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草药的现代化

(2007-05-05 04:11:24)
标签:

中医

中药

奎宁

紫衫醇

青蒿素

疟疾

癌症

           中国有中医,希腊也有希医,文明古国都有自己民族的医药,虽然西方的四体液说和中医的阴阳八卦在今天看来都荒诞不经,利用草药倒是普遍共有的合理特征,而且由此确实诞生了一批非常有效的药物。
           这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奎宁和紫醇。奎宁是存在于金鸡纳树皮中的一种生物碱,早在17世纪就已经被南美土著应用于治疗疟疾,后来由法国传教士传回欧洲,在那个时候制药业还处于原始阶段,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测试,奎宁也逐渐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时的奎宁只能靠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因为树皮中含多种物质,分离纯化是必要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又是不现实的。纯化的目的一方面是避免人服入不必要的甚至可能有毒的未知物质,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控制用量,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集的(甚至包括不同部位)树皮的奎宁含量往往是不同的。1944年奎宁由哈佛大学的有机合成鼻祖Woodward完成,人们从简单的化学原料就可以大量地生产纯净的奎宁了。
            奎宁有副作用,所以必须作为处方药,40年代以后制药公司逐渐发现奎宁的替代品,但是奎宁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由天然产物发展成为药物的例子。
           
紫杉醇的发展比奎宁更具现代制药业的特点。195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国家健康研究所的一个部门)委托农业部采集了超过三万种植物来筛选具有抗癌活性的植物,发现从15磅(13.5斤)生长于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红豆叶和树皮的提取物有抗癌活性(想想筛选三万种植物是怎样的概念)。经过分离提纯发现了紫醇。与奎宁不同的是,醇在自然界的含量极低,一颗十几米高的红豆杉大约需要200年的时间长成,但是这样一棵树的树皮中醇的含量还不足一克,治疗一个病人所需的药量需要六棵百年红豆杉树的树皮。这也是大多数天然产物的特点,即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低。显然,靠提取树皮这样的原始办法从时间上经济上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是不允许的,所以还是靠有机化学家利用全合成以及半合成(加工发酵产物或者便宜易得的天然产物)生产出了这个现在年销售额几十亿美元的救命药物。
           其实对人类来说,能够发现奎宁和
醇这样现成的药物实在是幸运,更多的时候是虽然从自然界获得了活性物质,但是毒性和可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使它们不能直接成为可以入口的药物,这就需要化学家生物学家药剂师毒理学家等各个门类的科学家通力合作,从这个化合物的千千万万个衍生物中寻找活性保持同时毒性降低又可以为人体吸收的那个明星分子,这其中当然有成功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数亿美元和多年时间打了水漂。
           从奎宁的例子看,古人对药物的经验是值得制药业发掘的,但是必须有选择地理性地发掘整理。中药经常自吹自擂的例子是青蒿素,这也是一种抗疟疾药,但是科学地看来,
青蒿素与奎宁醇一样,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经过现代医学实验而上市的药物,跟中医西医没有关系,况且青蒿素是从近两百个中医药方中筛选出来的唯一有效的药物,而且由于青蒿素在人体内的稳定性低,服用后很快就会失去药效,所以必须和其他抗疟疾药混合使用。到今天为止,中医也只有青蒿素这一个能够得到现代医学承认的药物。其他的中药有的搀入西药(如维C银翘片含扑热息痛),另外一些大都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也就是没有纯化过程而是单纯地提取一种或者多种药材,说不清药物作用的目标是什么,没有系统地研究多种植物提取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和相互作用,没有严格地统计毒性而是笼统地使用“君臣佐使”“以毒攻毒”之类的话语搪塞,在化学和毒理学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完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今天,这样的态度显然是对患者极不负责的。
            医学和药物作为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老祖宗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药方是难得的,但是墨守成规,认为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不能批评的,永远正确的甚至是将来也超越不了的,是没有道理也是不现实的。正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规律在国外国内都一样那样,科学和真理是没有国界也不分东西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的很多理论过去是医生对人体的朴素认识,现在已经是荒谬甚至可笑了(做手术开刀为什么怕割断血管神经而不怕割断经络?),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抛弃中医药的糟粕而取其精华,系统地分析中药里的某些药方,也许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甚至几个能够被开发成现代医学所承认的对全世界人类都有益的药物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