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营销》2010年第九期卷首语
“出版大家”离开的时代
三 石

出版大家范用先生离开了我们,怀念范用先生的同时,有颇多的反思。
出版人董秀玉这样评价范用:“作为一个出版家,他一生追求出好书,而且他有出好书的眼光、品位和直觉,他更有出好书的勇气、胸怀和担当。”范用一生爱书,爱读书,爱所有写书和读书的朋友们,那里有他几乎完全的幸福和欢乐。他主持创办的《读书》杂志,头版永远是读者来信。“读者服务日”是范用创办的,在服务日他会亲自把一杯一杯白水弄好,把书整理好,供读者看书、交心。
爱书、爱读书、爱读者是范用先生最大的幸福和欢乐。这种幸福与欢乐在我们身上却鲜有出现,我们唯利是图地追逐着图书码洋与市场占有率,回报的只有贪婪与焦躁。诞生出版大家的时代似乎已经开始离我们渐行渐远。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中央领导曾专门讨论为什么我们这么伟大的国家出不来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体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自由空气不足的问题,也有人说归根上就是当代出不了当代的大家,得到隔代。”中国应该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文化符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范用这样的出版家。“他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对历史负责的,是对文化负责的”,而“现在的出版浮躁、轻率、一夜成名的思想也是要不得的”,“书跟别的东西不同,做饭臭了是一顿,做书臭了是一世”。柳署长说得真是太棒了!
《南方周末》近期刊发了一篇题为《谁将“垃圾”塞进了图书馆》,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好书被挡在门外,“下三烂”书登堂入室,权力和利益之手搅乱了图书馆,污染了书”
。内容揭露了中小学图书馆“馆配”中的种种内幕,真可谓触目惊心。读完让我心情十分沉重,好多事儿已经不是秘密。馆配市场往往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受害者除了学生外,更多的应是出版业本身,出版失去了纯洁与欢乐,更无幸福可言。
最近看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及阅读原著,描写纽约女作家海伦和伦敦一家旧书店老板之间二十余年的书缘和情谊。书、书店、读者、作家,如此熟悉的题材让我痴迷。我建议业内的朋友们看看这部影片或读读原著。让我们扪心自问:现在,我们的出版人还会拥有与书交流,与书店交流,与爱书者交流的心境吗?我们还会拥有《查令十字街84号》这样刻骨铭心的故事吗?海伦说:“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欠她的太多”,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回首自己的出版经历时,也许会发现,我们欠出版人的责任与理想太多太多。
经管图书一直是市场畅销和常销品种,而近年来的经管书无论是品种还是销量,都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如果我们去各书店走一圈,经管类图书的品种会让人眼花缭乱,利益的驱动下各种跟风图书占尽风头,形式大于内容的经管书不为少数,让读者难以判断。当前,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人们对经管类图书的阅读已经成熟与理性,对内容的价值判断能力也日益提高。无论是老牌的经管类图书出版社还是一些出版新秀,都面临着新一轮的经管类图书竞争。在此环境中,出版社、渠道、作者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将经管图书的选题与推广做深、做足,是本期封面文章的策划主题:“经管图书新营销时代”。
本期有一篇题为《数字化时代的Barnes & Noble转型——
从美国巴诺书店看传统图书零售商转型之道》。文中总结出“对传统图书发行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三个,分别是电子商务、数字化发行和实体书店向数字化书店转型”。虽说最近有消息说巴诺书店董事会宣布正在考虑巴诺书店挂牌出售事宜,引起
了业界对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恐慌。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巴诺书店在战略转型上的思路是十分清晰并科学的,包括创自己品牌的NOOK阅读器,加大资金投入以提升数字销售能力,电子商务等等。如果我们的实体书店都有像巴诺书店这样的战略,就一定会有华丽转身的机会。
说到数字化时代,又引起我这样的思考:在当下各通信、网游运营商及阅读器硬件商高举数字出版大旗,处处号称颠覆中国传统出版的语境中,是否再也出现不了像范用这样的出版大家了?或许只能出现数字运营大家?阅读器生产大家?
怀念范用先生,怀念诞生“出版大家”的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