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高明而道中庸 把握时机极为重要

(2014-05-09 17:17:50)
标签:

鹿鼎策划

王凤麟

阴盘遁甲

风水

文化

分类: 易学知识库

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

极高明而道中庸 <wbr>把握时机极为重要

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卦的《彖传》: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屈宜臼却奉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臼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避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臼的劝告,而屈宜臼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韩昭侯就去世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屈宜臼说的那句话: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

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

《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但是,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所以,《中庸》中才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说法。当司马牛向孔子讨教什么是的时候,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说,要想说出什么是,无异于在刀刃上行走,太艰难了。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