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空的时候会到国内一两个门户网站上看看他们关于投资的报道和对一些专家/基金经理的采访,这些报道对我而言具有的更多的是娱乐价值。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两篇说真话的文章,但是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来读一读美国两个财经记者的自白,看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Patrick
Regnier
曾是晨星的基金分析师,采访过数以百计的基金经理,研读过的基金季报年报更多,后来他成了Money杂志的一个财经记者,在2000年的一期Money杂志上他写道:
“我对基金和基金经理的了解越多,就越觉得我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一个基金经理成功了而另一个基金经理失败了┈┈我所知道的每一个金融杂志──金钱、财富、聪明的金钱、福布斯,还有无数其他的报纸杂志,都令人沮丧地低估了一些基金经理,高估了另一些基金经理,这些封面光鲜的杂志五年前对他们喜欢的基金的报道现在无异于这些濒于死亡的基金的悼词。最终,我得到了两个简单而重要的教训:1
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很聪明;2
聪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忘记去选择基金经理,采用跟踪市场的指数基金."
另一个金融记者在"财富"杂志里写道:
"我被告知在个人理财报道中我们的建议只要是合乎逻辑的就可以了,对错并不重要.你被要求写出最多的能够导致投资决定的文章,文章是代替智慧的公式.我们推荐基金的公式是:根据过去的回报做一些过滤,然后加上一点新潮的东西:高科技,没科技,都没关系."
这个记者还承认自己知道基金过去的表现是不能用来预测未来回报的,她甚至还承认自己和同事们买的都是低费用的指数基金.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
Patrick
Regnier虽然明知道指数基金更有优势,却还承认自己只有25%的资金在指数基金里,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指数基金太无趣了".换句话说,虽然这
位记者明明知道无法预知谁是优秀的基金经理,还是认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可以与大量事实证据相悖地有朝一日变成现实.了解大量投资知识的专业记者尚
且如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趣的指数基金更难接受了.曾经有网友抱怨广发小盘的重仓股没有一个是小盘股,我跟他说主动式基金的风格漂移是司空见惯的事
情,指数基金没有这个问题,可是他说"我喜欢主动式基金",人家对你不好,你还要这样单相思,那我无话可说.
其实投资于指数基金象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勤劳聪明这些成功秘诀在这里都不管用,专业人才战胜不了业余爱好者,而这些事实都是难以被人接受的,下一篇文章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虽然基金经理大多是非常聪明的,但是聪明是远远不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