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钻石加工知识介绍——琢型

(2008-04-22 23:38:39)
标签:

钻石

杂谈

分类: 钻石

    要准确地说出钻石抛磨工艺源于何时何地是很难或几乎不可能的。从古代印度文献中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4世纪,人们就已认识钻石并将其视为宝石。1665年法国宝石商和旅行家jean baptiste tavernier访问印度时,就报道过抛磨了的钻石,他记述了印度人抛磨钻石以去除钻石晶面上的瑕疵。当瑕疵深埋在原石中,要去除就会带来太多的质量损失时,他们就在缺陷上方抛磨出许多小面。
可以说伴随着钻石切磨工艺的发展,钻石琢型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面就按出现的时间顺序,简略介绍一下钻石琢型的各种类型。

1.尖角琢型
尖角琢型(the point cut)是钻石的最早抛磨形状,出现于12-13世纪,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该型仅限于将八面体的8个晶面磨得光滑,是利用钻石本身的八面体磨光而成,磨削量很少,故又可称之为结晶体琢型。其抛磨的目的是改善对称性,获得明亮的钻石。(见图5-16)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10c1b_lit.jpg 

2.桌式琢型
该琢型出现于14世纪,是在尖角式基础上切去一顶角,成一四方台面,有时底部也切角成一小底面。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21G296.jpg 

(见图5-17)尖角式和桌式只能适用于晶形较为完整的钻石八面体单晶,对晶形不完整或聚形晶则无能为力。这种加工方法对宝石的磨削量很小,这也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3.玫瑰式琢型
玫瑰式琢型主要用于那些不完整的钻石晶体(如板块、尖角状和一些厚度较薄的碎片)的设计。其出现时间晚于桌式琢型,诞生于15-16世纪中叶,在18世纪达到鼎盛,近代用得越来越少。该琢型因其正面看上去形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故而得名。
玫瑰式琢型的主要特点是,上部由多个小面规则组成,下部仅有一个大而平的底面,看上去像个单锥体。这样的琢型,对于“火彩”和亮度都不利,但其优美的几何形状和适用性仍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有时仍可以见到这种琢型。
在玫瑰式琢型中,荷兰玫瑰式最为常见。这种琢型一般在上部中央有6个三角形翻面顶角相连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六边形周围有12个或18个小三角翻面环绕。除了荷兰玫瑰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玫瑰式琢型,在此用图列出了一部分常见的玫瑰式琢型。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41a522.jpg 

(见图5-18)这些琢型有的比较简单,用于小石;有的比较复杂,用于较大的原石。双玫瑰型是单玫瑰型的变型,它的底部与上部对称。历史上曾有两颗名钻:“佛罗伦萨人”(florentine’,137克拉)和“桑西”(sancy,55克拉)就是被琢磨成双玫瑰式琢型,这两颗钻石都来自印度。

4.单翻钻式琢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宝石光学性质的逐步认识,又设计制作出了新的刻面型款式。单翻钻式琢型(the single cut)出现于1 7世纪中叶,是桌式琢型向近代圆钻式琢型发展的过度琢型,它是4个角顶被磨掉的斜截的桌式琢型。(见图5-19)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521EO.jpg 

5.方钻式琢型
又称古垫式琢型,其特点是腰形酷似古代椅子的方垫,在翻光面的数量和排列构成上开始多样化,比较典型的是老矿工式琢型和巴西式琢型。此类琢型在1 8世纪达到盛期,当时风行于巴西、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英国伦敦等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在那里,大量早期的尖角式和桌式钻石被重新琢磨成方钻式琢型。(见图5-20)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625Q46.jpg 

6.近代圆钻式琢型
代表性的是老欧洲圆钻式琢型和英国圆钻式琢型,英国圆钻式琢型最早由英国珠宝商戴维杰弗逊设计的(1750年)。可惜的是当时正盛行方钻式和玫瑰式琢型,这种比较科学的圆钻式末被普遍接受,主要是圆钻式相对于方钻式和玫瑰式,在琢磨中损失的重量较大,当时人们尚未认识到钻石“火彩”和“灿光”的美学价值,只一味追求保存最大重量。直到19世纪中叶,近代圆钻式琢型才开始流行起来。近代圆钻式琢型与方钻式相比,其亭部底小面变小,台面到底小面的高度也略微减小,从而使钻石的亮度增强,“火彩”也增加。(见图5-21)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H21129.jpg 
7.现代圆钻式琢型
20世纪以来,随着钻石加工业的发展,在钻石琢型史上有重大影响意义的现代圆钻式琢型正式加工成型。它在1919年由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首创。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根据光学原理,经过计算提出,通过减小圆钻式琢型的冠角和亭角,可以增强亮度。在他以前的各种琢型设计中,冠角和亭角基本上是根据钻石原石八面体晶面夹角确定的。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设计的早期现代圆钻式琢型在美国被广泛采用,因此也被称为美国理想式琢型(american ideal cut)。

    自从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提出设计方案后,人们做了许多努力来改进它,进行了很多计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詹森等人设计的琢型(1926),其冠角和冠高都比较大,虽然“火彩”有所增强,但亮度损失太多,因而未被钻石工匠和珠宝商们普遍接受。1940年,w.f.爱普勒设计的琢型在欧洲受到广泛赞誉,很快风靡欧洲,所以也有人称该琢型为欧洲圆钻式琢型。1970年,在斯堪得纳维亚一些国家开始流行一种称为scan.d.n的标准圆钻式琢型,该琢型已成为目前钻石和宝石加工的常用琢型之一。
现代圆钻式琢型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即尽可能地表现出钻石的“火彩’’和亮度特点。至于保存尽可能多的质量,已退为次要考虑的方面。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现代圆钻式琢型的变化日益丰富,翻光面越来越多,而琢磨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2RU260.jpg 

图5-22中仅给出了几种比较著名的现代圆钻式琢型。当然,这些琢型一般只用于高质量的大块钻石。对于小颗粒钻石和彩色宝石则多采用标准圆钻式琢型和其他一些简单琢型。

花式琢型
花式琢型(fancy cut)是指非圆钻式琢型的任何现代钻石琢型。据估计,大约只有10%至20%的钻石原石加工成该琢型。这主要是由于最终抛磨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始的原石形态。另一个因素是花式琢型的生产成本较高,只有少数有经验的抛磨工匠能够制作,而且是一项极花费时间的工作,因此,生产商常常不愿生产这种琢型。
花式琢型的款式很多,根据各自的特点基本上分为两组:每组都要求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钻石原石。第一组为变形圆钻式琢型(见图5-23),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3042G38.jpg 

它由圆钻式琢型演变而来。这类琢型的刻面分布方式与圆钻式琢型相似,仅是腰围的轮廓不同而已。常见有椭圆形、橄榄形、梨形和心形等;第二组为阶梯形琢型,常见祖母绿型和正方形两种琢型。此外,阶梯形琢型还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楔形、菱形、三角形、梯形和风筝形等。(见图5—25)

http://www.wozuan.com/upimg/userup/0712/2H13201N17.jpg 

9.奇异式琢型
奇异式琢型主要表现设计师的创意,不受任何标准的约束。它可根据原石形态的多样化切割成动物、植物等一些奇特的形状,如马头、羊、鱼、十字架、月牙形、五角形、观音等。几乎每年对现有琢型都有一些改进型,或者出现一些新的琢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