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电信”助运营商节能增收

(2008-01-21 14:49:51)
标签:

绿色电信

it

 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环保这些概念在过去似乎与通信行业并
无太大关联。同高耗能行业相比,通信业在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
量中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但是随着世界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动力系统以及机房、基站等耗能成倍增加,节
能已经成为通信业不能回避的话题。
  目前“绿色电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电信设备的
节能、降耗不仅能够降低电信网络能源消耗,提升运营企业的社会形
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降低运营成本,
占据竞争优势。现在随着运营商关注度提高,设备商也把推出环保产
品作为了自己的工作重点。

  运营商持续关注

  国资委对包括电信企业在内的中央企业提出:到“十一五”末,
央企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电信运营商一方面要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节能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以对“绿色电信”的关注程度持续升高,并且
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中国移动计划部副总经理王溪澄近日表示,作为国有骨干企业,
中国移动在各方面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义不容辞。中国移动主要从六个
方面做好环保工作,一是明确所采购设备的环保要求,从网络源头做
起,加大对绿色环保设备的采购力度;二是建立环保的精品网络,在
技术上通过动态调整、语音技术等手段,形成大密度、小占地布局,
制造环保的无线话音网络;三是在基站设置中采取树型、灯型、塔型
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力求基站外形与地区环境相协调;四是积极推广
“绿箱子环保计划”;五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点,减少资源消耗;
六是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促进全社会环保的良好氛围。
  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信运营业务收入增长缓慢,
开源节流成为提高经营收益的有效办法,所以其他运营商也对绿色电
信更加重视。
  运营商的环保措施也确实能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专
家估算,通信设备的功耗每下降1千瓦,配套通信电源系统和机房空调
设备的建设投资费用减少约1.97万元,每年减少用电约1.67万度,其
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中仅电费一项一年就可节约1.51万元。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也对通信行业的节能问题非常重视,
现在正一方面组织对通信运营业进行节能降耗的情况调研,一方面着
手启动通信节能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管理。

  设备商积极跟进

  运营商的关注重点自然也会成为设备制造商的努力方向,各大主
流设备制造商都推出了具备自己特点的节能产品。
  比如爱立信在软件升级中引入低流量时段待机功能,该功能可降
低无线基站的功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在已安装的所有爱立信
GSM基站中增加此项功能,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减少100万吨。诺基
亚西门子推出的Flexi基站最高可以实现70%左右的能源节约,如果北
京所有的五千个基站全部换成Flexi GSM基站,相当于每年减少了2.1
万辆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国内的电信设备厂商也不甘示弱,在节能、环保上也有自己的
“拿手绝活”。
  华为方面推出的S444绿色GSM基站一年可节省1.7吨电煤,2007年
该公司GSM全球发货将达60多万载频,相当于5万多个S444基站,这意
味着2007年-2008年间,该公司可为全球节约8.5万吨电煤,同时也减
少8.5万吨电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中兴的GreenSpeed方案关键技术包括全寿命低功耗设计、PA功耗
智能控制、智能降耗技术、降低基站数目的Netspeed技术和业界最完
备的绿色环保基站家族。其Netspeed技术,能实现相同区域的高质量
覆盖基站数目减少30%,可以降低至少30%以上的能耗。
  在设备商推出的环保方案中,大多都把基站节能作为了关注重点,
这和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最主流的通信方式有关。从整个移动网络设
备的能源消耗分布来看,在整个移动网络当中,基站设备的能源消耗
占到了90%,其他的包括核心网和网管占了不到10%。
  除了通信设备本身的能耗降低之外,还需要对通信设备的全寿命
费用进行规划才能让运营商的节能战略最优化。
  绿色电信不仅契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还将成为运营商决
战市场的“成本利器”。可以预见随着明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为
了迎合绿色奥运理念,“绿色电信”将会更加风生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