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障碍沟通残疾人it |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
电信业作为社会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满足残疾人士无障碍
沟通上责无旁贷。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各类残疾人
8296万。广大残疾人朋友渴望和健全人一样享受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成果,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信、
自立。电信业作为社会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满足残疾人士无障碍
沟通上责无旁贷。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
残疾人”。这一主题与2007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让信息通信技
术惠及下一代”的主题一脉相承,赋予电信业在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发
展、建设信息社会、保障更广泛的人群平等地享受通信信息服务方面
更多责任。要求通过开展公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建设,消除城
乡之间、贫富之间的数字鸿沟,消除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数字鸿沟,
使残疾人也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助残是电信业社会责任
“信息无障碍不是社会恩赐,而是社会责任,是公平正义的重要
内容,事关残障人士在内的困难群众的发展权,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弱者更弱。
从现代扶贫发展理论角度看,缺乏信息会导致贫困。”国务院扶贫办
信息中心副主任任铁民表示。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这
是一个数量众多并且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先德说:“残疾人获取信息方面具
有较大的障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
高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措施促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一条必经之路。”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沟通承载者,电信业在建设信息
无障碍社会上责无旁贷,这是电信业的天然使命和理应承当的社会责
任。
中国网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于电信
运营商来说,服务是立足之本,为残疾人用户提供信息通信服务,更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我国电信业在扶助残疾人群体方面
具有优良的传统,并积极承担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残
疾人困难群体的关爱,也对电信业肩负社会责任、提升服务理念、创
新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推动电信业提供更多符合残疾人需
要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残障人士渴望无障碍沟通
残疾人士由于某些生理功能的缺失,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困难重
重,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实现无障碍沟通,分享现代信息
技术发展成果。
中国盲文出版社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也是一名盲人,他说:
“对于全国1233万盲人朋友而言,信息无障碍事业能够全面、快速地
推进,这无疑是他们莫大的福祉。在黑暗中困守的群体,无时无刻不
在期盼‘信息无障碍’的春风早日驱散笼罩着他们的阴霾。”
面对残疾人渴望无障碍沟通的需求,电信业已经开始利用新技术
为他们提供通信服务。湛江电信创建了一个盲人网络聊天平台——盲
人挚友聊天室,通过语音为盲人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
由于造成残疾人士通信障碍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无障碍
沟通需求也有所不同。电信行业虽然已经针对他们的需求特点提供了
很多交流方式,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士的沟通需求。
北京市宣武区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的朱轶琳是一名聋人,她说:
“我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很多事情我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
力去解决。但是事实上,在讲求团队协作精神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
情都需要大家一同来做,那么这中间就要有沟通。短信对于聋人来说
虽然方便,可是却不能满足健全人的需求,有的健全人甚至不习惯发
短信。这样就割断了聋健之间的交流。我会想很多办法,比如QQ、MSN
等等即时交流方式。但是,问题又来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在电脑桌
前等你来聊。”
这就需要电信业去开发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残疾人通信需求特点
的技术、业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无障碍沟通能够落到实处。
共建共享信息社会
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残疾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与健全人
之间存在差异。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就是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手段,让残障人士能够与正常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资源,提高生
活品质。
中国移动副总裁黄文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为了帮助残
疾人更好地享受现代通信服务,中国移动在营业窗口服务中设立残疾
人通道,为聋哑人客户提供手语服务,为盲人客户提供盲文入网协议
等。此外还面向聋哑人推出‘爱心卡’等优惠短信资费套餐,面向盲
人及视障朋友设计了能用语音播报短信内容的‘语音信使’,并在部
分地区推出可代发短信及代接电话的‘信息助理’业务等。”
中国网通在去年11月30日,开通了国内第一个专注于为残疾人服
务的语音增值产品“无障碍信息平台-11699222牵手热线”,通过就业
信息港、爱心加油站、语音图书馆等栏目,为残疾人提供覆盖教育、
就业、咨询、互助等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中国电信去年年底推出电话收音机“牵手热线”业务,专为残疾
人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康复指导、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
服务,并捐赠4万部定制的电话收音机。中国电信还在部分省份开通“
号码百事通爱心热线”,推出了盲人专用公益虚拟网等业务。
除了针对通信残疾人通信需求的服务之外,运营商还为残疾人的
家人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随时能够联系到有沟通障碍的家人。
中国联通副总裁李正茂表示,2004年,中国联通公司发起“无限
关爱计划”,向北京市盲人学校捐赠150部“小爱星”的无线定位服务
终端。家长或被授权方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查询方
式随时知道携带“小爱星”的人的位置。持有“小爱星”的人在需要
帮助时也可以借助终端上的三个紧急联络按键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
有了这项服务,特殊人群就可以及时获得帮助,保障安全。
虽然电信业已经为残疾人提供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电信业务,但是
无障碍信息沟通还是处在起步阶段。
朱轶琳说:“我从不说国外的无障碍做得多么好,因为我知道他
们也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大到城市建筑的无障碍,小到康复用品
的设计,这些国家在无障碍方面做得很出色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处处
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信息无障碍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无障碍,是看不见
的技术,它不像盲道、坡道那样直观,却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上一个
重要的环节。”
通信行业使交流、沟通变得便捷,在哪里都能打电话,这是通信
行业创造的奇迹。如果能够使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也如此顺畅,让信息
技术惠及残疾人,那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电信业作为社会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满足残疾人士无障碍
沟通上责无旁贷。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各类残疾人
8296万。广大残疾人朋友渴望和健全人一样享受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成果,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信、
自立。电信业作为社会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满足残疾人士无障碍
沟通上责无旁贷。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
残疾人”。这一主题与2007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让信息通信技
术惠及下一代”的主题一脉相承,赋予电信业在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发
展、建设信息社会、保障更广泛的人群平等地享受通信信息服务方面
更多责任。要求通过开展公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建设,消除城
乡之间、贫富之间的数字鸿沟,消除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数字鸿沟,
使残疾人也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助残是电信业社会责任
“信息无障碍不是社会恩赐,而是社会责任,是公平正义的重要
内容,事关残障人士在内的困难群众的发展权,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弱者更弱。
从现代扶贫发展理论角度看,缺乏信息会导致贫困。”国务院扶贫办
信息中心副主任任铁民表示。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这
是一个数量众多并且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先德说:“残疾人获取信息方面具
有较大的障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
高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措施促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一条必经之路。”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沟通承载者,电信业在建设信息
无障碍社会上责无旁贷,这是电信业的天然使命和理应承当的社会责
任。
中国网通副总经理姜正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于电信
运营商来说,服务是立足之本,为残疾人用户提供信息通信服务,更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我国电信业在扶助残疾人群体方面
具有优良的传统,并积极承担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残
疾人困难群体的关爱,也对电信业肩负社会责任、提升服务理念、创
新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推动电信业提供更多符合残疾人需
要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残障人士渴望无障碍沟通
残疾人士由于某些生理功能的缺失,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困难重
重,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实现无障碍沟通,分享现代信息
技术发展成果。
中国盲文出版社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也是一名盲人,他说:
“对于全国1233万盲人朋友而言,信息无障碍事业能够全面、快速地
推进,这无疑是他们莫大的福祉。在黑暗中困守的群体,无时无刻不
在期盼‘信息无障碍’的春风早日驱散笼罩着他们的阴霾。”
面对残疾人渴望无障碍沟通的需求,电信业已经开始利用新技术
为他们提供通信服务。湛江电信创建了一个盲人网络聊天平台——盲
人挚友聊天室,通过语音为盲人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
由于造成残疾人士通信障碍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无障碍
沟通需求也有所不同。电信行业虽然已经针对他们的需求特点提供了
很多交流方式,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士的沟通需求。
北京市宣武区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的朱轶琳是一名聋人,她说:
“我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很多事情我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
力去解决。但是事实上,在讲求团队协作精神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
情都需要大家一同来做,那么这中间就要有沟通。短信对于聋人来说
虽然方便,可是却不能满足健全人的需求,有的健全人甚至不习惯发
短信。这样就割断了聋健之间的交流。我会想很多办法,比如QQ、MSN
等等即时交流方式。但是,问题又来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在电脑桌
前等你来聊。”
这就需要电信业去开发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残疾人通信需求特点
的技术、业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无障碍沟通能够落到实处。
共建共享信息社会
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残疾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与健全人
之间存在差异。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就是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手段,让残障人士能够与正常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资源,提高生
活品质。
中国移动副总裁黄文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为了帮助残
疾人更好地享受现代通信服务,中国移动在营业窗口服务中设立残疾
人通道,为聋哑人客户提供手语服务,为盲人客户提供盲文入网协议
等。此外还面向聋哑人推出‘爱心卡’等优惠短信资费套餐,面向盲
人及视障朋友设计了能用语音播报短信内容的‘语音信使’,并在部
分地区推出可代发短信及代接电话的‘信息助理’业务等。”
中国网通在去年11月30日,开通了国内第一个专注于为残疾人服
务的语音增值产品“无障碍信息平台-11699222牵手热线”,通过就业
信息港、爱心加油站、语音图书馆等栏目,为残疾人提供覆盖教育、
就业、咨询、互助等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中国电信去年年底推出电话收音机“牵手热线”业务,专为残疾
人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康复指导、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
服务,并捐赠4万部定制的电话收音机。中国电信还在部分省份开通“
号码百事通爱心热线”,推出了盲人专用公益虚拟网等业务。
除了针对通信残疾人通信需求的服务之外,运营商还为残疾人的
家人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随时能够联系到有沟通障碍的家人。
中国联通副总裁李正茂表示,2004年,中国联通公司发起“无限
关爱计划”,向北京市盲人学校捐赠150部“小爱星”的无线定位服务
终端。家长或被授权方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查询方
式随时知道携带“小爱星”的人的位置。持有“小爱星”的人在需要
帮助时也可以借助终端上的三个紧急联络按键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
有了这项服务,特殊人群就可以及时获得帮助,保障安全。
虽然电信业已经为残疾人提供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电信业务,但是
无障碍信息沟通还是处在起步阶段。
朱轶琳说:“我从不说国外的无障碍做得多么好,因为我知道他
们也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大到城市建筑的无障碍,小到康复用品
的设计,这些国家在无障碍方面做得很出色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处处
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信息无障碍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无障碍,是看不见
的技术,它不像盲道、坡道那样直观,却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上一个
重要的环节。”
通信行业使交流、沟通变得便捷,在哪里都能打电话,这是通信
行业创造的奇迹。如果能够使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也如此顺畅,让信息
技术惠及残疾人,那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