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从整体而言,中国本土手机出口只能以“初有斩获”形容,中国手机产业的外销之路才刚开始,还面临较多的问题:
首先,本土手机还多采用贴牌的方式出口,没有形成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价格因素仍然是国产手机胜出的较大因素,进入门槛较低,在目前国产品牌整体成本优势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危机;再次,国内企业出口的手机仍以低端手机为主,在高端手机领域普遍缺席;最后,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较容易遇到专利壁垒,还需要研发上进一步跟进,形成不能替代的竞争力。
对产品问题,笔者认可很多业内人士所言的“只要技术和质量不断跟进,可先利用目前国产手机成本低的特点,从低端产品切入,赢得运营商的长期信任,逐步扩大份额,再逐步向高端走”的观点,但在品牌上,却担心一些企业所采取的“先以贴牌切入”的方式会有后患。品牌劣势是中国手机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时将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在专题制作过程中,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的手机界人士均认可一个企业要真正成为跨国公司,最终必须走自有品牌的道路。但因为国产手机目前仍处于出口的初级阶段,贴牌门槛低易操作,所以还是以这一方式为主。一位企业代表表示:“在目前阶段,中国手机企业应该首先看重商业的成功,而并非只关注是谁的品牌。”
或许贴牌是一个权宜之计,但让记者担心的是,如果做惯了贴牌,或者在产业链中形成了“幕后”的形象,要再做品牌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国台湾的一些代工企业在推出自有品牌时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因此,抱有类似想法的企业事先应全盘考虑将来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定位。
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坚持联合品牌的方式,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或许这是目前基础上中国手机出口从贴牌到自有品牌较好的过渡手段。
品牌问题将会是国产手机出口从初级迈向更高阶段时的一道坎,如何提高品牌内涵,是国产手机出口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