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乱信息中的冷思考
文/三石
这个月的各类信息比较乱,乱得也让人不容易冷静。
首先是来自实体书店,设在广州购书中心内的三联书店在经营了16年后,于今年7月底将关停。在这之前,三联书店在广州已有五羊分店、环市东分店先后关闭。大众媒体报道此事所有的标题是《广州三联书店陆续关停
实体书店或"批量死亡"》,其“批量”二字的技术性让业界人士触目惊心。无独有偶,近日,著名广告连锁书店“龙之媒”的主人在其博客中透露“在广州的写字楼呆了11年的龙之媒广州店被迫结束营业.”,停业时间定于8月19日。对于此现象,大众媒体以这样的字样对实体书店进行评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甚至悲观地表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只有那种卖盗版书的10元小店可以活下来。”
而与此相反的是实体书店的开业信息,特别引人注目。台湾著名的连锁书店诚品书店将于2014年入驻大陆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于是乎,在大陆民营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情况下,诚品书店能否在大陆生存,如何与当地的那些由庞大的教材教辅销售利润支撑和政策保护的新华书店相抗衡,成为大家讨论之热点。大多数人对诚品进驻大陆经营的前景持不乐观态度。
台港诚品书店是我最为喜爱的书店之一,同样也是大陆书店人士学习的榜样。诚品所创造的独特阅读体验氛围及“连锁但不复制”的连锁经验一直为我所推崇。我想,我们看诚品进入大陆经营,并不能只思考它能不能赢利,能不能和新华书店抗衡。我们要研究的是诚品书店进入大陆后,对大陆读者的洗礼。也许2014年读者们会说:“噢,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书店”,人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这个实体书店中。
第二类信息是关于IPAD。本月真正体现出来势凶猛的力量,苹果iPad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传统出版商纷纷青睐IPAD,49%媒体网站计划明年底前提供iPad服务。于此同时,亚马逊Kindle和B&N
Nook及索尼电子书纷纷降价,以拉开与iPad的价格差。而后便是传来不少对中国汉王负面的消息,比如股价锐减等等。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便是如此巨大的变局是大家没有预想到的。因为,iPad将加速传统出版业的崩溃,国外的一些出版商则开始直接跳过纸质版,直接发行原创的数字化内容。这就是技术的速度与力量,这对于我们那些仍停留在理论上及保持观望心态的出版企业,真有点晕头转向。
第三类信息便是轰轰烈烈的数字年会了,聚集了众多的IT行业、通讯行业、传统出版业及各媒体。我们看到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融合与多赢的发展前景,我们更多地也听到了各相关企业“创新”、“助推剂”、“运营至上”
、“半壁江山”及“进入几点零时代”的宣传。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同领域的企业抢占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总是喜欢创造并不断“创新”标语式的概念并不是件好事儿,反而容易混淆视听,更容易让本应健康发展的数字出版走许多弯路。比如说“全媒体出版产业链”,好大的概念,“全媒体出版”是一个技术指标,还是豪言壮语?
由此话题我们反思自己,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发现中国出版业在网络建设方面同样是从“创新大概念”开始并发展至今,但可惜的是,大多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网站仍处于“摆设”的层面,更谈不上利用自己的网络进行网络营销了。我们编辑部讨论的结果是,在当下数字出版飞速发展的今天,把发展了十年的出版业网络建设重新提到一个技术性层面去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借此,也让大家在审视的同时,对新技术运用的规律与逻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往往,我们不是输给了新技术,而是输给了自己。
本期人物访谈的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长、总编辑李学谦先生,“打造现代童媒集团,做最好的少儿阅读服务商”是他追求的目标。这样一位曾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官员及《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的著名媒体人,对出版业的思考与对中少总社发展的战略布局,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启发良多。
《出版营销》2010年第七期卷首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