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手机行业的未来一定属于国产手机

(2008-01-28 11:14:01)
标签:

杂谈

手机行业最近震荡频繁。从12月底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的突然撤任,到上周五正式公布的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因“出国培训”而卸任联想手机事务,再联系到波导更前一段时间宣布终于获得争取已久的汽车牌照,国内手机产业有一下失去标杆和支柱的感觉,哀鸿一片,乃至出现了“国产手机不行了”的说法。

国产手机真的不行了么?答案是否定的。产业的震荡带来企业的震荡,中国有上千家手机企业(包括深圳地区)上百个受到官方认可的品牌,2007年又有过多的渠道力量进入手机领域使得出现了渠道囤货过多,供大于求,手机产业必定会经过洗牌的震荡。但是,《中国电子报》相信,震荡之后仍会是中国手机企业的胜出,中国手机行业的未来仍将属于国产手机。

我们的信心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机产品的自身特点决定中国企业才能提供最符合本土市场的产品。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谢麟振曾在前不久本报举办的一次手机论坛上提出,手机产品带有人类最不可分离的“衣裳特征”,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巧的是,两天后,中国手机界一位元老、国虹通讯的万明坚也提出“手机产品有人类伴侣的性质,就像时装行业一样”。这样一种人们天天拿在手上把玩的产品,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必定带有很强的个人喜好,只有本土企业才最了解中国人的喜好,能提供最符合本土需求的产品。联想集团进入手机市场的最大原因是,手机“是大宗消费商品,在核心技术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机会非常大”,这一点,到现在都没有变,所以联想在砍掉其他数码产品线的时候,在手机事业部遇到赢利困难的时候,还在坚持做手机。

其次,中国手机企业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国确实有未及时跟进或跟进不利的产品,例如数码相机。但手机一直是中国企业非常重视的阵地,而且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手机产业习惯以“半壁江山”来形容2004年国产手机取得的成绩,从而将现在定位为产业低迷阶段。而事实上,产业低迷是从“钱是否好赚”的角度而言的,国产手机从整体而言并没有低于原来的市场份额,只不过由于市场的急剧膨胀出现了很多难以正规渠道统计的产品。中国手机产业从上游芯片到软件到主要零部件都已经有支柱性的本土企业,虽然份额不大,但毕竟从无到有,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就能发挥更加中坚的作用。

再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国产手机带来好机会。

移动互联网正在对手机产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以至于诺基亚已经宣布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看上去对善于制造和营销的国产手机企业而言是挑战,但其实却是莫大的机会。在互联网领域,同样是“舶来”的模式,新浪、百度、土豆等本土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还是比雅虎、谷歌、YouTube成功,移动互联网领域也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国产手机要抓住的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及早与本土内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尽早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

最后,坚信中国人的能力。

“中国人不比别人笨,做企业也一定不会比别人差。”这句话听无数人说过,也是笔者深切感受到的。最近有消息说位于加州的a la Mobile公司已经演示了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应用,其实记者知道,其后台工作一部分是由南京的手机软件企业诚迈科技完成的,即便是被业界宣传得十分神通的Android平台,里面也有国内软件企业科银京城的技术。此外中国人在设计和创意上也不逊于别人,只是,这些好的技术、设计、创意还没有在中国企业中规模发挥出来。中国企业最缺的是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这个角度看,年底年初发生在手机企业中的人事变动甚至还是好事,它迫使中国的手机企业逐渐从个人英雄主义的管理体系中摆脱出来,逐渐向制度化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靠拢。

市场“洗牌”是必然的,但一定是暂时的,洗牌是产业走向成熟的表现。很难说,未来手机市场一定会属于哪些企业,但一定会属于中国企业,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强盛,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