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竞争未到收官时 国产手机求稳求机会

(2008-03-13 10:11:08)
标签:

杂谈

 

    近日,先有夏新电子宣布正式出售位于上海张江的夏新科研大楼,又有波导股份宣布转让联营公司——宁波萨基姆移动公司50%股权,接着夏新电子又公布了中国证监会厦门管理局2007年巡检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披露夏新电子在手机销售中曾存在采用“全程保价”的销售方式增加商品贬值的风险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分公司回购积压产品、年末销售异常等管理问题。总之,一个又一个消息显示出国产手机目前的窘境,同时也折射出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产业界出现“国产手机本来就不行”,“现在扛不下去了”的舆论。

    但在就上述状况与国产手机企业负责任和业内专家交流时,记者发现实践界的信心远比舆论界足,大部分人认为国内手机产业的发展远未到盖棺定论时,企业都有信心和勇气继续拼搏,产业界尽管“等着瞧”。

两大原因导致市场竞争过度

    “我上周在深圳了解了一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年来,小的手机企业都赚钱了,做大了就不行,都没怎么赚钱,刘立荣是个例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按他的解释,“小的企业”是指年销量在100万部上下规模的企业,大的企业则是200万部以上的企业,刘立荣是金立通信董事长兼总裁,2007年,金立手机的销量是700万部,但其赢利水平很不错。“不知道为什么,大的企业普遍有问题,目前的手机环境似乎是适合小企业生存,这个现象值得研究。”谢麟振说。

    “由于MTK、展讯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手机行业的进入门槛,导致产品严重同质化,企业只能靠短、平、快和价格战生存。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之规,运营不如小企业灵活,所以赚不到钱。”水清木华电信研究总监沈子信表示。

    导致市场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市场竞争的引入。“两年前,手机牌照是稀缺品,这个行业也好赚钱。牌照放开后,新进入者满怀着希望进来,跃跃欲试,准备了很多产品推向市场。但市场需求不会一下子呈倍数增长,市场供大于求后,一些企业抗不住,纷纷降价,导致了价格战。”纽曼手机事业部吴广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纽曼是最后一批获得手机生产核准的企业,此前,一直在积极争取牌照,也是手机市场的“跃跃欲试”者,现在,负责手机业务的吴广祥坦言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后,身份有所不同,市场环境有所变化,纽曼也会审慎考虑进军手机市场的策略。

    据《中国电子报》记者了解,自去年10月国务院下达取消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的决定以来,国家手机牌照审批专家组审批了纽曼等最后一批企业,从今年2月开始,手机生产核准已经不再需要审批,企业只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可。

九年基础不容忽视

    “今年手机市场的形势,有点像当年的DVD/VCD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断会有厂家、经销商退出市场。”国虹通讯首席市场官刘文权向《中国电子报》表示。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容忽视,但企业还是对中国的手机市场和手机产业非常看好。

    “手机行业还是有很大机会,首先它是一个生存时间很长的产品,不像数码产品,多数是一时的流行品,手机产品至少5~10年后还会存在,它的市场容量很大,这也是纽曼作为数码企业要进入的原因。”吴广祥表示。

    “手机行业不管对已有的企业,还是未来的新进入者,都会是无比巨大的平台。现在很多手机企业走入了误区,才觉得钱不好赚,手机不好做。以我们的判断,手机市场空间很大,中国14亿多的人口基数,拥有七八亿部的手机保有量非常正常,目前还不饱和。而到饱和时,客户更换新机将成为主要推动力,如果以三年换机计算,8亿保留量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每年会超过2亿部。”金立刘立荣也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2007年上半年,金立手机的平均售价是1204元,而到下半年,平均售价则是1270元,在销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平均售价提高64元,这在手机行业乃至整个消费数码产业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刘立荣成为谢麟振和其他产业同仁口中“活得最滋润”的一个。说到心得,刘立荣强调的是“走自己的模式”。

    “老实讲,中国的手机产业在逐步成熟,对一些新流行的产品,国产手机的跟进做得很不错,这也是技术能力的表现。”沈子信表示。针对时下舆论界提出的“国产手机没核心技术”责问,专家表示应该从我国由零起步的实情客观看待。

“现在国产手机的质量其实不差,原来没有做手机时我用国外品牌,现在用自己的产品,我的体会很深。”吴广翔表示,“但是,消费者由于固有的刻板印象,对国产手机的接受能力有限,同是死机问题,发生在诺基亚手机上消费者可以容忍,发生在国产手机上很可能再也不会买国产手机了。但我认为,随着国产手机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使用界面,随着使用者的口口相传,这种认识状况会逐步改变,就像当年的家电行业。”

回归基本面稳健求持久

    1999年国产手机开始发展,9年来的积累并不能一笔勾销,但目前的市场实情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现在手机市场价格体系很乱,很难衡量产品价格,这时与黑手机去拼,就无法站稳脚跟。所以再进入手机市场不能靠跑量,而要求稳,打持久战,一点点做。如果为了短期的出货量,就很难让企业良性发展。”吴广祥表示。和数码产品不一样的是,手机产品的准备周期很长,对品质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手机产业资金投入大,周转周期长,而且需要更踏实地做产品。

    “进入手机市场后,我们不期待在短时间内跑量,不会一下子推出十几款产品以上量,我们的策略是稳健,希望把手机作为长线产品做下去,一两年之后,再逐步把销量做起来。”吴广祥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现在一些国内手机品牌的做法,是以较低的价格将某几款产品卖给大连锁,这能导致短期内的上量,但长期而言而企业发展没有帮助,这种做法等于将价格做到没有空间,是三、五码机的本质。”刘立荣表示,“我们的策略是永远不争第一,赚自己的钱,把握自己的竞争力,让企业自己强大起来。这样,一旦我们想要争第一的时候,不用争就已经是第一了。”

    在采访中他表示,手机企业最基本最核心的是产品和品牌,回归基本面,手机企业先把产品做好,在渠道和消费者中赢得一定口碑,品牌的价值就会体现,然后再辅以创新的销售模式,稳扎稳打,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凭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手机企业要坚持自我。国产手机目前有困难,但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我。”刘立荣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