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号的故事》

(2011-03-24 14:54:37)
标签:

三石

小小说

作家

出版

小说家

文化

分类: 三石文章

    这几天整理自己十年来的文章,无意中找到自己发表于1992年的小小说《小号的故事》,这篇小小说我自己也很喜欢,那时正是我创作高峰期。呵,快二十年了,今天再读,自己把自己都感动了。

 

《小号的故事》

 
(小小说)
 
作者/三 石 
 

   浩与老师断交有好几年了,尽管他是老师的关门弟子,尽管他是那么的尊敬老师。
   老师的小号吹得很是辉煌,据说过去在京城的大乐队中待过,还经常被安排有独奏节目。后来全家老小被下放到这个小城,但嘴上的号从未放下过。清晨的护城河边,常看见老师那卷曲蓬松的白发,听见那嘹亮的号声。
   老师很喜欢浩,觉得浩很有悟性。但老师教学很严,他认为要学号先得学会为人,音乐是个神圣的殿堂,不得有任何的功利杂念来亵渎。他还常说,号的艺术并不是用嘴吹,而是用心,否则,你不如去做个吹鼓手。
就这一点,浩觉得老师很是迂腐,浩有他自己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浩很潇洒地不辞而别,用自己的那把铮亮的小号,在小城的经济旋律中吹出了一点色彩,也渐渐地吹大了自己的钱包。
   人各有志,不得强求。老师叹了口气。
   小城的人都说数浩的号吹得好。
   当然,浩不吹那些什么维瓦欠第小号协奏曲;或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之类无用的玩意了;《卞拉永远OK》、《今夜你会不会来》那才是舞厅中最宠的曲子呢。每当浩看到舞男舞女们随着自己号中喷出的音符而狂舞的时候,总有一种无名的快感,成功的快感,谁说这不是艺术?
  后来他听说,老师已不大吹号,吹起来也有气无力了。用心去吹吧,浩觉得有点可笑。
   再后来,浩真的做了吹鼓手,还是很有名气的主儿。
   这小城原是个县,多年来一直欲改县建市,可上面讲别的都好只是殡葬改革没做好。于是乎,全县动员,上上下下掀起火葬的宣传和实施热潮。这下子,浩可赶上潮了,赶紧组织了一班人马,有小号有长号有圆号有鼓,还做了一套白制服,一派洋乐队的模样为人送葬。
   浩的乐队从“妈妈的吻”吹到“回娘家”;从“十五的月亮”吹到“粉红色的回忆”,颇有点联奏的味道,好不热闹。
   这不仅满足了死者家属的某些平衡心理,同时也满足了浩的钱袋。坐在车上从死者家中或是从医院,绕全城一周到城外火葬场这么一吹,前后个把小时,乐队每人就可得到二十元票子。当然,浩是队长,钱自然更多一些。有时,浩的乐队一天要吹好几家好几趟。
   浩的名声愈来愈大愈来愈响,请浩的人得排队才成。干脆,浩辞了自己的那份破工作,将全县的这种生意全包了。
   有人说,打浩做吹鼓手后,老师再也不吹号了。
   那日上午,浩如约来到医院侧院的停尸房前,只见院内围了好多的人,哭叫、吵闹、厮打声连成一片。原来,外地的那帮也专营此生意的洋乐队要抢此生意,浩的徒儿们正在与之作“殊死搏斗”。
   浩见状,显得十分镇静,他稳健地走上前去,拨开了人群。徒儿们见头儿来了,忙退后一步。
   只见浩缓缓地举起小号,深深地吸了口气,对着那帮外地的洋乐队,用力地吹了起来。
   一段“洪梅尔bE调协奏曲”的高深和技巧,羞得外地的“三脚猫”洋乐队无地自容,赶紧抱拳大喊“有眼不识泰山”,落荒而逃。
   浩鄙夷且傲慢地笑了笑,甩了甩号中的口水。
   突然,浩的身后响起了一号声,精湛、娴熟、出神入化同时凄厉忧伤,浩蓦地一惊。
   浩兜的回身望去,并没有人吹号,觉得很奇。但是他同时看见停尸房门前车上死者的那头卷曲蓬松的白发,浩全身一怔。
   浩磕绊地走上前去,拉开白被单,确是自己的老师,浩不由泪如雨下。
   一个闪耀的东西撞入了浩的眼帘,原来,老师的怀中紧紧地拥抱着一把小号,那伴随了老师一生的小号,一尘不染,阳光中小号辉煌。浩大惊。
   此刻,浩分明地听出,那被吹得凄厉忧伤的曲子,正是从老师怀抱中的这把小号里流淌出来的,是那曲《野蜂飞舞》。
   浩惊厥!
   “当”的一声,浩手中的号掉了下来……

 

发表于1992年《百花园》1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采访去
后一篇:生日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