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网速、降资费运营商一直在做,怎说是总理施压?
(2015-05-15 14:50:39)
标签:
网速资费运营商 |
分类: 通信业 |
近日,总理李克强几次在大会上表示,国内网络应该提速降价,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原本是总理对以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的期待,但在很多媒体的解读之下,却成了一边倒的对电信运营商的指责,诸如网速比国外落后很多、宽带及通话资费价格却比国外高很多等等。总理讲话之后,有运营商推出提速降价计划,又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受到压力之后的无奈之举。
国内电信运营商备受媒体指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过多数情况下,是媒体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或者比较的方法有问题。比如曾有一位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曾在正式场合称美国洛杉矶有9.9美元包打一年的手机服务,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地手机资费包月都在几十美元左右,一些组合套餐中允许低价增加另一部手机,但资费却是每月9.9美元。
其实拿国内的网速和价格来说,早就有权威机构比较过,国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网资费相比并不算高。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12年的调查结果,当时中国移动数据流量费用占人均国民收入比重为2.67%,在调研的110个国家中列57位。ITU在2014年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报告》表明,我国移动宽带资费下降明显,其中后付费手机宽带资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在16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104位。
2015年3月完成的一份全球运营商抽样结果表明,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包为例,中国移动流量价格低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主要运营商40%-70%。同样的1GB、2GB流量包,以人民币计价,美国AT&T分别收费155元、248元,英国Vodafone分别要92元、138元,中国移动则分别收费50元、70元。
据笔者了解,中国移动在部署4G网络商用之后,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相比以前,4G流量套餐门槛下降40%,主流档位套餐内资费下降50%,套餐外资费下调70%,流量综合资费由2012年底的0.229元/MB降至2015年3月的0.099元/MB。
这样看来,国内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资费价格确实不算高。
说到网速,需要运营商大把砸钱去进行网络建设。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应该允许运营商逐步地改善移动互联网的质量。实际上到欧美发达国家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城镇范围内的手机信号质量、上网速度有些确实不错,但大多情况却连国内都不如,体验非常差。
多年来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覆盖、升级设备,改进网络质量。截至2015年4月底,仅中国移动就建设了超过86万个4G基站,覆盖了国内80%的人口,实现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县城的连续覆盖,发达乡镇、农村的数据业务热点覆盖,成为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由于网络建设所需的投资巨大,运营商的效益一直呈现下滑趋势。作为最主要增长来源的流量,由于不断调低资费水平,投资效益较低。据中国移动披露的201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整体利润同比下降了5.6%。
再有,笔者认为,要提高网速,一些人为的管制措施也应该适当放松。比如中国移动在建的4G网络为TDD制式,所用的频段较高,在密集城区深度覆盖不足,在农村难以实现广度覆盖,导致部分边缘用户无法使用4G网络或者网速较慢。如果能颁发FDD牌照,那么中国移动就可以以灵活方式组网,以较低的成本改善城区的网络质量、提升农村地区的网速。
总而言之,国内电信市场已经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大环境,而且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网络质量、资费价格都需要逐步地改善。而且公平地说,国内城市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在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前列,在资费价格上也处于较低水平。能做到这些,与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国产通信厂商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是中国的骄傲,绝不像一些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