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十一”结婚,回家享受了长达半个月的假期。假期中最惬意的除了热闹的婚礼之外,当然就是浓浓的亲情了。在家越久,越不想离开。虽然是和妻一起走,但是鼻子中依然少不了当年上学时离家的酸楚。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北漂”的文章,更是平添几分感慨。我和妻是北京人吗?不知该如何回答。祖籍不过是上辈人的最近的一个落脚点,所以我经常称自己是“法律上的北京人”。心中总是想着老家的一草一木,正如妻来到北京后依然念念不忘老家的擀面皮。每次回老家,妻都是直奔高中时常去的那家擀面皮店,虔诚程度如外地人首次来北京下车就直奔天安门广场一样。
其实对于在北京的生活也没有太多的不满,拥有据说今天黑市上12万元才能办来的北京户口,妻的单位更是在去年办了最后一批北京户口,来京一年后又有了不小的房子,也算是安了家。至少不该有太多抱怨!
但是对于来北京的意义一直没有想明白,所以心中总是不能豁朗。高中时为了反抗父母对早恋的压制,我和妻定下将来一定要在一起离家远远的,即使是新疆石河子只要在一起离家多远都可以。来北京算是实现了愿望,也结束了本科和研究生六年的两地守望生活。
真正到了北京,去除了最先的新鲜感,又感到茫然。为何而来?为了自己骗自己的“将来孩子高考分数低”还是虚荣(研究生毕业回老家总是不打好听)说不清楚。为了事业?其实在哪里都可以成就事业的。
比较老家和北京,老家的交通是畅通无阻的,不会有大人物的出现而交通管制,城东到城西二十分钟足够了;通信费极其低廉;工资不高但是消费同样不高;由于房价还不是很高,很少有人会还房贷;摩托车和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民俗婚礼也让人神往。
北京的高楼大厦挡不住浓浓的亲情。虽然爸爸不会再像上学时那样去火车站对着南下的火车说出对我的嘱托,希望飞驰的列车带给我他的爱,虽然家中的网络可以让我时时与他们聊天,但是婚礼上爸妈的泪花分明显出了他们有多么不舍。
在北京一切的感慨大概都源于亲情的远离。距离有时不见得产生美。父母即使退休也不一定愿意离开故土来北京生活,所以我也经常半天玩笑地说“卖掉北京的房子换一百万,回去给爸妈买套大房子,剩下的钱买辆车,再剩下的钱做点生意或者养老”,也不是不可以。生活本来就该这样随性的。
想我的爸妈,想家中的亲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