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购3COM成功与否,华为始终是赢家

(2008-02-22 19:56:40)
标签:

it/科技

it

 

贝恩资本联合华为收购3COM一事最近备受关注,在记者看来,虽然目前收购暂时受阻,但从各个方面来看,华为都将是最大赢家。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2003年11月,华为与3COM合资成立了H3C公司。当时华为的战略很明显,华为自身依然专注于高端数通市场,由H3C承担起开拓企业级数据通信市场的重任。对于双方合资的H3C,3Com提供了资金、中国区与日本市场业务等资源,而华为提供的是技术、产品与员工。技术、产品、员工是企业的生存核心,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华为就牢牢掌握住了H3C公司的命脉。

但港湾网络在竞争中的崛起,对华为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威胁。随着港湾的壮大,华为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对待这个对手。

最终较量的结果是,华为在2006年成功收编了港湾。但这也让华为面临另一个难题:港湾与H3C从技术、产品到业务、市场,几乎都是重合的,华为不可能同时养两套人马去经营同一个市场。因此当3COM提出收购华为在H3C另外49%的股权时,华为最终以高价出售,既满足了3COM的愿望,也完美地处理了港湾和H3C之间的关系。虽然当初华为说出售H3C股权的初衷是为了公司更好地专注在核心业务发展上,但对于市场越来越庞大、收益越来越丰厚的企业级市场,华为怎么可能轻言放弃?

表面上看,在业绩相当出色的H3C股权上3COM胜了一局,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华为才是笑到最后的。在3COM公司2007财年13亿美元销售额中,H3C就贡献了其中的一半以及全部毛利。据赛迪顾问公司的统计,华为/H3C在2006年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上排名第一,销售额为79亿元。这一切说明,如果没有H3C,3COM其实两手空空。

尽管H3C这个生金蛋的母鸡现在还在3COM手中,但3COM明显面临着一个威胁:2008年9月,华为将不再受不竞争条款约束,可以自由地进入H3C的企业级数据通信设备市场。而H3C现有的数千名员工和管理团队绝大多数都来自华为,届时他们如果倒向华为,对3COM来说将是致命的。

可以说,3COM的生死存亡与H3C息息相关,而H3C又与华为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3COM直接或间接的与华为存在紧密的关联。美国政府出于所谓“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因不希望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来参与收购3COM,也许他们更希望一家美国公司,比如思科,能够成为收购的主角。但说到底,H3C始终是华为手中的一个筹码,贝恩资本恐怕就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与华为联手。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华为最终都将会是赢家。更多通信业专业信息请访问飞象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