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手机企业的赈灾行动——还是感动

(2008-05-20 17:36:06)
标签:

杂谈

    虽然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渲染下,赈灾到现在已经有互相攀比甚至讨要的意思。但看到企业纷纷出资,还是为之而感动。手机行业的情况我比较清楚,哪些企业是赚大钱的,哪些企业是艰难经营的,哪些企业的老板是真慈善,哪些企业的行为是被舆论所迫的也都有个基本的判断。因为手头有些资料,现在罗列一下。
    作为信息产业的记者,一直收到捐款的消息,应该说,从我的认知而言,摩托罗拉是反应最快捐助最早的手机企业(当然,它是从集团的角度的,也包括系统),当时我收到的是摩托罗拉捐赠20万捐款和180万设备的消息。当然后来他又有所追加,也是摩托罗拉任伟光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告诉我们的。
    国内手机企业中,第一个发布捐款消息的是天语,它在13日便宣布捐款100万元,并将原来赞助奥运的活动变成电影人赈灾的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既有真心真情又结合得很好的商业活动。国内手机企业中,捐款最多的是金立,刘立荣董事长拍板,一下拿出了1000万,而且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收到过任何相关的新闻稿件或电话,尽管我个人和金立的关系还算比较密切。也正是因为对刘立荣和金立比较了解,我知道,刘老板是真慈善,真大方,而且更是真怀拳拳民族之情。在围甲联赛陷入困境时,仗义出手赞助围甲的也是他。而且,他这人不愿意做秀,是个现实主义者,相信金立的捐助之举也是出于“别人需要,而我有能力,可以尽力”这样一个实在的逻辑,没有太多的花哨。其他我知道的手机企业,其实也都有行动,例如宇龙酷派好像有几十万的数量(忘了,我太健忘了),波导除了员工捐外,也通过四川分公司和四川移动合作,捐了手机,其他还有很多,不论多少,都是值得感动的。下面是深圳手机企业的部分捐款名单,以供参考。

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抗震救灾捐赠名单

捐款单位

单位职务

捐款金额

协会职务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刘立荣董事长

1000万现金+500万手机

会长

深圳市特灵通数码通讯发展有限公司

林震东董事长

700台手机

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旺鑫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王文清董事长

22万

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港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胡光力董事长

20万

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亚力通实业有限公司

陈万利总经理

20万

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正集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徐焱桂董事长

15万

常务副会长

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罗少彬董事总经理

10万

常务副会长

深圳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林文炭总经理

10万

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赛尔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许纯卫总经理

10万

副会长

深圳市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李海林总裁

10万

副会长

深圳市雄汇塑胶五金实业有限公司

梁国雄总经理

7万

副会长

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7万

….

深圳市克莱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孙文平总经理

5万

执行副会长

深圳市鑫灏源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5万

副会长

深圳市鸿德电池有限公司

5万

深圳市海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吴晓文总经理

2万

深圳市蒙宝实业有限公司

黄连董事长

1000台手机

 

 
 
除了国内的企业,还想说说国外的。现在正在流行一条短信,意思是没捐款的国外大企业有哪些,要抵制之类的,不同版本的短信中间有诺基亚和三星。其实,诺基亚捐了1000万元,三星通过集团捐了3000万,还有其他的物资和救援队等,也已经是不少的投入了。我想要说的是,其实这两家企业在中国的企业公民和公益方面是我所了解的IT企业中做得相当不错的,诺基亚去年6000万元的“手牵手计划”针对贫困地区的早教、三星针对白内障患者的爱之光活动和900万元捐助的45所希望小学,这些大企业的公益活动是有体系的长期活动,可能很多人并没能看到。
今天还听说一个比较科学的捐款形式的是MTK。据说,从公司层面,MTK已经通过台湾当地渠道捐款1000万人民币,该款项已汇往海协会, 此外,MTK也发动全球各地员工捐款,而且公司承诺员工捐款多少,公司会再追加同样的款项,方式就有点像一些企业的住房公积金,是鼓励员工捐款的一种方式。
不管怎样,捐款是一种慈善,并不是义务,希望别人捐也是出于善心,所以也要以善良的眼光看待那些捐了和没捐的、捐多和捐少的企业和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