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替代能源基站助运营商实现绿色无缝覆盖

(2009-04-20 14:53:08)
标签:

电信

替代能源

基站

太阳能

刘泽

偏远地区

it

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和受到一些特殊地形的限制(比如高山、河谷等),一些地方不宜部署传统的电力传输系统基站。为此,多家主流设备商都开发出了替代能源基站,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提供电力支持的新能源基站大大增强了运营商基站部署的灵活性,为实现绿色无缝覆盖提供了新的选择。

    绿色无缝覆盖新帮手

    随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对环保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移动网络中,替代能源基站不但可以降低运营商的综合成本,而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于运营商来说,替代能源基站是实现绿色无缝覆盖的好帮手。
    上海贝尔移动解决方案管理部负责人刘泽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替代能源基站可以帮助运营商为传统部署方式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通信设施,实现网络的真正无缝覆盖。随着无线基站节能技术的引入,无线基站对能源类型的依赖度越来越低,采用替代能源,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已更加可行。同时,替代能源基站相对于传统部署方式,具有部署速度快、网络建设综合成本(TCO)低等优势。”

    替换传统双油机解决方案

    过去在电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大多数基站采用双油机供电方案,这一方案逐渐有被替代能源基站取代的趋势。
    华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离网地区的新建通信基站集中于市电较难获取的偏远地区,传统的供电方案多采用双油机供电方案,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柴油的大量消耗带动OPEX(运营成本)的增加,柴油的价格不停波动,导致运营商大量的油机站点用于购买柴油的费用支出占OPEX比例过高;柴油的消耗速度过快,相关的加油运输费用也会增多;油机运行时间过长,导致更换三滤、中修、大修的费用随之增加,同时增加了管理难度。替代能源解决方案有助于减少对石油化学燃料的依赖。”
    替代能源基站相对于传统部署方式,具有许多优势。
    刘泽说:“首先在偏远地区,特别是不具备传统电力供应安装条件的地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布站方式,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工程周期也会很长。而采用替代能源基站,如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则可以实现快速部署,而且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部署的综合成本。其次,对于采用替代能源方案的基站本身而言,由于替代能源基站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抗恶劣环境的措施,相对于传统基站更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

    太阳能基站最具发展潜力

    替代能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其中太阳能技术适应范围最广,应用也最为成熟。
    “在中国,太阳能、风能基站已经有部分应用,如爱立信在内蒙古牧区建立了不少风光互补型基站。另外一些西部高原地区也建立了太阳能基站。在移动通信走进农村和能源价格走高的趋势下,替代能源基站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部署。”爱立信(中国)无线产品部产品经理杨延兴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分析,在各种替代能源方案的对比中,太阳能属于最成熟的方案。据预测,到2012年,替代能源方案将运用于发展中国家的11.8万个离网式基站中。若达到此目标,则每年最多可节省柴油25亿升,减少碳排放量630万吨。
    当然,替代能源基站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一次能源中的总体应用比例偏低,这一方面与其受重视程度和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对于被广泛利用的太阳能基站来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高、蓄电池蓄电能力弱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华为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新能源基站供电方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建站初期成本较高,配套的蓄电池循环寿命短,但随着太阳能应用的规模增长,以及一些长寿命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后建站的初期投入成本会迅速下降。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基站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大环境。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不断努力,太阳能发电综合成本在不断下降之中。2008年9月每千瓦时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在4元以上,目前并网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低于2元,随着我国及国际上高纯多晶硅产量的增加,其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会较快下降到每千瓦时1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