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
农历七月初三,冲鼠煞北,宜祈福,出行,订盟,婚娶,动土。
好日子。是日,新华通讯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成立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是为订盟。对于这一事件,有报道说,这标志着媒体和通讯领域的两大巨头正式联手进军搜索引擎市场。
是这样,的确是两大巨头,的确是联手,而且,是黄道吉日。
对于这样一个大事件,奇怪的是,互联网领域反应是相当的平静,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甚至有点波澜不惊的味道。笔者纳闷了一会,但细思量一下,也就明白了,之所以少人议论,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网民觉得这又是一次官样文章,形式主义瞎折腾,没啥新花样;其二,涉及官方背景的媒体巨头和通信巨擘,媒体也好,民间人士也好,少说为妙,免得一不小心被屏蔽或者被三俗了。
笔者下面要表达一下对于这个搜索订盟事件的一点看法,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太看好。
记性好的网民,应该还有点印象,2008的12月22日,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推出了号称多语种、多媒体、多站点的新闻搜索引擎产品“新华搜索”。据新华网官方介绍,“新华搜索”的建设和推出,是新华社和新华网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一系列举措之一;“新华搜索”的发展目标是充分依托新华社信息资源、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等整体优势,建设一个技术一流、功能一流、服务一流的大型综合搜索引擎。
理想远大,愿景美好,值得期待。这是笔者彼时看到这一新闻的想法,因为,百度也好,谷歌也罢,因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的确让很多网民失望,十分失望,所以,对于这个“三个一流”的搜索引擎,多少是有些期待的。可是,过去快两年的时间了,这个定位为“技术一流、功能一流、服务一流”的“三个一流”搜索引擎,好像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浪,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对于新华搜索,当时有所谓的专家认为,它的优势在于公信力。有关报道引用新华网技术总监陈宇的话:“重要的是,‘新华搜索’用技术分析加人工干预的手段对信息进行过滤,严格屏蔽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确保内容安全健康”;报道中还援引某知情者所言:某些搜索引擎对“有害信息与不良信息”的屏蔽上已经失去作为搜索引擎最基本的价值——公信力,因此,这将是新华搜索的发展契机。
现在看来,这些预期明显有些过于乐观了,仔细分析一下,笔者认为,可能也就是这所谓的公信力,所谓的“技术分析加人工干预的手段对信息进行过滤”,倒了网民的胃口,因为,现在网民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显然已经过了可以轻易被忽悠的阶段,你说你过滤式为了“确保内容安全健康”,网民还担心过滤关口过严,连孩子带脏水一起泼掉了呢,因为,对于带有官方字样的东东,现在的网民,警惕性很高,这也难怪,一直以来,大家都被官方数字、官方统计之类花样弄怕了,留下了这半信半疑的后遗症,甚至一定程度上,有着孩子气的逆反心理,你越是戴官帽子,我就越是不买账。
所以,对于新华社和中移动的联姻,笔者认为,如果要想做出点成绩出来,那么,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技术上要过得硬,这是作为应用工具的搜索引擎最为关键的要素,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了,用户体验好,自然而言就能够对用户产生粘性;第二,要淡化官方色彩,现在的网民,对于挂着官办字样的事情,往往兴致不高,这是客观事实,作为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新华搜索,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摒弃官办思维,多从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万万不可摆出一副官僚主义面孔,只有真正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赢得网民芳心;第三,要充分发挥中移动的平台优势,移动的优势是在无线网络领域,新华搜索和中移动牵手,布局无线搜索,应该早已在谋篇布局之中,既然和中移动联手了,那么就要充分的利用中移动的优势,扬优展长,实现1+1>2的双赢效果。
另,行文至此,刚刚看到一则消息,说新华网已低调购买guoso.cn及guoso.com.cn域名,有些失望,这域名也太老土了吧?和那个人民网的人民搜索goso.cn,一样的土气,土得掉渣,当然,也可以说它们很质朴。(陆建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