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平台软件开放已成大势  微软能否坚守堡垒

(2008-06-27 12:29:39)
标签:

杂谈

    北京时间6月24日傍晚, 诺基亚宣布将收购Symbian 100%股权,同时与AT&T、LG电子、摩托罗拉、NTT DoCoMo、三星、索尼爱立信、 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和沃达丰等共10家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头企业建立Symbian 联合组织(Symbian Foundation),收购完成后,诺基亚将通过该组织,将Symbian系统彻底免费开放,同时,各相关企业也将现有的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完全开放出来,包括诺基亚的S60,NTT DoCoMo为3G网络设计的MOAP(S)和由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共同拥有的UIQ。

    这是继谷歌(Google)推出Android平台,苹果公司开放iPhone的SDK之后,移动软件界的又一件大事,不仅原有的Symbian生态系统将被重构,整个手机软件的生态环境都将因此被重新建构。

Symbian体系将成为开放社区

    中国媒体差不多是在北京时间24日的下午3点公布上述消息的。北京时间傍晚19点(伦敦时间24日上午11点),诺基亚、Symbian、索尼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在伦敦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Symbian联合组织。除了缺席的LG代表外,十大发起企业的代表悉数上台回答全球媒体的提问。而早于此半个小时,《中国电子报》记者已经收到由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出的消息。消息公布诺基亚将花2.64亿欧元(约合4.1亿美元)从Symbian原来的投资者手中购买回诺基亚此前未曾拥有的52%的股权。

     1998年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三星、西门子六大巨头与软件公司Pison联合成立的Symbian公司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手机操作系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235种型号、8家生产厂商的超过2亿部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投放市场,超过400万名开发者致力于Symbian终端应用的开发工作。几经发展,诺基亚成为Symbian的最大股东(如图),而诺基亚却打算在将其全部买下后撤掉所有的“壁垒”,把Symbian从一个封闭的系统建成开放的社区。

    据诺基亚介绍,目前,索尼爱立信公司、爱立信公司、松下移动通讯公司、西门子都已经接受了诺基亚提出的收购要约,并保证这一要约不可撤销,预期三星也将同意此项收购。诺基亚预计这一收购将于2008年第四季度通过政府及合规审批后彻底完成。而Symbian联合组织,则将在2009年上半年开始运行。

诺基亚先革自己的命

    “这一宣布是我们手机软件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康培凯表示。很明显,这项决策凝聚了诺基亚很多心血和贡献。至少,诺基亚要花去4.1亿美金,同时还要开放它拥有巨大市场占有率的S60平台。诺基亚是此事的最大促成者。

    当被问及为什么由诺基亚买下所有股份而不是其他股东也将股份贡献出来时,诺基亚执行副总裁kai Oistamo(网上查一下,是瑞典文,我敲不出来)表示:“这是快速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能推进事情向前迈进,收购Symbian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是一项好的投资。”可见,诺基亚的态度坚决而急切。收购完成后,所有Symbian的员工将转到诺基亚公司。

    “诺基亚收购Symbian后再开放就是为了应对谷歌和苹果的竞争,与其等着被别人革命不如自己先革命。”水清木华电信研究总监沈子信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在3G等移动宽带技术的推动下,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正在融合,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诺基亚于2007年正式提出“向互联网企业转型”并采取了系列措施。普遍认为,此次诺基亚促不及防地宣布开放Symbian,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2007年谷歌和苹果介入移动软件领域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开放策略的刺激。

    “大家都知道,诺基亚并不在Google的OHA(开放终端联盟)联盟中。”凯思昊鹏公司副总经理顾玉良提醒《中国电子报》记者。去年谷歌在推出Android手机平台时成立了OHA,而今天诺基亚主导的Symbian联合组织,与OHA有异曲同工之妙。

    “Google和Apple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的,两家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开放,这样可以在上面专心开发许多特色应用,吸引到大量用户,同时还会吸引大量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结果是雪球越滚越大,形成强势后重新划分移动市场版图。诺基亚当然不愿意那一天的到来,所以先革自己的命,开放Symbian,期望未来在Symbian上形成诸多平台,这样Symbian家族就扩大了,各种应用也就自然更多了。”沈子信表示。

    还有一种说法是,诺基亚虽为此举支付了收购的费用,但可以不再负担S60及其他平台的高昂的维护和开发费用,而是将这一任务抛给广大开源社区,这一笔账是合算的。“开放是个大趋势,诺基亚的这个举动在情理之中。”浙江大学副校长、我国嵌入式软件领域的权威专家吴朝晖教授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微软能否坚守封闭系统堡垒

    从去年的发展进程看,Google推出开放Android平台的举动仿佛推倒了移动软件界开放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iPhone开放其SDK,Symbian也宣布开放,移动终端软件界的最后一个堡垒,似乎只有微软。因此,微软被认为是受此事冲击最大的企业。

    “如果Symbian确实开放源代码,微软在移动终端领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Symbian在手机上比Windows Mobile成熟得多,又免费使用,自然没有企业愿意用微软平台了。但我估计,要让微软完全免费,至少暂时还不可能,微软面临的境地会比较尴尬。”沈子信表示。

    “微软应该把授权费去掉,这样其产品的量就能大大提升,而微软本身则应该靠服务取胜。”中国智能手机概念的引入者,曾与微软移动平台有密切联系的杨兴平博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估计微软的移动平台产品会在这一压力下降价。”德信无线董事长董德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去年,他曾经告诉记者德信无线会将软件平台锁定在微软和Google方案,在这次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表示:““我们暂不会考虑引入Symbian平台,但不排除后期会组建一个团队研发Symbian产品。”同时,他仍然表现出对微软平台的看好,表示“进入3G,微软平台的优势就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届时PC上80%的软件都可以在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上使用,这对消费者会有巨大的吸引力”。

    “从理论上,这一点好像很符合逻辑,但通过这么多年做产品的经验我们发现,把现有的PC上的软件移植到手机上是不那么容易的,例如在PC上成功的软件,如Word、Excel、浏览器,都很难在手机上成功。”但杨兴平博士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同时,记者询问奇趣科技相关人员,奇趣方面表示,未来被诺基亚开放的部分也会包括奇趣的QT for Symbian。今年1月底,诺基亚宣布将通过公开竞购收购挪威软件公司奇趣科技公司,普遍认为诺氏此举是看中了奇趣的QT平台在移动设备和桌面应用上的跨平台优势,能加强S60的竞争力。这说明,Symbian产品在桌面应用上,也会有较大的优势。

开放使各力量回归同一起跑线

    “普遍认为,谷歌平台是开放的,但目前还不完善;微软平台比较完善,但它有一定的费用;Symbian平台在手机上最完善,现在又开放了,似乎它的前景最光明。但实际上我认为,现在谁也没有准确评估过各个移动软件平台究竟谁的应用软件更多更好。对于各平台上的软件,尤其是针对3G的软件,大家都还在开发之中,谁好谁差还无从知道。软件是要消费者最终用了才能定分晓的,消费者并不关心底层用的是谁的平台。”顾玉良表示。

    杨兴平也持类似观点:“未来操作系统在竞争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少,产业界的决胜武器将从操作系统转移到关键服务(Killer Service),谁能在平台上把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服务做大做强,谁才是未来移动通信界的获胜者。”

    开放嵌入式移动操作系统的意义在于,将运营商、硬件提供商、软件平台商、服务提供商等原来形成的产业链游戏规则全部打乱,在操作系统这个透明的存上,每个环节每个企业都有公平的机会,大家重新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这时,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把控能力成为胜出的最大武器。

    诺基亚很清楚地知道,靠硬件终端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iPhone以199美元的价格销售后),黑莓(BlackBerry)每月从每个用户收取几十美金的模式才是代表未来的商业模式。诺基亚启动了大手笔改革,但目前尚未找到(至少对于外界而言如此)什么是最能体现其竞争力的关键服务,正是这个原因,它从去年以来就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广泛投资各应用软件企业,但目前尚未有明显端倪。“操作系统是帮助控制终端的,诺基亚放弃对Symbian和S60的控制,自然是希望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终端,但如果诺基亚仍是全球40%的手机终端的提供者的话,我估计很多终端企业会谨慎考虑对Symbian的投入。”

    Google则面临没有硬件终端支持的挑战。“Google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把平台做完善,并通过一两家关系铁杆的企业,迅速将硬件终端做上量,让消费者尽快体会到Google的服务在手机上魅力。”杨兴平表示。

    各大企业打乱规则只能说给自己一个在未来胜出的机会,但真正谁能抓住机会,还有很大的未知数。“中国市场暂时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低端和2G手机还将在中国市场盛行。”董德福表示。换言之,中国市场本身的特点也给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机会。这其中,由运营商牵头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乃至平台软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行的通的应对方式。一方面,开放平台可以给中国应用软件开发者以更大的机会,另一方面,专家仍呼吁中国要持续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平台软件。“比起国际大企业,国内平台软件的水平还很弱,还需要政府和产业界继续扶持。不能说别人已经有了我们就不研发自己的产品,如果是这个思维,就不会有中国的TD-SCDMA标准。当务之急是抓住基于大力搞研发。”顾玉良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