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需要定力
三 石
在当前大家热议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纸质图书前途颇测的时候,其实是仅把图书当成都市精英读物来思考的。作为出版的从业人员,我们似乎已经淡忘中国庞大的农村市场,这个我们远没有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阅读需求的市场。在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寻书难、买书难的现象仍然严重,我们的出版工作者仍然有许多的工作没有做好做足,我们凭什么及有什么理由去预测纸质图书会迅速消亡呢?
本刊记者最近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在浙江嘉兴召开的全国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经验交流会收获颇丰。我们看到总署开拓农村图书市场的务实与高瞻远瞩,这是造福新一代农民兄弟,造福我们整个民族的事儿。在这次会上,我们接触到“小连锁”的营销概念与经营模式。这种农村出版物网点小连锁,是新华书店在连锁经营的基础上,由各市县新华书店联合吸引农村的个体书店及其它资本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小连锁实行统一店招和标识、统一计算机网络平台、统一商品的采购、物流配送和财务结算的“三统一”。同时,小连锁根据其所处位置、依附主体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又开拓了五种经营模式:即乡镇连锁、社区连锁、超市连锁、学校连锁以及其它连锁。从渠道的角度来看是渠道模式的创新,从发行网络角度来看,则是组织了一个常态的、科学化的畅通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提出各地要学习借鉴浙江小连锁的精神,运用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方式来推动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争取“十二五”末实现发行网点覆盖全部乡镇的要求,令人鼓舞。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农村供销社销售图书的年代,那是一个特别健全的农村图书销售网络。我想,仅当年农村供销社销售的内容丰富的连环画书,便影响了一代代的农民兄弟。当下,随着“农村出版物网点小连锁”的推广,农村新阅读的高潮将真正到来。在此我想说的是,让我们转换思维,将那些各地争相建立数字出版基地的成百上千亿的资金,用一部分来建设农村出版物网点小连锁吧,这是真正造福的事,更是为提升整个民族素质作真正贡献的事。
图书馆馆配业务现已成为图书的重要渠道之一,从民营馆配力量的兴起到国营书店馆配业务收覆失地,竞争十分激烈。馆配的市场半径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的制约,市场空间有限,但馆配营销的空间无。如何激发用户需求,培育、巩固、发展馆配市场,如何延伸服务开拓馆配新空间,是馆配商及各出版社所关注的话题。这便是我们策划本期封面主题《馆配不是只管配》的缘由。这组文章中,《竞争与搏弈:现代市场环境下的国有馆配商与民营馆配商》最值得大家关注,作者对国内图书馆配市场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国有馆配与民营馆配的比较与研究十分客观。冷静思考馆配业务,我认为前几年我们出版社或书店过于将馆配作为一个图书销售的渠道来看待,使用了很多大家看来常规的公关营销手段,难免存在致命的硬伤。因为我们将图书馆变成了出版商、发行商推销的战场,致使拉圾图书也进入了这神圣殿堂,是我们让“图书馆”失去了“精神”。重新回顾馆配及其营销技术,我认为,我们对馆配的营销应是服务,而不是推销。
本期我访谈的对象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一个地处大连市的大学出版社社长的管理心经。“差异化竞争,是我们的法宝”的战略观,“品牌产品不宜过多,太多了反而不是品牌了”的品牌观,“只要勤奋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的人才观,“一个市场的潜力是永远挖不尽的,要有耐心”的营销观,“我们要在新技术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发展观。我认为会给一些大学出版社及地方出版社有所启发。我比较赞同他的一句话:“我的个性是死咬着特色不放松,借助我们长期积累的资源把我们的优势产品做深做足,从不盲目扩张”,
把自己的市场做深做足需要坚持。
坚持,需要定力。
《出版营销》2010年第十一期卷首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