字就显出联想的创意能力和本土化特点,已经是成功的开端了。

 

支持专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 总工程师 庾志成:

 

“移动互联网汇聚各方资源,是相关行业渗透和竞争的聚合点。联想是中国电子领域的大企业,面对目前生产的产品可能被移动互联网终端替代的趋势,必须加入移动互联网阵营,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前景。而且我认为是越早加入越好。

联想有它自己的机会,它原有的强项和优势都可以带到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能否针对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很多事情,如果总有“谁牵头做”的思维,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谁牵头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值得整合资源。”

 

 

悲观:恐为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即便在中国市场,联想依然面临来自国际的竞争对手和国内其他强势力量的激烈竞争。

从目前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判断看,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和腾讯、盛大这样的服务提供商最有可能成为产业链的核心,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们掌握最终客户。而联想目前掌握的移动互联网优势中,即没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平台,又没有门户网站和服务,也尚未形成第三方开发者资源,仅靠拥有的终端、品牌和渠道优势,能在移动互联网中扮演什么的角色?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卖服务而不是卖硬件,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因此,即便是诺基亚这样的全球终端界大佬,也必须转型而且转得十分艰难。那么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联想必须脱离卖硬件的生存模式。

从“乐计划”的部署中可以看出,联想对此是有考虑的,记者也听闻了联想有关widget技术、推送技术方面的储备和优势,甚至也看出联想自己做应用程序商店,搭建服务平台的意图,可是,在这些联想从终端制造走向移动互联网核心的努力中,每一步每一层面都会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些竞争对手本来可能是合作伙伴。这些问题包括:与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冲突部分联想将如何处理?下一步对Ophone的投入将有多大?盛大或腾讯已有自己的收费平台,联想的应用程序商店还将怎么建立?所以,如何在竞合中博弈,处理好各种关系,是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面临的最大问题。

更悲观的观点来自对以谷歌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怀疑。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中,苹果和RIM控制端到端产业链的模式让业界艳羡,很多企业都希望如法炮制,而Linux由于其开源性,被认为是普遍的机会。但是,迄今为止能在Linux上成功的只有谷歌,都没有成功,即便是诺基亚,其在Linux上尝试也不见得成功。尽管企业不愿挑明,其实他们用的都是谷歌平台,这样,各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努力,可能都只是为谷歌打工,产业链上下头破血流的争执,其实都只是小利益。

支持专家:

易路联动公司CEO 徐国洪

联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很大程度上只是产品层面或营销层面的,联想并不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受益者。事实上,目前很多在Android上做移动互联网的,可能最后只会是产业链的附属品,或者说谷歌的附属品。

互联网做了这么多年,最赚钱的就是搜索引擎,雅虎、ebay无不得依靠谷歌的搜索引擎,都在为他赚钱。目前来讲,只要在AndroidLinux上做移动互联网,都是按照谷歌定下的游戏规则运转,为谷歌做嫁衣裳的命运无法改变。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企业不能赚钱或会死掉,只是利润空间有限,更大的产业和利润都会让给谷歌。

 

谨慎:计划合理应坚持执行

悲观派的观点是对联想能否掌控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的,事实上,可能一个企业掌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苹果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企业只有联合起来,通力合作,建立好的生态链。”王阳告诉记者,“中国的制造企业单独撑起移动互联网大旗的可能性很小。”他认为,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最明智的实施步骤是“前期尽可能推出好的终端,其次是放入很好的应用,最后是建立服务体系”。

联想集团显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从这次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看,正是符合这几个步骤。“我们第一步首先是把销售终端作为主要的业务模式,未来是不是有可能通过服务来盈利还要一步步来看。”杨元庆的话说明了这一点。至少,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趋势下,手机的智能化计算化、PC的小型化便携化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PC为主业的联想和被购回的联想移动都需要朝该方向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有些媒体将联想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称为联想的战略转型,这是不正确的,其实更应该理解为是原有以PC为主业的战略延续和调整。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纵观联想的发展历程,联想从来不缺好的战略,从联想集团分拆开始,联想经历了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等几次战略转型(见郎咸平《解析联想3次转型策略》,事实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很多项目,如赢时通,如新东方教育在线,如FM365网站,任何一个坚持到现在,都会是今天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有力武器。据传闻,在确立PC主业之时,联想集团也曾考虑过将手机业务剥离,不过因为当时联想在移动方面刚刚收购了厦华的手机部分,出于财报的考虑,才保留了手机部分。试想如果今天联想没有手机部分,那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又将如何架构(记者注:当然,20083月对联想移动的出售和去年11月的回购更多是资本层面的运作)。

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很可能涉及到组织架构的调整,如何有效地按照既定计划,提高执行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坚持到底,这才是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成功的关键。

支持专家: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 王阳:

联想移动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成功,比较要紧的是选择好的应用,集成到手机,以比较绚的界面(包括工艺设计)展示出来,以吸引消费者。

这需联想移动和互联网应用厂商进行联合研发,如何将好的应用以很小的占用资源在小屏幕上呈现出来。这其实也是国内企业的优势,比较了解消费者能挖掘有地域特色的东西。

而在与中国运营商的合作上,因为联想这样的企业品牌不强势,又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容易被运营商选择。

中国要培育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更多需要企业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利用文化的地域的优势和对消费者的理解,大家在产业链上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共创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