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心灵——王凤麟教授法术行走修炼纪实(之三)
(2011-03-22 23:25: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最近开班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月20日,行走第二天,全程35.3公里。早七点半准时出发,今天拨得头筹者为伟男——张晖鉴。
一、他还在走
二、打仗亲兄弟,行走夫妻伴
三、团队精神在闪光
最引人注目的一队人马迈着有力的步伐,喊着整齐的口号,脸上缩放着灿烂的笑容,象参加国庆阅兵的部队一样,雄纠纠气昂昂地走进了庄稼地,来到了师父的帅账前,向师父报到,师父终于盼回了大家,满意地笑了。
四、他是今天画圆的最后一笔
又一名队员出现了,象是在走,又象是在挪,似动非动,慢慢地一点点向宿营地靠近。终于看清楚了,他就是全队期盼的最后一名队员宋XX,他终于到来了,队友们的掌声响起来了。
他进入营地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半,从早七点半出发到现在正好是十二个小时,遁甲队在大山上留下了一条曲线,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完美的圆,这个圆代表今天的行走圆满完成,晚上队员将完成从身体到心灵的修炼,
追求完美,追求圆满,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梦想。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十五的月儿十六圆,今天就是十六,深远夜空中朦胧的月亮正圆。她就这样由满月到月牙儿,再由月牙儿到满月,转换着一个又一个轮回,体验着一轮又一轮的生与死、死与生,永无止歇……
五、八亩地·薛大哥·姜糖水
八亩地村是仅有三百口人左右的小村,四周有大山,大山却无名。今天就宿营在村头一片收获后玉米地里,在地块中间恰好有一条三米左右宽的翻过的地,从这头一直通到那头,否则的话还真不好对付这高低不平的空地,后勤从老乡薛大哥家借了两把锨,队员们咬牙忍着痛与累,一个个鲜艳的账蓬象蘑菇一样长了出来,十分好看。一名女队员实在太累,一到营地就先钻进了后勤提前扎好的一个账蓬,美美地先睡一觉再说。
因为天气比较寒,后勤请求薛大哥家给烧一大锅姜糖水。大家喝着热气腾腾地姜糖水,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各条经络,感觉到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空间使用效果则不同的道理。
师父常说,“世上本无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这句话哲理深奥,耐人寻味。
六、鬼谷子是“最佳策划人”
行走到场4.6公里时,鬼谷庐在对面山上,风景绝世,清修圣地。主人鬼谷子培养出了四个最为著名的弟子,文有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安天下,武有孙膑庞涓疆场对弈定乾坤。
有一个鬼谷子测试徒弟机智与应变能力的传说。他坐在屋里,对徒弟庞涓、孙膑说:“谁能让我从屋里到屋外,谁就及格。”
庞涓连试三次均未奏效。轮到孙膑:“师父,我不行。”鬼谷子有些奇怪,孙膑说:“您老人家能知五百年过去、五百年未来,我怎么骗得了您?”,鬼谷子听罢,有些飘漂然。孙膑接着说:“要是您老人家在屋外,我倒有办法把您骗进来。因为外面的事是有天数的,您可以算出来;而屋里的事,是没有天数的,您出去了就算不出来了”,鬼谷子不信邪,让人把自己连人带椅子抬到外面。孙膑见师父出来,大笑说:“师父您出来了,我及格!”可见,孙膑之智胜于庞涓。 随后演绎的孙庞斗智等活剧充分证明此结论。
鬼谷子的另两个弟子苏秦主合纵,张仪倡连横,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数风流人物看当年,俱化作云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谁是导演,谁是演员,谁又是看客?
七、老子哪去了
队员们行走到云梦仙境璃琉庙处,见“老子骑牛”像,有三条道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人家就这样日夜骑在牛背上,微笑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年老子西去,守关人尹喜索书,老子书毕,飘然而去,将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经》留传于世,指导人们演绎出了多少故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卧于榻。张口示之,问“知否”,答“NO”。老子曰,牙硬而先亡,舌软而存久。
老子东来去向西,祥云紫气三万里。留下经书世人悟,道法自然简而奇。
手杖锥地的“嗒嗒”声,敲击着青山,清脆悦耳,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此处青石岭一路下山,顺势而走。队员们在不断地上山、下山、下山、上山……他们要一直走向自己心中的乐园。
夜风起,风儿吹进了他们的梦中,甜蜜的鼾声此起彼伏,在八亩地的村头回荡。
八、我曾经来过
哥们身体棒,累得也够呛。不睡露天地,开车找热炕。
一对好姐妹,不怕苦和累。坚持一天半,上班回单位。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