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欧洲十国行第四天,游览荷兰国家博物广场。进入德国看科隆大教堂。
我们头天晚上下榻的地方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郊外的一个叫“宰斯特”的旅游小镇,周边特别漂亮。可惜因为到的晚没能参观到附近更多的景色。一大早的我赶紧忙完其他事情,先到酒店外面转转看,却因天还是黑的,看不清周边的更多景色。家里的妻子为我们这次欧洲行费劲心思,精心制作了美文相册发到大家群里,好评如潮。我知道看一个美文相册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要制作好一个相册却要花费不少的精力,不是简单地将照片套进固定的模式里面便罢了,而是要先精心挑选照片,主要从我的微信照片中挑,然后再从其他另外几个姐妹微信图片中凑一些。因为我自己的照片需要别人提供,而这些人一般当天忙于自己的其他事情都没有按时提供出来,所以我在发微信时尽量多发以供妻子挑选时余地大些,
做美文相册都要提供相似游记那样的文字说明,而要做好还要查阅大量资料什么的,写进去然后再往下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没几个小时的时间还真做不出来,相册做成后保存在自己的相册空间里,可以经常翻看,回想到过的地方。
出去转了会便返回酒店吃早餐,然后出发前往阿姆斯特丹。荷兰是西欧国家中一个非常发达,非常富裕的国家,荷兰地势虽然低洼,成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平均海拔仅3米多点,许多地方如果不是筑堤坝的话海水随时可以直接倒灌进来,所以荷兰又是围海造地最多的国家,能从海滩里面向大海要地成功的就只有荷兰这个国家了,且荷兰现代农业发达,特别是畜牧业中的乳制品业,我们国家早年便从荷兰引进了大量的荷兰优质奶牛,改善了我国的奶牛产奶状况。当然荷兰出名的还有郁金香,好看的还有传统风车。出发不久便后看到路两旁的田野里绿草成荫,农田很多,规划很好。荷兰的农业成为欧洲国家的榜样。
一个多小时后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丹市内。
大巴车在可以停车的地方停下,大家跟着导游往里面走。阿姆斯特丹市内多内河航道,但整个国家海拔低平缓,所以河水也运行平缓,城市与河水基本平行,航运方便,但污水的排放是个大问题,因为河水流动慢,所以河水看上去并不怎么清澈,但两岸边的风景却非常美。我们来到国家博物馆广场前,大家都急着要找厕所,找到几个地方,当地人都说“NO!”要到11点后才开门让其他人员使用。欧洲城市许多地方都有个很糟糕的事情,就是几乎少有公共厕所,一些提供上厕所的地方大都是要收费的,一般为0.5——1.0欧元之间,这一点比起中国来要差许多。公共厕所少,游人极不方便,大家可能会问:难道当地人不上厕所吗?这在世界上都是共同的需求呀?但没有办法,鬼知道欧洲人是怎样处理城市里面外来游人这方面需求的。
没有办法找到厕所,大家都只好忍着,广场四周也没有什么更多可看的地方,我到是一个人转的更远些,但也就那么回事。许多友友都想到荷兰有名的红灯区看一看,或者去欣赏大风车的地方看看风车景。但因为行程没有安排,导游也不会带大家去。看时间差不多了,导游带大家来到一家珠宝店,那里面有免费的卫生间,珠宝店还聘请了华人讲解员,极力推销珠宝类产品和手表之类的东西,还是有个别友友买了些,但大多都是看看而已。这样就算游览了一个国家荷兰。所以贪心17天游10个国家,就是这样的游览法,否则时间根本不够跑完10个国家的。
从阿姆斯特丹市内出来,又来到了头天下午吃饭的地方吃中午饭。吃完后出发前往下一个城市——德国的法兰克福。车上导游征求大家的意见,因为要路过德国有名的城市科隆,那里有个被称之为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科隆大教堂。该教堂出名的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玻璃窗花。欧洲几百年前就发明了玻璃制品,在玻璃制品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并保留下来几百年的时间,不能不是个奇迹。且科隆大教堂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不过是从开始建造时算起来的,因为他陆续建造了600多年,这不能不是另外一个奇迹——建造时间最长的奇迹。据说科隆大教堂所在的科隆市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盟军炮火和飞机轰炸成一片废墟,但唯独科隆大教堂却基本保持完好没有被炸毁,是因为教堂做为一个座标,盟军没有进行更多的破坏轰炸,不过没被炸毁,那几百年前保留下来的玻璃窗花总归被震坏了吧?这点得肯定和表扬当时的德国人民和有关组织,在获知盟军开始轰炸德国本土后,组织了有关专业人员,将教堂里面所有的窗花一块一块地事先取了下来放到可靠的地方保存起来,战后又组织人员一块一块地拼装了上去,值得钦佩的不管是取窗花玻璃还是安装回去时,竟然没有被损坏一块,都能地完整地安装回去,这就是只有德国人能做到的奇迹了。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德国人做事历来严谨的作风,人们都习惯性地称呼德国人的这种精神为“工匠精神”。
在这里百度一下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导游做了大量的介绍后,告诉大家要去参观的话属于增加的自费项目,每人30欧元的费用。我因为是坐在后排位置上,几个亲戚坐在前面位置,他们决定不去,而还是决定要去看看,交纳了30欧元的费用。
进入德国后移动信号强了许多,欧洲国家也是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网络信号差别很大,一是手机网络信号普及程度不一,有的国家甚至还在大量使用3G的信号源,4G的信号覆盖面不广泛;二是通讯状况老化,更新慢,导致信号极不稳定,这些都是远差于我国的地方。但进入德国的信号比较强,从大使馆发给中国各位游客的旅游提示和信息上便可以看得出,进入德国后发微信在速度上要比荷兰、法国都快很多。来到一个服务区休息,导游提示这个服务区上卫生间是要另外付费的。也没告诉大家是多少钱。于是大家都心里没底气便下车,我采取野外放水浇农家肥的方式。结果大姐夫专门过来告诉我说上卫生间要3欧元一个。我说:你别搞错了吧?一般不会超过1欧元,一般多是0.5欧元。他说你要不信自己去看看。我虽然刚才在野地里方便过,但忽然肚子疼起来,因为口袋里有头天上法国超市找回来的零钱,便一个人往服务区有卫生间的房间走去,心想就是3欧元我也看看是什么样的卫生间竟然要如此多的钱。但因为前面的友友看要出钱大多忍住没上,男人大都往野地里面去方便了。我一个人看到进卫生间的标志,走到门前却又不知道怎么进去。这时刚好有位德国大货车司机也要进卫生间,看他进去往投币机里面投了硬币,又没有注意是投多少钱的硬币。我灵机一动,叫了声“哈罗,W,NO”,比比手势,表示我不会操作。拿出一把硬币在手中递给他,他看看我笑笑,从我手里面取走一枚一欧元的硬币,投进里面,不一会打印出来一小纸条,上面有0.5欧元的字样,我学着对方将纸条的条形码对着识别处,象旅游景区一样设置的旋转拦杆便可以推动让人进去了。我进到卫生间里面一看,哇,好干净,好现代化的卫生间呀!使用净手的水龙头有多外按键,估计是分别出热水、清洗液和烘干的,马桶是坐式的,哦,对了,在欧洲几乎没有蹲式的便坑。马桶盖上有多个按键什么的,里面的设置非常人性化,挂东西摆手机的地方都有,当然卫生纸之类更是有两种,不过没有象我们国内传统的垃圾桶里面放个塑料袋,便于清理。而是用完手纸直接丢入马桶内让水冲走
。我估计里面有空气清新设备,空气非常清爽。我解好手起来,想伸手去盖上马桶盖时,却看到马桶上面一个电动化的擦洗设备自动转动起来,将人坐过的马桶外沿擦洗了一遍后再收缩了回去。
我这还是第一次使用如此先进的电动马桶,觉得挺新鲜的。就象2001年到新马泰考察天然橡胶产业时,第一次蹲自动冲洗的马桶觉得挺新鲜一样。但我听说在日本已经完全普及了卫生间里面自动化冲洗马桶的过程。
我在卫间里面认真观察并拍下照片,耽搁了些时间还没出来,我大姐夫在门外叫道:三姨夫,大家都在车在等你呢!我赶紧往外跑。看到卫生间门口一位黑人妇女在卫生间门前冲我笑笑,那是负责再清理卫生间和监督来人是否交费的清洁女工。
我来到车上冲大家笑着说:上卫生间不是3欧元呀,但为什么我丢进去一欧元,打印出来的纸条上面只表示交了0.5欧元呢?这时导游接过话说:那0.5欧元的纸条是可以在超市购物时当作优惠卷使用的,出门无效!原来如此,聪明的德国人
。在车上我赶紧将本次上卫生间的经过用微信的方式发了出去,引得大家哈哈一笑,但也领教了什么是现代化卫生间。2005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时也同样遇到不少上卫生间收费的地方,要么是门前守着个人端着个盘子,你往里面付钱。要么就是无人但在门前一个明显的位置上放着一个盘子,里面会有些零钱,你往那里面放钱就行。如今14年以后,是用这样方式管理卫生间了,别人还是在发展的。在欧洲因为人工费用特别昂贵,请人工代价太高,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能使用机器的地方决不用人工,机器替代人工成为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
进入科隆市,导游将不自费参观科隆大教堂的6位友友安排跟随司机到郊外一个地方休息等待大家,其余的人来到科隆大教堂前参观。这科隆市是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城市。科隆市是德国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00.7万。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科隆大教堂就在科隆市内,来到教堂前时,看到有许多的游客,主要是其他国家或者是德国本国的游人。大教堂看起来非常有气势,参观游览的游人也特别多,人气旺盛,但整个教堂看上有点乌黑中泛着金光,的确气度不凡。在教堂外拍照时,我看到有一家但并不是欧洲人种,有点象阿拉伯或者是南亚地区的人在拍照,他们怎么自拍都觉得无法将一家人拍好,看我在看着他们笑,便对着我走过来递给我手机,意思是请我给他们拍全家合影照,我非常乐意地接过手机,指导他们站好位置,拍下好几张照片,然后说“OK”。他们接过手机看看里面的照片很满意地对我说:上扣友!上扣友!我笑笑说:NO,NO!这时其中一位男孩对着我一直在说着什么要我回答,我一下子感到手无足次,不知道怎么回答。一旁我们一起的两位昆明的美女友友其中的一位对我说:他在问你什么地方的人?我于是赶紧回答“chinas”。其实我的回答不准确,不应该带“S”,带了“S”意思是中国来的。但当时一急本就英文极差的我,更是没有想好合适的回复语言,只是觉得那一家人太可爱啦,特别是那男孩。当时有好几位友友在一旁看着笑,就是不会抓拍我帮助对方的那些镜头,非常可惜。这时到是挺想如果是自己LP也在一起时她准会及时抓拍到这些有趣的珍贵镜头的。
进到科隆大教堂内,立即被教堂的宏伟建筑所吸引,特别注意了教堂高墙上那一扇扇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玻璃窗花,那上面绘制有许多精美绝伦的图案,里面讲述着许多当年的故事。欧洲在几百年前便发明了玻璃制作工艺,而教堂是他们认为最神圣的地方,因此最好的建筑师,最好的工艺制作师都会参与教堂的建设,精美的玻璃绘画一块块地放在教堂窗户里面,如果弄坏一块,后人都无法弥补上去,要知道该教堂有800多年历史,而前后用了600多年才建好完工,这花费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呀!尽管是教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场地,但那毕竟是人类建筑智慧的结晶,难怪盟军不管怎么轰炸,都不直接轰炸教堂这个点,而德国人知道一旦发生战争,教堂肯定难免会受到破坏,千方百计进行了事先的保护,让这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得以完好保存下来,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壮举。
当然科隆教堂里面有
许多历史和故事,但我们这些人都看不懂只是看热闹的人,仅看看科隆教堂的外观和里面精美的墙上画和里面各种保留下来的雕像也就感到足够震撼了,心想这30欧元也是挺值得的。在我的印象中好象2005年时到过该地,但因为没有找到当年相机拍摄保留下来的照片,完全凭印象也无法回忆起来。
出了科隆市直奔前面的法兰克福,于晚上8:25分到达法兰克福市郊外的一个叫“假日酒店”的地方,该酒店就在高速公路边上,机场离该酒店也不远,自行解决,好在酒店里面提供了烧水壶,吃国内带来的方便面,然后是抓紧时间发微信,记日记。共发了33组微信,也就近300张照片出去。发好后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10:30分,北京时间已经是凌晨4:30分了。这次出来除自己购买了符合欧洲使用的插头外,还自己带了个小插板,几样电器都能保证充电。主要是给手机和充电保两样东西充电。但发现一个特别不习惯的事情,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欧洲许多酒店里面的洗漱间里面是没有滴漏的,如果不小心的话水漏到地上出不去,那会给自己洗漱造成麻烦不说,酒店知道后还会处罚。我就想不通的是:那么发达的国家,酒店洗漱间里安装个滴漏有什么困难的。来时我以国内的酒店为想象,还专门多带了包卫生纸在包里背着,结果人家酒店里面任何可以用卫生间的地方都保证有用不完的纸。就是安装个滴漏有那么难吗?还有多配个电烧水壶会怎么样?按导游说的“欧洲人就是那么一根筋”,看来是对的。不过好象情况还是有所转变,我们全部在欧洲的时间里所住的酒店,已经大部分配备有电烧水壶,还是有少部分洗漱间里面安装滴漏了。
早上起来看到酒店旁边就有一家中餐馆

清晨的小镇道路上还是比较清静



早餐后离开小镇前往阿姆斯特丹


荷兰的草地都特别绿茵,看上去就非常抢眼

已经开始去上班的路上,看到许多骑自行车的人


其实道路上也是车辆非常多,且欧洲人开车都要求白天也开着车灯


风景优美的荷兰田野
不知是欧洲交通规则上还是人们习惯上白天和夜晚都开亮灯开车

几乎都是两厢车




有轨电车在欧洲许多国家都非常普遍

进入阿姆斯特丹下车后大家跟随导游前往博物广场方向
对面便是博物广场的入口处

经过这个门洞到达广场附近


广场上已经有不少游人在游玩

看到这个标志大家纷纷往下面走去

广场下面是个很大的停车场地

到达卫生间处却是门前一把锁锁住的,向一旁的工作人员寻问回答说要到11点以后才开放,大家只能耐着





这张照片拍的很匆忙,是因为我发现当地人都没有进入草地里面的,要大家赶紧出来,拍照时也没更多摆设



广场旁边是博物馆,进去要另外购买门票,15欧元,所以几乎没有友友进去












上车后离开阿姆斯特丹,算是到过荷兰一游了
我赶紧用自拍的方式与他们几位孩子合影
不可否认这些是世界级的艺术瑰宝
教堂外四周


德国女孩个子高挑长相美丽
那是科隆火车站

二战时科隆被轰炸后情况

但对面的教堂仍然保存基本完好


友友“小小的一片云”
这是什么意思?


附近商店里面出售的新秀丽品牌的箱子,469欧元折合人民币4000元左右一个,那么贵的东西质量肯定不错,外观也精美


其他背包价格同样不菲

这个要5000多人民币

店里工作人员忙里偷闲在外面抽烟

中间那位穿着白衣服的是我们的地接导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