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说诚信

(2009-11-03 20:32:27)
标签:

三石

出版诚信

诚信

印刷厂

书店

甲流

钱学森

文化

分类: 三石文章

  下午,《中国图书商报》的郭虹来电说他们也在做关于出版诚信的专题文章,希望我能写块小文章,吃完晚饭便赶写了一篇,现发博上,这是原文,根据《中国图书商报》的风格,刊发时一定会和谐一点。

 

诚信话题不仅仅在渠道

                    三 石


  出版业的诚信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人从制度建设等等方面去研究,不过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很多人谈到诚信话题的时候,总是一味地声讨出版社与书店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比如指责书店回款不及时,拖账赖账等等。确实,发行渠道上发生的这些不诚信问题比较显著,但看待诚信问题我们应从整个出版产业链全过程去观察与思考,这样才能建设全出版业的诚信体系,只看其下游是十分片面的。下面,根据我自己所接触的出版上下游一些相关诚信的问题,对此进行一个并不完全的盘点,帮助大家有对各环节诚信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一,出版社与作者之间有关诚信问题。除中国极少数“畅销级”名人作者外,中国的作者一直是处与弱势的状态,出版社及其编辑是高高在上的,普通作者根本没有话语权。于是,版税、印数等环节便自然存在诚信问题。编辑对作者文本的随意修改、作者署名不规范或任意加上“相关人员”名字等等常引起纠纷。出版社对作者付酬不及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以版税计算法付酬则常出现对作者隐瞒印数的现象,作者根本无法知晓自己的图书究竟卖了多少册,比如明明卖掉一万册,但也许付给作者稿酬的是以三千册计算版税的。有一些著名作家也同样遇到过如此现象,对此十分气愤。在图书版权交易环节也同样如此,曾有台港的同仁对我说,“我们在大陆进行版权交易很谨重,总有‘探不到底’的感觉“。
  其二,出版社与读者之间有关诚信的问题。一是当下出版社在图书宣传推广过程中夸大其辞;二是出版社为某类图书的促销随书设计的一些读者征文、抽奖等待活动,最后对读者没有任何交待。
  其三,出版社与印刷厂之间有关诚信的问题。印刷厂在出版社面前同样是弱势群体形象,优秀的印刷企业太多了,同质化也严重。一是出版社想给你印就给你印,稍不如意就换厂的事时有发生,二是拖欠印刷款,每年年底的时候,也是印刷厂跑出版社讨款最勤的时候。
  其四,出版社与民营出版策划公司之间有关诚信的问题。问题存在,但不便描述。
  其五,出版社与发行渠道之间的有关诚信问题。到了这个环节,出版社便片刻间成了弱势群体。无论是国营发行集团、书店还是民营批发或书店,钱在人家手中,货要人家销售,出版社的头只能低下了。尤其在当下“渠道为王“的强势霸权中,其诚信问题以“货款”为单位而放大。细数起来也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国营书店传统运作的惯性下,合同意识缺失成为自然现象,即使签定了合同,书店负责进货的大爷大娘们不执行你也没有办法。同时,出版社“主发”、书店“无条件退货”从行业来看是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但其实隐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话题
  二是拖欠货款。几年结不清的都有。你如果催急了,那你以后别再想向他们发货。不客气地说,有一批书店是占用出版社的货款而发展起来的,这中国出版界似乎也是特色。
  三是打折倾销,尤其是网店低与进货成本销售图书,这自然是有关于诚信问题,业内争论多多。
  四是书店对读者的促销,有一些书店在店堂促销举措上条款不清,兑现失信,这个话题常被业界忽略,其实应属于诚信问题。失信于读者便失去市场。
  出版发行系统健康有序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任重道远,值得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