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d—scdma |
分类: 增值业务 |
考验协同作战能力
在3G时代,产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竞争方式。谁的产业价值链能够不断延伸;谁能够构造具有特色的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差异化;谁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获取收益,取得竞争的优势。在TD-SCDMA商用临门的时刻,将充分考验TD-SCDMA产业链的协同作战能力。
“TD-SCDMA在大规模建设时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在政府和TD-SCDMA产业联盟协调下,产业链从网络端到终端以及测试验证机构各方达到有机配合,协同作战,才能使TD-SCDMA大规模试验顺利进行。现在需要进行充分的室内室外测试,包括网络优化、终端的测试等。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工作,才可以保证建网质量和终端质量。”展讯总裁助理时光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芯片供应商和手机设计方案提供商也要抓住这一商用前夕的宝贵时间段对产品进一步优化。
终端、芯片等产品的测试和优化工作应该在网络建设完成前结束,否则如果TD-SCDMA正式商用时出现终端稳定性不足、质量差等问题就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将会减缓TD-SCDMA的市场拓展速度。
产能储备早已到位
产业链领域的上游芯片企业是终端及其他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它们的表现至关重要。ADI公司射频和无线系统业务部业务开发总监Doug Grant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我们已经能够提供适量的TD-SCDMA芯片组,用于率先采用TD-SCDMA业务的几个城市所使用的手机,这些芯片组完全达到了量产的质量,而且我们
有充足的能力满足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我们的基站IC大多是标准芯片,适用于各种系统基站应用,而且它们已经有了大批量的生产。”
“产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已经和相关厂商都进行了沟通,可以提供充足的手机芯片供应。”展讯公司时光告诉记者。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大国,据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产量达4.8亿部,有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手机终端的产能更加不是问题。一位终端厂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手机的产能根本不成问题,现在国内的代工工厂随时都能跟进,目前关键要注意的是芯片及设计方案的成熟度。”
测试仪表厂商也针对TD-SCDMA进行了提前布局,德国威尔泰克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关永汉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们针对TD-SCDMA手机综测仪,已做出了充分准备,完全可以满足TD-SCDMA大规模启动时的需求。”
资金“饥渴症”有望缓解
在TD-SCDMA的“八年抗战”时期,产业链中的企业都处在完全的投入阶段。比如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大唐移动为了TD-SCDMA研发投入就是以十亿为单位的,对于一家专注做TD-SCDMA的企业而言,资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产业链各方可以说是对TD-SCDMA商用“望眼欲穿”。现在大规模建网已经开始启动,这给了企业缓解资金
难题的曙光。
其实现在终端不足很大一部分也是由于资金问题引起的。华立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国华就曾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华立在TD-SCDMA终端的研发上已经投入了七八千万元,目前资金压力非常大,迫切希望TD-SCDMA能尽快开始商用,毕竟企业运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利。现在单款TD-SCDMA终端在研发、开模等环节上的固定成本至少是二三百万元,所以企业不太可能在TD-SCDMA商用以前开发出过多终端款式。”
现在,伴随着运营商TD-SCDMA网络的逐渐铺开,终端厂商有了回笼资金的渠道,终端数量不足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同时,由于TD-SCDMA是中国政府全力支持的3G标准,国内厂商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TD-SCDMA产品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手机终端领域,中国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TD-SCDMA大规模启动除了缓解国内手机厂商的资金难题之外,还有望帮助他们摆脱被逐渐边缘化的窘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TD-SCDMA虽然是中
国主导的3G标准,但是良性竞争的TD-SCDMA市场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国内厂商要想保持住自己的先发优势,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流程规范、外部合作、市场推广、售前售后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国主导的3G标准,但是良性竞争的TD-SCDMA市场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国内厂商要想保持住自己的先发优势,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流程规范、外部合作、市场推广、售前售后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前一篇:企业通信要强调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