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行丰沙里(1)——细细品味在民间

(2011-03-23 07:25:09)
标签:

游记

    老挝的丰沙里省,位居老挝的北部山区,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也是个非常特别和比较贫困的地区。以盛产茶叶为主,古老的茶树遍布在该地区,据传中国古代云南的十大茶山,就有两个分布在丰沙里一带。因为多山和比较寒冷,粮食产量很低。同时他还是中国南方茶马古道经过的马帮集散地之一,所以在丰沙里省城内多华人。中国经云南勐腊曼庄通往丰沙里的公路,还是当年中国援越抗美著名的胡志明小道。

     我1991年调动工作到勐腊尚勇的曼庄,离丰沙里就很近了。1994年5月,才购买了摩托车的我,相约了其他五位伙伴,驾驶着6辆摩托车进入老挝前往丰沙里游玩。当时中老双方对口岸的管理并没有放开,也管的不那么严,边防检查站的一纸便条就可以到达老挝的丰沙里,可我们一下6辆摩托车进入老挝,在当时可是新鲜事。为了方便我们,曼庄边防站的领导还安排了一名警官随行,但到了老挝口岸帕卡要入关时,对方感到是一个难题:这在之前的老挝可是没有过的事情。老挝口岸的警官,不停地用电台向他们的省公安厅,估计还请示到了国家有关部门,从早上十点多一直呆到下午三点才通知可以放行。据我分析老挝方当年就还没有允许过中国车辆在他们境内自由行动,但又碍于中方边检站已经放行的面子,最后还是放行让我们人车一起进入老挝,也算是开启了中国机动车辆首次自驾进入老挝的先例吧。

    从那以后,我又再去过丰沙里省两次。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的“五一”劳动节,写有博文“行走在绿色山水间”。

    今年3月19日我再次动了去丰沙里的念头。主要还是因为女儿大学毕业实习难得在家里这么长时间,加上08年那次去人多车多,当天便返回了家里,显得匆匆忙忙,这次准备在那里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返回。因为我们都办有边民出入境证,出去还是挺方便的,只要在曼庄边境口岸武警处办理一下出境手续,到老挝方再办理一下入境的有关手续就可以了。现在从中方到老挝丰沙里全段路已经都硬化了,道路虽然窄了些,但因为过往车辆并不多,从我们本地勐腊到丰沙里省会单边距离为 120 公里左右,几天前勐腊和丰沙里一带都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道路显得干净清爽,森林植被满目清山翠绿,令人爽心阅目。一路上无论进入或出入丰沙里的车辆不多,说明外界同丰沙里的交往有限,毕竟该地的知名度和区位优势无法同象老挝的郎勃拉邦和会晒、万荣等旅游城市相比。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人去的越少的地方可探寻和神迷的东西就越多。

   一路上,我发现森林植被被砍伐的情况比2008年要厉害,而路边民居的住房环境的变化却并不大,老挝段的道路因缺少维护比前些年差了些。120公里左右路程,除去在两国口岸办理出关手续的时间,我们到达丰沙里省会时也就中午1点多,当地时间为12点多。我们仍然到了08年去时吃过华人开的“中老白饭馆”就餐,看到丰沙里城周围好象变化不大,从餐饮业的萧条上就看得出来。上次去丰沙里时就想走的更远些,但没有去成。据说往丰沙里前行20公里是老挝有名的南乌江的上游,在此乘船可以前往老挝的乌努母赛省,然后再前往万象等其他地方。我们打听了一下道路情况,决定吃了中午饭后便驱车去看看。

    1994年我去丰沙里游玩时,在丰沙里省公安厅长家聊天时,对方说20公里外的江边鱼很多,吃鱼很方便,但路太难走。在中国的河流里原生态的河鱼是很难寻踪迹了。如今已经过去17年了,道路会怎么样?河里真的鱼多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心,我们三辆轿车前往江边开去。道路状况还算可以,但平整度差,车速无法提起来,时不时还听到车辆底盘的擦底声,尽管有些心疼,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丰沙里城地处海拔1400米的地方,整个城市依山而建,中式,西式和当地民族式样的建筑群分布在城里的各个角落,从远处眺望,虽然不怎么豪华,还是很有特色的。我们从城里出来一直顺山往下走,从海拔1400多米下到400多米的地方,在一个并不是很宽阔的江边停了下来,刚好20公里。气温也从出来时的16度上升至26度左右,温差也比较大。当地人把这个码头称之为“萨哈”,其实是老挝的一个小镇,行政级别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但绝对无法同中国的乡镇相比,镇内人口估计在1000人左右。由于地形的原因,房屋盖的都很拥挤,也比较简陋,但仔细一看,有很多是华人的住宅。而这码头的主要功能不是用于对外水上通道,而主要是生产细沙,用于建筑房屋之用。江水并不宽阔,码头处是个大回水湾,洪水可以将许多沙子沉淀下来,成为一个天然过滤筛,当地人把细沙连同水一起抽入岸边的竹围子内,水滤走后就是可以使用的河沙了。丰沙里城地势高,缺水厉害,建筑用的沙子当然要从远处运来,运输成本也就提高了,但因为独家经营,码头边上的人靠着卖沙过日子,反而比城里许多人有钱。

    小镇座落在南乌江的岸边,地势比较窄小,当地住户房间之间的距离也就挨得很近,大多是木板房,防火措施几乎没有,卫生条件也很一般,也没有什么如公共厕所,体育设施,供来人休息的场所等,码头边上的空地算是大家活动的场所吧。已经用上了自来水和电,各家门前种几棵水果树,养有不少家畜如鸡鸭猪狗之类,但基本没有用于种植蔬菜的土地,吃菜许多时候还要从我们中国的勐腊拉去,老挝人在勤劳方面永远都无法同我们中国人相比,过悠然自得的生活,虚荣心,进取心都不强。不过小镇集中在一起感到人气还是比较旺盛的,至于想象里河中鱼多的事情也已经变得很遥远了,让我们计划买河鱼来享用的事情泡了汤。仔细观察小镇上人们使用的是中国产的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家家户户做点小生意,男劳力主要还是在河边抽沙,以及当船工,运送部分乘船到其他地方的人员,据说沿河上方还有五个自然村落,都是靠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老挝人同中国人的生活生存及发展方式极不相同,他们本着够吃就行,不需要更多的财富来显示生活的富裕程度,想好上加好的话就不要在当地居住。我分析如果一家人在那里吃住同大家反差太大的话,也会造成孤立不合群的。

    我们在小镇里转悠着。当地人对我们都很友好,相互打着招呼,我说一声:“沙拜里”,对方会双手合一回敬一声“沙拜里”,特别是孩子们更是高兴,围着我们转。LP和我用相机和DV给他们拍了很多,还在一家中国湖南人开的商店里坐着聊天,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治安很好,钱物可以随意摆放,邻里之间也没有什么争吵,比较清静。湖南人在老挝做生意的人是很多的,象这样偏避的地方都有湖南人,做的生意都是从中国进货,百货和小五金之类,兼顾收购一些土特产,日子过的也蛮悠哉的。在镇上我们还看到很多家房门前都挂有中文的对联,孩子们许多都会讲中文,说明华人住户比较多,做生意是华人的强项。

   返回时我们到一个叫“西水永一”的生产基地停下来,同基地上一个姓王的技术员聊了聊。因为这个公司基地的名称很特别,且同西双版州商务局有联系,从事的是替代种植的项目,主要是种植天然橡胶。种橡胶是我们的老本行,我饶有兴趣地下车去看了看。开始我以为是个日本人来搞的项目,因为公司名字听读起来都象日本人开的,结果经了解是中国山东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公司,“西水”是山东一个农村村名,“永一 ”是公司名字也是老板的名字, 利用中国政府同老挝政府达成的替代种植项目在那里租赁5000公顷种植橡胶,能在遥远的山东到老挝来投资,况且投资还不小,想想也真有本事,这同国际上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开发欲望有直接联系。我看看海拔仪上的标注,此处只有500多米的海拔,还是可以种植橡胶的。

    待我们返回丰沙里城时已经下午6点多钟,在一个中国人承包的叫做“丰沙里宾馆”的地方住下后,开始找吃的地方,但转了一圈,就是没有找到,最后只好又回到中午吃饭的地方吃晚饭。晚饭是我买的单,一结账,这顿饭吃了18万元,听着怪吓人的。晚上住进宾馆,发现宾馆设施已经相当陈旧,当晚气温已经降到12度左右,想到外面走走,感受一下丰沙里的夜生活。因为同样是在老挝,其郎勃拉邦和万荣等地,因为是旅游地区,夜晚却是很热闹的。但我们却发现夜晚的丰沙里城很快就寂静下来了,没有什么夜生活,还是个比较保守,旅游业不旺盛的地方,加上丰沙里这个地方潮气大,感到被褥很潮,人睡在上面不舒服,热水器也比较破旧,烧出的水只有一点点温度,大家只好随便洗漱一下后将旧着睡下。

 

           http://s1/bmiddle/4caae753x9f1116b1ad20&690

                 从中国曼庄省级口岸出境的道路已经很好了

           http://s2/bmiddle/4caae753x9f1116df6a91&690

                          这是1992年中老边界堪界确定后新立的界碑

              http://s5/bmiddle/4caae753x9f11170d4884&690

                                    在老挝的帕卡边防检查站

              http://s9/bmiddle/4caae753x9f11173b08f8&690

                       过关的人都要采取下车步行的方式过关

              http://s12/bmiddle/4caae753x9f111787458b&690

                             还比较贫穷的老挝村落

              http://s10/bmiddle/4caae753x9f1117c444c9&690

                   丰沙里一带盛产茶叶,几乎家家门前都在晒茶

              http://s13/bmiddle/4caae753x9f1117f2157c&690

                                      远眺丰沙里省城

              http://s15/bmiddle/4caae753x9f11182f24be&690
                             用原始的手工方式揉制茶叶


              http://s15/bmiddle/4caae753x9f11185ce9ee&690

                            丰沙里城内一家居民的房内景

              http://s13/bmiddle/4caae753x9f11188abecc&690

                                 也有盖的很洋气的住房

              http://s10/bmiddle/4caae753x9f1118b887f9&690

                                  傍晚时分的丰沙里城

              http://s4/bmiddle/4caae753x9f111904d003&690

                  象这样人工拉锯木料的情景在国内已经很少见到

              http://s6/bmiddle/4caae753x9f0b33cc1765&690

                                 前往江边的道路很一般

              http://s3/bmiddle/4caae753x9f0b34187b52&690

                                      中途大家休息一下

              http://s15/bmiddle/4caae753x9f0b345570ae&690

                             江边小镇上悠闲好斗的公鸡

              http://s10/bmiddle/4caae753x9f0b34928d09&690

                             江边小镇居民赖以生计的河沙

              http://s14/bmiddle/4caae753x9f0b34cf7d8d&690

                                悠闲的江边小镇的居民

              http://s9/bmiddle/4caae753x9f0b350c8828&690

                     比不得中国的小孩玩具多,抓住鸡来斗自娱

              http://s5/bmiddle/4caae753x9f0b3558e254&690

                                 看到我拍照,这孩子多开心

              http://s12/bmiddle/4caae753x9f0b35a536eb&690

          用这种方法种点小葱做佐料,这在中国的内地是很少见到的种植方法

              http://s5/bmiddle/4caae753x9f0b35e23c24&690

                   华人无处不在,见到门前对联就知道是华人居住的

              http://s12/bmiddle/4caae753x9f0b361f41ab&690

                               进入江边的道路是很陡的

 

http://s6/bmiddle/4caae753x9f11629b93a5&690                这家山东来建设的橡胶基地名字就是象日本人开的公司

http://s3/bmiddle/4caae753x9f1162e7eaf2&690                          这位湖南人来这开商店已经多年了

http://s15/bmiddle/4caae753x9f116324d84e&690                           孩子们很高兴有人给她们拍照

http://s4/bmiddle/4caae753x9f116352a713&690                 在山顶的丰沙里城还要穿外衣,这时热的赶紧脱外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